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宣标局长在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工作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戈兵 2018-07-03
各位领导、同志们:
    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于10月21日在安庆落下帷幕。本届省运会,我市派出441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18个大项180个小项的比赛。我市体育健儿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勇夺金牌56.5枚、银牌8枚、铜牌22枚、总分1581.5分,综合金牌榜列全省第十位,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2人6次破省青少年纪录,创造了我市参加省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下面,我代表宣城市代表团对我市参加本届省运会的情况作工作总结:
   一、完成了三大参赛目标、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
    在本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团精诚合作、勇于争先,全面完成了市政府提出的:我市代表团参加省十三运会获金牌50枚,金牌位次列全省第12位,争创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三大参赛目标。
更为可喜的是还取得了三个历史性突破:一是金牌总数的历史性突破,由省十二运会的26.5枚上升到省十三运会的56.5枚;二是金牌位次的历史性突破,由省十二运会的第十四位上升到省十三运会的第十位;三是全国重大比赛获得成绩带入金牌数取得历史性突破,由省十二运会的6.5枚上升到省十三运会的19.5枚。
在本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历史性的突破,不仅展示了我市体育健儿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也集中反映了长期备战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其特点是:
  1、球类项目担纲领衔,击剑、举重、拳击项目异军突起。省十二运会我市球类项目只有排球、手球2个项目3支队伍参赛,获金牌2.5枚,占我市比赛金牌的16%(上届比赛金牌为15.5枚)。本届省运会我市组建了足球、篮球、排球、手球、橄榄球5个球类项目12支队参赛,共获金牌14枚,占我市比赛金牌的41%,取得我市球类项目参加省运会最好成绩。在传统优势项目发挥不佳的情况下,击剑、举重、拳击项目异军突起,超水平发挥,分别夺得10.5枚、8枚、7.5枚金牌(含全国比赛带入金牌),总计获26枚金牌,上届只获3.5枚金牌,占我市金牌总数的46%,超计划完成了金牌任务。
  2、成立金牌课题组成效显著。省十三运会我市建立了15个项目的金牌课题组,下达金牌基本任务22枚,目标任务30枚,在本届省运会上共获金牌35枚,超额完成了任务。15个金牌课题,有7个项目超过目标任务,4个项目超过基本任务。
  3、人才输送和项目协作培养出效益。在本届省运会上,我市输送运动员参加全国重大比赛获得带入金牌19.5枚,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适龄运动员带入3枚金牌,人才输送列全省第9位。市体校教练员跨项协作培养初见成效,由田径运动员输送到拳击、举重、击剑、橄榄球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本届省运会上获金牌14.5枚。
  二、参加省十三运会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领导重视添动力,是我市参加省十三运会取得成功的根本。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体育发展和备战省十三运会工作。市委书记姚玉舟多次听取备战工作汇报,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市长韩军2次到市体校调研,勉励教练员、运动员刻苦训练,多出成绩。2014年8月8日市长韩军主持召开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我市备战省十三运会工作情况,充分肯定了我市备战工作取得的成效。会上,通过了我市参加省十三运会的组团方案、参赛奖励标准及总结表彰等事项,还在原有金牌运动员奖金的基础上提高了1000元。市长韩军还指示:要借省运会的东风,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竞技体育发展搭建坚实平台,并择机举办宣城市第一届运动会。时任市委副书记章钢,现任市委副书记王章来和市人大副主任张玉峰、市政府副市长黄敏、市政协副主席孔和平等领导,先后前往市体校看望慰问教练员、运动员,帮助市体校解决了教练员编制和运动员伙食补助等实际问题,稳定了市体校教练员、运动员的人心,为市体校做好省运会备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3月22日市政府成立了由黄敏副市长为组长的备战省十三运会领导组,并于5月份召开了备战省十三运会第一次领导组会议,讨论通过了《宣城市备战省十三运会实施方案》和《宣城市备战省十三运会金牌课题组实施方案》。2014年7月10日又召开了第二次领导组会议,对临战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随即印发了宣城市参加省十三运会运动员、教练员的奖励办法。8月24日,黄敏副市长深入宁国津河中学看望、慰问男子手球队,鼓舞教练员和运动员刻苦训练,提高训练水平,争取在省十三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备战领导组的分工和职责,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市财政局积极争取资金,及时将经费拨付到位;领导组的其他单位也给予了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市政府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了200万元用于本周期的备战工作。
  (二)教体合一显优势,是我市参加省十三运会取得成功的保障
    尽管我市场馆设施条件不如其他兄弟市,但我市独有的教体合一的体制优势,是其他兄弟市不具备的。在备战本届省运会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教体合一的优势,抓好备战的各项工作。
