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验:罗铨教授诊治高血压病

 CHOK2620 2018-07-03

高血压病是当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加之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该病为终身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支出费用高,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诸多的危重表现,如心律失常,中风,诸多靶器官损伤,致残、致死病例屡见不鲜,为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病情的发展加重,加强对本病的科学认识、积极合理治疗尤为重要。


高血压病是西医之病名,以血压升高≥140/90mmHg为诊断标准,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可表现眩晕、头痛、心悸、胸闷、失眠、肢体或面部麻木,甚至水肿、中风,故根据患者个体表现不同,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心悸、水肿、中风等多种疾病,导师罗铨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对高血压病的全面客观认识,总结了一整套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和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导师治疗该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导师认为高血压病属于内伤性疾病,其病机根本在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其病因病机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1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痰浊,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或痰浊上扰清窍,表现头昏晕,头痛,久病痰浊、瘀血阻络,经络失养致头痛,或中风偏瘫,肢体瘫软废用。


1.2 情志内伤 五志过极,气郁化火伤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发本病。


1.3 劳逸不当,或久病年老体 虚致气血不足,血脉失养,肝肾亏虚,脑海失养或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致发该病。也有素体禀赋阴虚阳亢,阴不制阳,肝阳化风,上扰清窍,而变生上述病证。


该病病因复杂,饮食、情志、内伤、久病等诸多因素可单独致病,也可相互交错,合而为病,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出现肝风挟痰浊,肝肾亏虚挟瘀血,气血虚弱挟瘀血、痰浊,形成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相兼并存的局面。


2 、辨证治疗特点


2.1 审查“状态”分阶段辨证分型论治 遵循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中医精髓,针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发病病因、病机、症状表现等个体化的诊查中寻找其共性,综合分阶段治疗。


高血压病第一阶段:发病早期机体正气不虚,而以肝郁化火,火动生风(实风)为主要表现,如头昏,面赤,口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治疗以清肝泻火熄风为主,予自拟黄芩钩藤饮(黄芩、钩藤、槐花、菊花、生地、茺蔚子、草决明、稀莶草、夏枯草)加减。


中期第二阶段:随火盛伤阴,阴虚风动(虚风),肝阳上亢,表现头昏目眩,耳鸣,眼花,口干舌燥,心悸,眠少梦多,手足心热,舌质红,苔淡黄或白干,脉细数,拟加减天麻钩藤汤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杜仲、淮牛膝、茺蔚子、夜交藤、夏枯草、丹参、炒枣仁、元参、天冬),以滋阴平肝熄风,药后症状减轻,可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滋阴补肾,滋水涵木,巩固疗效。


后期第三阶段,阴虚及阳,阴阳两虚,表现眩晕,头痛,耳鸣,行动气急,腰酸腿软,失眠多梦,舌淡或红,苔白,脉弦细,予二仙汤加味(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知母、黄柏、丹参、炒枣仁、百合、莲子)育阴助阳;阴虚及气,气阴两亏,以头昏乏力,心悸气短为主症,治以益气养阴,拟益气聪明汤加减(黄芪、升麻、粉葛、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杭芍、川芎、荷顶、天麻、炒枣仁、生甘草);气虚行血无力,血脉瘀阻,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拟补阳还五汤加减;气不化津行水,聚生痰浊,痰瘀阻滞经络者,拟天麻钩藤温胆汤(天麻、钩藤、法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丹参、水蛭)加减,以化痰活血通窍。此阶段病机复杂,病情深重,虚实挟杂,个性、共性结合,方能更准确切合病机,治疗往往显奇功。


2.2 依据脏腑病变特点,抓住病机要点,合理用药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机,累及脏腑的不同,用药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早期肝火炽盛,主要涉及肝,肝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如情志失调,忧思郁怒,肝失条达则气机阻滞,化火生风,故此时治疗以清肝泻火为主,肝火泻,肝风平,肝气条达则血压自降。而至中期以阴虚为主,病位多涉及肝肾二脏,故滋补肝肾,调节阴阳是关键,补阴制阳,阴阳平衡,肝肾功能正常则疾病自平,同时可防止疾病向后期演变发展,维持病情稳定,改善高血压病的诸多致病环节。至第三阶段,风火痰虚瘀并存,此时心肝脾肾均可累及,单纯活血化痰恐耗气伤正且效差,单纯滋阴有碍祛痰除湿,过分燥湿又恐伤阴耗气,故治疗用药要注意正邪对比,无论活血化瘀,健脾化痰,均需配伍足量的益气药,补不碍邪,攻不伤正以达到治病求本溯源的目的。兼血瘀者补气同时据程度不同选用活血化瘀作用强弱不同的药物,和血、活血、破血,层次分明,有的放矢。


2.3 中西结合,优势互补 遵循循证医学的观点方法,不断更新观念,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高血压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中医药的应用,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缓解症状,安全,全面,个体化针对性强,单纯应用,早期疗效佳,但对较高血压患者,快速降压效果不及西药,而西药降压药,其靶器官作用确切、有效,剂型多,剂量规格全,服用方便,对高血压的治疗疗效佳,但长期单纯服用西药存在耐药,不良反应,如有并发症,特别是肝肾功能损伤者,药品的选择受到较大的限制,而中西药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标本同治,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症状。达到最佳治疗和预防效果。


