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备这些药物预防外出玩耍中暑

 吸尘器袋子 2018-07-02

近期天气炎热,不少外出游玩的市民出现不适,有的有中暑症状。与此同时,药店、药房的防暑降温药也成了抢手货。但是,防暑降温药在药效方面各有侧重,使用有很多禁忌,不可乱用,否则不仅不防暑,还容易帮倒忙。那么,防暑药有哪些使用误区?到底怎么用才正确?

1.藿香正气水

“桑拿天”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调节体温的汗液蒸发速度变慢,体内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积存在体内就可能出现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中暑症状。藿香正气类药物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有效化解体内湿气,进而缓解不适症状。

藿香正气类药物分为水、丸、散、软胶囊4种剂型,其适应症并不一样。藿香正气水,多用于暑气造成的腹泻、腹痛、呕吐,并且可有效预防中暑发生。藿香正气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患者。藿香正气散,用于治疗非特异性急性肠炎和流行性感冒,并以全身不适、发热恶寒、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藿香正气软胶囊,主治暑湿感冒、头痛、胸闷、腹痛、呕吐、恶寒发热者。

注意:中暑后别忙着吃藿香正气类药物,因为藿香正气只适合“桑拿天”造成的中暑,不适合因烈日暴晒引起的中暑,也就是中医讲的“阴暑”。因为藿香正气药性偏温,可能会加重不适症状。此外,在烈日暴晒下由于汗液排出,人体水分丢失,而藿香正气具有除湿作用,此时使用反会加重体内缺水。

再者,过敏体质应少用藿香正气水。有的患者用药后,短时间内会出现全身发热、心跳加快、皮肤潮红、瘙痒等不适,这很可能是对药物中某些成分过敏,应尽快停止用药。同时也不能过量服用,用量过多时会引起呕吐,也不能长期服用。另外,儿童因不能耐受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可改用散剂、丸剂、胶囊及汤药等,这些剂型都不含酒精。虽然水剂药效效果更快,但药理作用是一样的,对儿童或酒精过敏者来说,非水剂更安全。

2.仁丹

与藿香正气类药物不同,仁丹具有清暑开窍、消暑解热的作用,更适合因暴晒导致的中暑患者服用。仁丹含有的薄荷冰有散热、醒脑作用,还可缓解中暑者出现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一般建议服用量成人每次口含10~20粒,即可缓解症状。但仁丹内含朱砂,久服易致汞中毒,婴幼儿慎用。老年人肝肾功能差,大剂量服用会加速肝肾功能衰退。

注意:人丹和仁丹都是较好的解暑中成药,但两者药物成分和功效稍有些不同,选购时注意识别。一般来说,人丹含桔梗、樟脑,主治夏季中暑引起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而仁丹含有藿香、豆蔻、冰片、朱砂等,主要有清暑开窍的功效,主治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恶心、胸闷等。

3.十滴水

十滴水有健胃功效,适用于缓解中暑后出现的头疼、昏迷、高热等症状。有的人为防暑,会事先喝点十滴水,这种做法实际上效果不大。十滴水只在发病时服用,而且多用于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的急症,不能当成预防用药。十滴水闻起来气味芳香,其实比较辛辣,服药后需用温水漱口,或者口含冰糖。

注意:正确的服用方法是每天3次,每次5毫升,小儿减半为两毫升。过敏体质、孕妇、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慎用。

4.清凉油

它一般是为白色或淡黄色软膏。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也可用于中暑、晕车、蚊虫蜇咬等。外用,需要时涂于太阳穴或患处。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速用清水冲洗。

5.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口服六一散大人每次10克,小孩每次5克,3岁以下的小孩每次2~3克,用温开水冲服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