    一是整合学校资源,抓好项目布局。为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我们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了宣城市2011-2014年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方案。把本周期运动项目分为重点项目(田径、举重、跆拳道、拳击、手球、击剑)、发展项目(篮球、排球、橄榄球、羽毛球、乒乓球)和一般项目(武术、自行车)三类。形成了单个项目以市体校为龙头,集体项目依托学校为单位的布局体系,较好地发挥了学校的资源优势。在本届省运会上,市体校共获33枚金牌,占我市金牌总数的一半以上;12支球类项目共获比赛金牌14枚,占我市比赛金牌的41%。
    二是依托学校办赛事,抓好人才选拔工作。为选拔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我们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场馆设施条件,举办了各项竞技体育比赛。2011年首次举办了宣城市第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堪称历年来我市举办的一次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青少年体育盛会。同时每年还举办“奥运之星人才选拔大会”和田径、篮球、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幼儿体操等青少年体育赛事,不仅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而且为选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搭建了平台。
    三是出台特招政策,抓好训练备战。为了解决好参加省十三运会运动员的学、训矛盾,不影响备战工作,2012年市教体局出台了《宣城市备战省十三运会运动员集中就读训练的实施办法》的文件,集中解决了34名运动员就读问题;2013至2014年市教体局又出台了《宣城市普通高中特招备战省十三运会运动员的实施办法》,共有76名运动员特招到8所省级、市级示范高中集中学习训练,保证了各项目队训练的连续性和集体性。
    四是强化组织建设,抓好后备人才培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学校体育组织建设,对于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现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备战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学校体育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国家级、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俱乐部。目前,我市创建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俱乐部2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专项特色学校9所。在抓好创建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市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的命名工作,目前我市已命名了16所市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通过创建各级体育品牌学校,有力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加快了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三)系统管理重执行,是我市参加省十三运会取得成功的核心
    一是科学谋划,系统运作。备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经过精心的谋划和系统的运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备战和参赛过程中,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抓好各项工作。建立了金牌课题组,较好地发挥了团队的组织领导作用;优化项目布局,明确了备战任务;建立人才选拔机制,选拔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参加了省十三运会;出台了业余训练、特招入学等多项政策,调动了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热情;狠抓了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维护了我市代表团良好的素养和形象。
    二是注重实效,抓好管理。市教体局备战办的同志每年暑假冒着酷暑深入各项目队检查指导工作;每支队伍参加省常规赛前往观摩比赛,了解对手,分析战况。特别是在省运会比赛期间,备战办的同志最早进驻安庆,提前安排好我市代表团的食宿,做好联络工作。各项目队在比赛时,备战办的同志都要亲临现场观摩比赛,已届古稀之年的体育专家范前军同志,参加了10届省运会,经验丰富,仍与备战办的同志一样,不知疲倦投入到工作中,来回奔波于安庆各县市区。在观摩女子丙组个人冠亚军决赛中,因运动员士气和斗志不高,惜败于马鞍山痛失一枚金牌。当晚备战办的同志立即赶往击剑队召开领队和教练员会议,与他们一道分析原因,统一思想,制定团体比赛的技战术方案,凝聚了人心和士气。次日在女丙和男乙重剑团体比赛中,上场比赛的几名运动员士气如虹,精神和斗志判若两人,越战越勇,双双夺到了团体金牌。在备战本届省运会的过程中,我市各项目的管理团队和教练员栉风沐雨、默默无闻的奋战在一线,发扬了“千锤百炼、精雕细作、刚柔相济、百折无损”的宣城干部精神,为我市在省十三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刻苦训练磨利剑,是我市参加省十三运会取得成功的关键
    各项目队为了在省运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不辜负上级赋予的使命和任务,想方设法克服自身的困难,苦练内功。市体校为了解决田径等项目的训练问题,2011至2014年先后借用原宣中田径场和市十二中塑胶场开展训练,来回租车,长期处于打游击的训练状况。举重、摔跤、拳击、跆拳道的训练都是简陋的钢架房,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热难当,教练员毫无怨言,长期坚持带队训练。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市体校的举重队仍在省十三运会上获得8枚金牌,为我市金牌总数位居全省第十位贡献了力量。宁国市承担手球、橄榄球备战任务。由于缺乏专业的教练员,影响了训练质量。暑期集训时,经过宁国市教体局出面协调联系,手球队聘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国家队教练员,橄榄球队邀请了香港国际橄联亚洲区中国发展部负责人梁勇杰来宁国指导教学,提高了运动队的训练水平。同时,宁国津河中学自筹30余万资金铺设了室外塑胶场,改善了手球队的训练条件。宣州区承担羽毛球备战任务,运动员家长自费拿出1万余元聘请了省内高水平教练员指导训练,在本届省运会上获得了男子乙组羽毛球双打铜牌。相比其他项目而言,羽毛球是社会化普及性的项目,也是群众基础开展比较好的项目,能够拿到一枚奖牌实属不易。