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2018年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公布

 今夜星光灿烂 2018-07-02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年以来,河南省文明办等5部门联合在全省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最终推选出了11名河南省2018年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
  
  本期集中展示我省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希望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乐观进取、向上向善的亮丽风采,努力成长为能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保小卫士”

 

  张晓茹,女,汉族,2004年5月生,淅川县九重镇第一初级中学学生。
  
  2011年,张晓茹住的村子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搬迁移民。她在学校听到移民政策宣传后,回家就给父母和村民讲“舍小家、为国家”的道理。张晓茹的家乡九重镇,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保水质、护运行责任重大。为了让京津人民喝上放心水,九重镇政府成立了“渠首护水队”,张晓茹积极报名参加。她组织同学成立了义务护河队,利用节假日宣传环保知识,清理南水北调干渠生活垃圾。她还从身边做起,节约用纸、节约用水,为邻居讲解用盐洗茶杯、用醋洗污垢的方法,减少使用洗衣粉、洗洁精,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贡献力量。

 

 

用爱唤醒“植物人”妈妈

 

  陈宗阳,男,汉族,2011年4月生,驻马店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
  
  陈宗阳是一个勤奋上进、阳光自信的孩子。两岁时,妈妈被重物砸中头部成了植物人。小宗阳每天都跟着爷爷到重症监护室看望妈妈,趴在妈妈身边一遍遍地呼唤。在小宗阳爱的呼唤下,昏迷两年的妈妈奇迹般苏醒了,连主治医生都惊叹:“真是个奇迹啊!”苏醒后的妈妈全身瘫痪,记忆力和言语功能丧失,吃喝拉撒全得有人照料。小宗阳每天除帮妈妈喂饭、翻身、按摩,陪妈妈聊天、做康复训练外,还当起了妈妈的小老师,教妈妈认字、算题。小宗阳坚信,只要他不放弃对妈妈的康复锻炼,妈妈早晚能叫出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深深地爱着她!

 

 

稚嫩肩膀勇挑生活重担

 

  赵晓晴,女,汉族,2004年2月生,郑州市第54中学学生。
  
  她独立坚强、热心善良,用满满的正能量迎接生活的厄运。赵晓晴刚出生不久,家庭就遭遇了变故:爷爷不幸离世,妈妈因全身瘫痪而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以补贴家用。自打她懂事起,照顾妈妈和弟弟的重任便落在她稚嫩的肩膀上。小学一年级时,她已经学会独立自主,不仅照顾妈妈,还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为了给妈妈做康复锻炼,她还自创了一套“晓晴按摩法”。每晚放学回家按摩、做饭、收拾家务,忙至深夜,日复一日,她无怨无悔。在学校,赵晓晴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认真负责,组织领导能力强,一直担任班长和学生会干部,多次被评为班级学习标兵。

 

 

 

喜欢创新的“小才女”

 

  赵翌扬,女,汉族,2006年11月生,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学生。
  
  赵翌扬是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小才女”。她喜欢创新、大胆探索,撰写的数学小论文《公倍数的运用与探索》在河南省中小学生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全校T台秀活动中,她把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制作的“七彩裙”受到好评。在学校,她身为班长,尽职尽责,对待同学宽容热情;在家里,她主动分担家务,吃苦耐劳;在社会上,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赵翌扬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为实现这个梦想,她坚持阅读和练笔,在《小学生作文》《安阳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20多篇作品,还编印了自己的诗集和长篇童话小说,并通过喜马拉雅平台和听友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及喜爱的诗词。

 

 

传递孝心撒播爱

 

  卢奕轩,女,汉族,2009年2月生,洛阳市实验小学学生。
  
  陈奕名,男,汉族,2007年11月生,洛阳市西工区王城小学学生。
  
  卢奕轩和陈奕名都生长在军人家庭。同为军人出身的父辈们把孩子的品德教育当作人生的第一课。听到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张俊的故事后,卢奕轩和陈奕名深受感动,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张俊家里慰问学习,并将根据张俊事迹创作的诗朗诵《屋檐上的光》在多个舞台上演出,积极传播正能量。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们组建了洛阳市首支以少儿为主体的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用向上向善的行动传承着雷锋精神。

