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德国公使镜头中的振风塔

 洁洁赢 2018-07-03
穆默镜头中的振风塔
近日笔者网购了一册《德国公使照片日记(1900-1902)》(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该书第284页有一幅宝塔的照片,标题为“九江”,文字说明为“照片上的景物是九江名胜能仁寺大胜塔。能仁寺位于九江市中心。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年),旧名承天院。曾焚毁,唐代重建。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扩建,更名能仁寺。后多次兴废,照片上的景物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复建。大胜塔在能仁寺大雄宝殿东南侧。始建于东晋,后毁,唐大历年间重建,殿、塔并起。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殿堂遭毁,但塔完好。清咸丰年间,遭兵火破坏,塔毁3级。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九江关督白景福劝募修复。塔为砖石结构,通体呈六角锥状,共7层,高42.26米,底层对角直径长8.9米,门朝西南。从第二层起,每层六面,均有门,三实三虚。塔内有砖砌梯阶,可盘旋而上。塔外形似楼阁,古朴庄重,塔顶为六角攒尖式,上立铜剎。左侧底层镶嵌石碑一块,是同治十一年白景福所撰之《重修大胜宝塔碑记》”。
这张照片很珍贵,但标题及文字说明都标错了。照片中的宝塔不是九江大胜塔,而是笔者家乡的安庆振风塔。照片三分之一画面为江水,右侧有一艘帆船,振风塔居中偏左,振风塔右下方是三层高的镇皖楼。从照片的视角看,应是在长江中行驶的轮船上远望振风塔。
振风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内,南临滚滚长江。迎江寺原名万佛寺,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振风塔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塔初名万佛塔,后改名“振风塔”,有“以振文风”之意。塔为重楼式砖石结构,七层八角,高60.86米,内有168级台阶,游客可拾级而上,在全国108座砖石结构的古塔中名列第二,在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民间甚至有“过了安庆不说塔”的说法。清末民初,不少沿着长江旅行的的外国人,在路过安庆时,都被振风塔的雄姿吸引,从而按下快门,留下它的倩影。比如,莫理循、甘博、施赖奥克。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1900年出任德国驻华公使的穆默(AlfonsvonMumm)。在《德国公使照片日记(1900-1902)》前言中,穆默自述,“在1901年秋末,因工作需要,乘坐‘奥古斯塔皇后号’、‘美洲虎号’、‘伊尔底斯号’和‘梯格尔号’前往中国南方、长江和青岛”。由此可知,这张老照片拍摄的准确时间是1901年。
需要指出是,造成这一错误并非是该书编撰者的过失。笔者查阅了本书的德文原版EinTagebuch inBildern(1902),发现这幅照片标题即是BlickaufKiukiang。显然是拍照者穆默将安庆标成了九江。编撰者应该被误导了,进而做了错误的注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