宣城中学承担女子甲组篮球备战任务,运动员已届高三,面临高考,学习任务重,学训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领导靠前指挥,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做思想工作,保证了运动员每周四次的训练时间,在本届省运会上女甲篮球表现出色,为我市代表团获得了2枚金牌。绩溪县承担女子乙组篮球备战任务,县教体局和适之中学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一把手亲自挂帅,全力以赴支持布点学校抓好训练备战,解决运动员学习、训练等实际问题。学校针对运动员来自不同县市区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集训时间。在备战训练期间,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安排4名外县运动员到学校借读,每次集训派专人、专车来回接送外县运动员,尽全力安排好运动员的食宿,学校成了运动员们临时集中训练的大家庭。主教练胡冲同志努力钻研业务,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和教育,积极抓好训练备战工作。生活老师胡雪春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和运动员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一心扑在运动员的管理工作上,成了运动员们的知心姐姐。宣州区的女子手球教练员孙龙龙同志在妻子即将分娩的关键时期,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带队在安徽师范大学集中训练近30天。旌德县承担女子排球备战任务,县教体局高度重视,想方设法为排球队解决训练场地问题,利用三溪中学的钢构房开展暑期集训,还临时招用3名后勤人员负责后勤保障工作。郎溪、广德承担男子乙组篮球、男子排球的备战任务,县教体局和布点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提高了运动队的训练水平。
  (五)举市体制聚能量,是我市参加省十三运会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备战本届省运会的过程中,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备战工作,按照市备战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大了对各项目布局学校的管理,在人财物上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一是在经费投入上,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所承担的备战任务,加大了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宁国市4年共投入了100多万元用于备战省运会;宣州区投入各项目保障经费30余万元;其他县也纷纷加大了经费投入。二是在完成任务上,7个县市区共承担了11个项目的备战任务,共获得了18枚金牌,做到了县县有项目、县县有金牌。三是在管理上,多数县市区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教体局局长为副组长的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和分工,加强了对各项目队的管理和指导。省十三运会比赛期间,有的县市区分管领导、教体局长专程前往安庆看望慰问运动队,现场督战,鼓舞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士气。
  (六)加大宣传浓氛围,是我市参加省十三运会取得成功的先导。
    为营造我市关注、支持、参与省十三运会的浓厚氛围,展示我市竞技体育的实力和风采,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备战伊始,备战办就十分重视媒体的宣传工作,多次邀请本市媒体采访报道我市各项目队训练备战情况。2012至2013年在皖南晨刊开辟专版,介绍我市各项目队备战及参赛情况。在我市代表团出征省十三运会前夕,市教体局专门制定了我市参加省十三运会宣传工作方案,在市政府新闻办的牵头下,于9月24日在市教体局召开了我市代表团参加省十三运会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省驻宣媒体及本地媒体20余名记者参加了发布会。会议结束后,各媒体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市备战工作和参加省十三运会的组团等情况。市教体局在教体信息网上专门开辟备战专栏,编辑信息60余篇。宣城日报于8月6日辟专版刊载了我市各项目队备战训练剪影,其他媒体也相继报道了我市备战情况。在省十三运会期间,宣城日报社、宣城广播电视台、宣城新闻网的记者,随团报道了我市代表团参加省十三运会开幕式的风采和夺取奖牌的精彩场面,共发表图片报道13篇,视频新闻3条,网络新闻30余篇。特别是宣城日报记者戴巍,全程参与了我市备战、参赛宣传工作,随团部在安庆驻扎了16天,白天奔波于各赛场,晚上熬夜写报道。正是由于各位记者及时、客观报道了我市代表团的比赛情况,向全市人民展示了宣城体育健儿的夺金风采和征战历程,从而营造了全市人民关注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三、参加省十三运会暴露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市代表团在省十三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从整个参赛的项目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来看,也暴露出我市竞技体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参赛项目整体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
    省十三运会青少部共设22个大项547个小项,比赛金牌920枚,我市仅参加了18个大项180个小项的比赛,获比赛金牌34枚,参赛小项数只占省十三运会设项的33%。尤其是游泳、体操、射击等金牌大户共182枚,由于我市场地设施和教练员等因素,至今尚未开展此类项目,在本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团颗粒无收。
  (二)传统优势项目无优可言。
   上届省运会我市田径、跆拳道项目共获得12枚金牌。其中田径获8枚、跆拳道获4枚,本届省运会两个项目仅获2枚金牌,其中田径、跆拳道各1枚。田径团体总分由上一届省运会的第一名,跌至本届省运会的第九名,跆拳道项目与上届相比也有明显的滑坡。
  (三)我市面临第二集团夹缝中生存的危机。
