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传世书法」欧行第一书《梦奠帖》「欧阳询」

 轻轻徐风 2018-07-02

欧行第一书——《梦奠帖》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共9行78字,行书。此帖虽然无款,却是公认的欧阳询真迹,流传有绪,北宋时已闻于世,南宋时曾被内府收藏。它结字紧密,深得二王书法精髓,有“欧行第一书“之称。《梦奠帖》本为一幅行书帖的一部分,此幅行书帖被拆分后,如今仅存《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合称“史事三帖”。


作品标签:

·纸本

25.5厘米 横36.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最美传世书法」欧行第一书《梦奠帖》「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


书法鉴赏

关于《梦奠帖》,郭天锡在跋中记曰:“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此帖用笔险劲,锋芒毕露。以结体论,看似险绝,却因欹极而平正,倒也安稳,这显然是继承了王献之的遗风。字形大小相似,字距变化也不大,每字彼此独立,疏密有依,章法清朗,起伏连贯,不愧为欧阳询行书中第一。在用墨上,色不是很浓,可能是使用秃笔的原因,这也是欧阳询之长处。

据传褚遂良曾问虞世南:“我的书法是否比得上欧阳询?”虞世南答道:“我听说欧阳询写字时不择纸笔,作书时都能够随心所用,意达纸笔,不知你可能这般?”这说明欧阳询书法基本功极为扎实。由于他的行书“险劲瘦硬,崛起削成”,故有“太猛峭”之嫌。米芾就曾批评他说:“欧阳如新瘥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勤。”米芾的这句评价虽有些尖刻,却也的确指出了欧阳询书法的一个弱点。

艺趣故事

唐代的开元通宝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唐武德四年(621),高祖李渊为整治混乱的币制,效仿西汉钱制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指“流通宝货”。“开元通宝”四字钱文为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方圆兼备,挺拔俊朗,世人无不称叹,显示了初唐文化的兼收并蓄。字体在篆隶之间,四个字在钱币上按照先上后下,再右后左的顺序分布。如果从上到右顺时针方向阅读,意义也是非常明朗的,当时也有人称之为“开通元宝”钱。

开元通宝的形状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它的出现,意味着自秦朝统一货币以来,在世间流通了800多年的铢两货币形制从此结束,中国的币制从此由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引导了以后元宝、通宝方孔圆钱的使用。铢两货币以货币自身重量作为货币价值,自秦后,在中国封建王朝一直沿用了1000多年。通宝币制以币身承载信息作为货币价值,从此中国的方孔圆钱大多数都叫做通宝、元宝,宝文钱在市面上普遍流通使用。而唐代开元通宝的文字、重量、形制也都成为后世铸钱的标准,五代的周元通宝、宋代的宋元通宝都模仿了开元通宝的文字形制。日本、越南、朝鲜钱制也受到开元通宝的影响,通宝的称谓一直延用至近代。

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