分享

杜甫生平最后一首七绝,凄凉无比,让人看了潸然泪下!

 天长地久幸福美 2018-07-02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离开蜀中的杜甫流落在长沙一带。他已经五十九岁了,这个年龄虽然算不得太老,可是长期流落江湖,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让他显得十分衰老,头发都已经花白了。

这是暮春的一天,杜甫拄了一根竹杖,到街市上信步闲逛。

杜甫生平最后一首七绝,凄凉无比,让人看了潸然泪下!

长沙一带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没有遭到战争的摧残,而且,不少中原人士为了躲避战乱,搬迁来了这里。因此,长沙的街道上,竟是比起从前还要热闹。人群熙熙攘攘,既有本地口音,也有不少说着中原口音的外地人。

杜甫走了一会儿,感到有些疲劳,便上了路边的一家酒楼。酒保见这位老者衣着并不光鲜,知道他是穷人,便懒洋洋地给杜甫安排了一个角落里的偏僻位置。杜甫也不想和这样的人争辩,叫了一点酒菜,自斟自饮起来。

这家酒楼生意很好,楼上除了来喝酒的客人,还有不少小贩,他们端着竹匾,在桌子间挤来挤去,叫卖着各种零食。也有几位涂脂抹粉的歌女,缠着那些衣着光鲜的酒客,娇滴滴地笑着,让他们点歌。

杜甫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一边喝着酒,一边看着眼前的这番热闹。不久,从楼梯上来了一个破衣烂衫的老者。他满面皱纹,弓着腰,手中还抱着一张琵琶。老者低声下气地挨着桌子问:“客官,要听琵琶曲子吗?”

杜甫生平最后一首七绝,凄凉无比,让人看了潸然泪下!

没有酒客搭理他,有几个歌女在老者靠近她们的时候,还皱起了眉头,掏出雪白的绢帕捂住了鼻子。杜甫同情地看着这位同样潦倒的老者。等老者转到自己这边时,他和气地说:“我听你口音是长安人,恰好我也在长安住过很多年。你若不嫌弃,不妨坐下来,咱们喝上几杯,聊聊旧事,怎么样?”

那老者感激地答应着,向杜甫行了个礼,放下琵琶,在杜甫对面坐了下来。杜甫回了礼,并让酒保又送上一副碗筷,还给老者的酒杯中倒满了酒。

老者谢过后,睁着一双昏花的眼睛细细打量了杜甫半日,忽然问道:“小老儿冒昧,见老爷像个旧日的熟人——老爷您是不是姓杜?”

杜甫吃惊地说道:“在下正是杜陵杜甫。你怎么认识我?”

老者流下两行混浊的眼泪:“这话说起来就长了,那大概是开元年间(713—741)的事情呢。在下名叫李龟年,是名歌者,当年蒙各位王公大人厚爱,经常唤我到府中宴会上助兴。像岐王府上,还有崔九老爷家——就是做过殿中监的那位——都是常去的。我便是在那时候见过杜老爷很多次。杜老爷那时候多年轻啊,我听那些王公大人们说,杜老爷的诗写得最好,是个才子。没想到隔了这么多年,竟然在这里又遇上您啦。”

杜甫生平最后一首七绝,凄凉无比,让人看了潸然泪下!

“你就是李龟年!”杜甫吃惊得几乎叫了出来。李龟年可是当时闻名长安的歌手,连玄宗皇帝都非常赏识他。长安城里的那些贵戚们举办宴会,都以能请到李龟年来演唱一首曲子为荣。想不到,这位曾经出入富贵府邸的名乐师,如今竟落到在酒楼上抱着琵琶卖唱的凄凉境地!

忽然,杜甫想到,自己不也是和他一样飘泊在天涯吗?而昔日繁荣富盛的国家,在安史之乱后,又何尝不是满目疮痍?杜甫有感而发,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可以说是写给李龟年,同时也是写给杜甫自己的一首挽诗。过了不久,杜甫就去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