    纵观本届省运会金牌榜排名第9至13位的五个代表团,也仅差5枚金牌。我市获56.5枚金牌,排全省第十位;六安市获58.5枚金牌,排全省第九位;宿州、淮北获55枚金牌,分列全省第十一、十二位;铜陵获53枚金牌,列全省第十三位。与上一届省运会相比,我市金牌数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优势项目不优,后劲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下一届省运会我市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想保住第十或者金牌位次前移,预测我市要获金牌总数达70-80枚。
  (四)运动员的学训矛盾较为突出。
    从本届省运会看,尽管我市出台了中考特招政策,但仍有运动员中途流失现象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有的家长和运动员期望太高,总是一心想上优质学校;还有跨县项目训练的家长不支持运动员到异地学校训练;有的家长担心训练影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不够支持。如郎溪男子乙组篮球队,由于宣州区的2名主力队员没能就读于优质学校而中途离队,导致了该项目参赛成绩下降。
  (五)教练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专业水平亟待提升。
    从本周期备战训练和参赛情况来看,我市各项目的教练员整体素质和能力不够高,仅有市体校的教练员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我市参加省十三运会12支球类项目的教练员几乎是体育教师担任,虽然经过相关培训或自学业务,仅满足于日常的教学、训练。从本届省运会比赛现场上看,我市各球类项目的主教练与兄弟市相比,不管是在组织训练,还是在临场指挥上都略低一筹。随着一批教练员即将退休,有的项目面临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及备战省十四运会的工作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遵循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围绕竞技体育人才为本的思路,坚持举市体制,发挥教体合一优势,科学谋划好新周期各项备战工作。
  (一)发挥基地的龙头作用,加快市体校建设步伐。
    市体校是我市竞技体育的主力军,也是历届省运会争夺奖牌最多,为我市做出贡献最大的训练单位。市体校于2014年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省仅有8个单位。因此,加强市体校建设,对于备战省十四运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市体校仍借用宣州区二职高的校区开展训练,由于场地设施条件简陋,现只能维持现有项目的训练,不能拓展新项目,也不能更好的发挥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应有作用,加快市体校新校区的建设步伐迫在眉睫。虽然已列入市政府建设计划,但至今尚未破土动工。尽管如此,市体校要立足现有条件,本着不等不靠的态度,自我加压,艰苦创业,积极抓好新周期的备战训练工作。当前,市体校要着重抓好学校的招生选才工作,对不能到市体校就读、训练的苗子,市体校要与有关学校建立共同培养的机制,采取就地训练、教练员送技术下乡等措施,确保人才不流失。要继续坚持人才输送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与省优秀运动队的交流,积极向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提高我市在省十四运会上的竞争实力。
  (二)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积极筹划首届市运会。
    我们要以举办首届市运会为契机,早谋划、早准备,在抓好成年组参赛工作的同时,增设青少年组别,参赛年龄与省十四运会相衔接,通过竞赛的方式发现和选拔更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三)发挥教体的整合作用,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抓好国家级、省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有条件的单位要创建“省级单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要积极引导、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投入体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按照省十四运会的总规,抓好我市的项目调整和布局工作,要遵循“突出重点、发展优势、扶持弱项、适度增项”的原则,抓好我市的田径、举重、拳击、跆拳道等传统优势项目,要重点抓好球类项目的发展,形成“市队校建”的格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任务,建立评估机制,完善管理措施。
  (四)发挥教练员、裁判员的引领作用,加强队伍的素质建设。
    在本届省运会上,我市仅有7人参与了执裁工作,反映出我市裁判员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从日常组织训练和比赛时教练员的临场指挥来看,我市教练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新周期备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我市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的培养。一是要通过在职培训、举办培训班或送高等院校、优秀运动队深造等形式,提高我市现有教练员、裁判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对专业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外地或省内高水平教练员交流、引进到我市执教;对急需要教练员的项目,采取聘请的方式予以聘用,提升我市各项目的训练水平。
  (五)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政策。
    新周期备战工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使之发挥更大作用和效果。一是建立县级金牌榜排名。根据参加省十四运会成绩给予相应的奖励。二是继续设立金牌课题组,深化金牌组的管理内涵,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出台中考招生政策,确保运动员能够到布点学校集中训练、就读。四是提高奖励标准,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力求在精神奖励上有所突破。
    同志们,当省十三运会激烈弥漫的硝烟渐渐散尽,随着金牌运动员一个个走下领奖台,荣誉已成为过去,成绩已载入史册,一切又将从新开始。新周期的备战工作,我们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埋头苦干,扎实工作,迎接新挑战,抓好备战省十四运会的各项工作,为我市竞技体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