 

 

用歌声向祖国献礼

 

  康佳馨,女,汉族,2007年12月生,漯河市实验小学学生。
  
  她,小小年纪就有家国情怀。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为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康佳馨决定用歌声向祖国献礼。2017年7月起,她每天早起坚持练唱,就算生病也从不间断,经过两个多月的刻苦练习和精心筹备,终于顺利完成《歌唱祖国》MV的录制。她的作品推出后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2017年,她领诵的古装版《弟子规》,代表学校参加了教育部微电影评选。她热心公益,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为贫困儿童募捐,主动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患白血病的同学,和同学们一起为社区做好事,坚持做“小小交通指挥员”,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山阳大地上的小“雷锋”

 

  冯文博,男,汉族,2006年4月生,焦作市塔南路小学学生。
  
  冯文博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与贫困山区学生卢通顺结成对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父母的带领下,冯文博经常参加学校、社会上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2014年,他为温县赵堡镇东平滩小学捐赠课外书;2015年,他参加爱心助学会活动,为贫困学生表演节目、捐赠图书。几年来,他共捐出图书169本,捐款2786元,捐赠衣服96件。他助人为乐的行为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社区居民的好评。冯文博用自己善良的举动,书写着一个阳光少年的成长历程。

 

 

志向高远的“创客达人”

 

  刘宸宇,男,汉族,2008年1月生,鹤壁市淇滨小学学生。
  
  刘宸宇喜欢科技创新,心中有一个科技强国梦,有志在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做出成绩和贡献。刘宸宇喜欢做3D设计和编程设计,他设计的3D模型多次被3DOne官网评为“优秀模型”和“精选模型”。2017年5月,3DOne官网推出《创客在行动》栏目,在全国一共收录了11个视频,其中就有刘宸宇的3DOne作品解说视频。他创作的Scratch作品经典益智游戏《超级玛丽奥》《水果忍者》和用云变量创作的《天空聊天室》等入选为网易卡搭编程“精选作品”。2017年5月,刘宸宇获得河南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小学组综合技能比赛(B类)一等奖。

 

 

多才多艺的公益少年

 

  张圣果,女,汉族,2007年6月生,信阳市第三小学学生。
  
  真诚善良、助人为乐是张圣果快乐的源泉。她热心公益,听说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缺少图书、衣物,便把自己没穿的衣服、珍藏的图书拿出来捐赠,并号召同学们将义卖活动所挣的钱全部捐献给贫困学生。很多个周末,她为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精心挑选的课外书,陪他们玩耍;到敬老院里打扫卫生,给奶奶们梳头,给爷爷们背诗。学习上,她勤奋刻苦,一丝不苟;课堂上,敢于提问,思路清晰。生活中的她,热爱读书、多才多艺、勇于尝试。2017年在央视《看我七十二变》栏目中取得佳绩并赢得“鞠萍姐姐”的夸赞。

 

 

愚公故里的“雷锋之花”

 

  李张玉,女,汉族,2002年10月生,济源市济水一中学生。
  
  做一次好事容易,做一些好事也不难,难的是永不言弃的坚持。李张玉尽管只有15岁,却用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展现出一个少年的大爱美德。初中三年,不论寒暑,她每天都在学校开门前10分钟到达班级车区,将每辆自行车摆放整齐。每隔一周,她都会带着几名同学到福利院,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从2016年1月至今,她坚持每天到爱心粥铺做义工。不管冬天多么寒冷,每到周末,她早早地起床,带领她和同学们组建的“爱心粥志愿服务小组”,用坚持和爱心,让前来吃粥的环卫工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