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云在西湖1314 2018-07-02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我们的感知

眼耳鼻舌身意是能观的六根、六识,色身香味触法是所观的外面世界。大家想想,当我们没有通过这种方法很深切地训练、系统地训练、长期地训练,养成一种习惯,我们的内心世界不真实的话,我们所看到的外面世界有没有可能真实?是不可能的。

眼耳鼻舌身意不管是看、听等等,我们要让它从有思量、有了别、有分别的状态,要训练趣向到纯然无分别的直观完整性,也就从局部到全部的训练。所以能观察的心要真实才能够促使前面眼耳鼻舌身的局部也能够真实。然后从有分别有思量训练成无分别无思量的直观、直觉的综合和全部。因此通过训练呼吸的方法,能感知的呼吸质量伴随着我们的专注力、稳定度和敏鋭度的提升的时候,能观察的心会越来越细、越来越敏鋭、越来越透彻,我们的心逐渐趣向真实,逐渐趣向全面。我们所观察到的外面世界的样子就逐渐透脱出它本来的状态,即本来面目。

所以,大家不要着急“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答案不是靠提问问出来的。像禅宗过去很多的参话头,它只是对自己的一个叩问,就犹如现在师父教大家观察呼吸,培养专注力,他只是提出了这麽一个公案,一个话头,让我们的妄念通过这麽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没有答案的公案课题,让你能够这样培养专注而已。它不是靠回答、靠答案来解决的,它要靠我们真实的修练。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禅师们的这种风趣幽默是能够啓发智慧的,能够让人豁然开朗的,能够让人一点就通的,讲完了就微微一笑,心中窃喜。因此,后期的祖师禅很多禅宗的语録和公案,本来都是禅师们修行所玩的游戏。你们会看到禅宗公案里面的非常风趣和幽默的一面。

我们古代的禅师都是这样子去玩,而今人看到这些禅宗公案,把公案当作笑话。不是的,它是让我们懂得生命智慧规律的同时,要活得更加有趣,就是中国古人讲的“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这样子才是有趣的。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大家要如何能够吃饭也修行?睡觉也修行?走路也修行?

师父在我们止观禅院教授了大家如何做呼吸、如何走路。在吃饭的时候要“咀嚼、咀嚼、尝到、尝到、吞下、吞下”,对我们每一个身心灵的生活行为,你都要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它,这就是止观修行。

所以大家动作不要快,现在在座诸位都是“孩子”,刚刚学走路的孩子在地上爬都很困难,动作要慢一点。所以在座上和座间都要密集地修行。座上和座间即使敲了铃,我们都要慢慢地观察。如厠的路上,“左脚、右脚、左脚、右脚”,保持正念。因此,座间是叫我们要密护根门,密护根门就是针对非常强烈的对境,要远离。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修学者的生活

他除了眼耳鼻舌身意要节制,透过修行要念兹在兹,耳朵“听到、听到”,仅此而已,眼睛“看到、看到”,是全然地接受,不回避,不排斥,不吸收,它是全面的、完整的、直观的、没有比这更加亲切的方式。然后保持正知和正行。

饮食上,要知足知量。饮食知量有两个方面,对于比较刺激性的,咸的、辣的、刺激性重的,比如茶和咖啡都暂时不能喝,它都会影响。懂得饮食知量,不能形成对美好饮品食物的一种享受。

这里早晚温差大,我们也要注意保暖。一定要暖和,宁可让身体流汗,准备一个毛巾擦一擦,但不可以让身体着凉。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止观实践体系——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尽人情,生活即修行(五)

大家可能会问

师父怎么教我睡觉?不是的,师父是要教你睡眠瑜伽,比如右侧卧。修行者一整个晚上都让身体休眠,自己的正念意识状态是清醒的,这丝毫不影响明天早上起来的坐禅质量、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当整个世界都在子夜时分睡着了,唯有修行的瑜伽行者,他是正念分明,是清醒的。

瑜伽是睡觉的时候,观察我们将头靠在枕头上,有如硬币一样大的触点,范围太大不行,去观察这个。我们要从头一直到脚,一个点一个点地观察,然后把身体放松,让它休眠睡觉,身体要休息。

饮食与睡眠调节好了,我们的修行不就万事大吉了吗?愿大家能够抓住自己身心健康状态最好的时机,要生起极大的希求。大家要有感恩心、好乐心与知足心。我们是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又能规划出一些时间来修行,不缺吃不缺穿,又能够遇到这麽好的佛法跟有智慧的导师和团队在一起修行,应该很幸运。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因缘,不辜负这个因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