2.4 健康教育,防微杜渐 导师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生理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相结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的宣讲,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特点,了解如何预防,患病后如何积极的治疗,如何做到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适度的锻练,合理的用药,保持平和的心态,即中医所提倡的“调饮食,慎起居,畅情志,适用药”。有的患者患高血压病后悲观、恐惧,失去信心,情绪低落,谨小慎微,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生活质量下降;有的患者则不以为然,毫无顾及,不愿放弃饮酒、抽烟,饮食厚味,生活起居无常,往往导致病情突变,产生危急重病变,甚至危及生命;有的患者治病心切,盲目追求“断根”,对该病用药的规律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一暴十寒,滥用药,陷入误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也是高血压病治疗之“药”的一部分。有效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防微杜渐的作用。


3 、典型病例


病例1:刀某,女,40岁,于2003年10月12日初诊。高血压病史3年,平素自服复降片1片/次,1次/日,复方丹参片4片/次,3次/日,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大。就诊诉头昏头痛,双目胀,视物昏花,口干,烦躁易怒,眠可,大便干,小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BP150/80mmHg,HR84次/分,律齐,综合脉症,辨证属肝火炽盛,拟黄芩钩藤汤加减,方药:黄芩15g,钩藤(另包后下)30g,槐花15g,菊花10g,生地15g,茺蔚子15g,草决明(冲)15g,稀莶草30g,夏枯草15g,丹参15g,炒枣仁(冲)20g,天麻15g,生甘草10g,服用5剂,复诊诉头昏头痛,目胀眼花症状减,仍感口干苦,时有烦躁,效不更方,上方续进5剂,病情平稳,诸症缓解,BP130/75mmHg,HR72次/分。


病例2:冒某,男,55岁,于2003年10月24日初诊。高血压病史1年,平素自服北京0号,1片/次,1次/日,倍他乐克12.5mg/次,2次/日,雅施达4gmg/次,1次/日,血压尚平稳,近半月因劳累感胸闷心悸,乏力,手足冷,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普遍T波改变。BP150/90mmHg,HR68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沉结,辨证属气阴亏虚挟痰湿,方用十味温胆汤加减,处方: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冲)10g,法夏10g,陈皮10g,茯苓15g,枳实15g,竹茹10g,丹参15g,石菖蒲5g,炒枣仁(冲)20g,全瓜蒌15g,薤白15g,生甘草10g,服用3剂后心悸减,BP130/80mmHg,HR70次/分,律不齐,偶发早搏,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沉细,效不更方,上方续进10余剂,症状尽除,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改用生脉胶囊口服巩固疗效。)


病例3:李某,女,60岁,于2003年11月5日初诊。患高血压病史12年,平素自服复降片1片/次,1次/日,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日,血压控制不理想。近1月感头昏眩晕,乏力,双下肢行走无力,无偏瘫,心悸,夜寐差,二便调,舌质淡暗挟瘀,苔薄白,脉沉弦,BP170/90mmHg,HR68次/分,律齐,双下肢轻度水肿,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征末引出。证属气虚血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45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5g,丹参15g,葛根30g,水蛭(冲吞服)6g,血竭(冲吞服)6g,三七粉(吞服)5g,稀莶草15g,生甘草10g,服5剂复诊,症减,仍感心悸不适,加紫石英(先煎)30g,琥珀末(吞服)3g,续服10余剂,症状消除,BP135~140/75~85mmHg,上方续服5剂,病情恢复。)


病例4:住某,女,50岁,于2004年6月20日初诊。高血压病史8年,平素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片/次,1次/日,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倍他乐克12.5mg/次,2次/日,血压控制不理想。最高达190/120mmHg,来诊诉头昏头痛,耳鸣,烦躁易怒,口干,胸闷,夜寐差,大便干,小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查BP160/100mHg,HR78次/分,辨证属肝阳上亢,方用加减天麻钩藤汤加减,药用:天麻15g,钩藤(另包后下)30g,生石决明30g,炒杜仲15g,桑寄生30g。怀牛膝15g,生地15g,茺蔚子15g,夜交藤30g,粉葛30g,丹参15g,炒枣仁(冲)20g,夏枯草15g,玄参15g,天冬15g,生甘草10g,服5剂,复诊头昏头痛症减,夜寐有所改善,BP150/90mmHg,HR70次/分,上方续进10余剂,BP130/80ramHg,症状缓解。)


病例5:段某,男,70岁,于2004年8月1日初诊。高血压病史近20年,服药不规律,间断服用络活喜5mg,1次/日,血压波动大,最高达199/100mHg,近来感头昏眩,右侧肢体发麻,行走无力,夜寐差,多梦,纳食可,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查BP160/70mmHg,HR80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辨证属肝阳上亢挟痰湿,方用天麻钩藤温胆汤加减,药用:天麻15g,钩藤(另包后下)30g,法夏15g,茯苓15g,陈皮10g,枳实15g,竹茹10g,丹参15g,粉葛30g,荷顶3个,砂仁(冲后下)8g,水蛭(冲吞服)6g,生甘草6g。服用3剂复诊,头昏明显改善,仍感肢麻无力,BP150/75mmHg,HR76次/分,上方加茺蔚子15g,益母草30g,黄芪30g,加强益气活血化瘀,续进5剂,病情好转,血压平稳,三诊守上方再服10剂,肝阳得平,痰浊得清,改服益气活血汤善后调理。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公众号:中西汇通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