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针视区结合电针治疗复视39例

 渐近故乡时 2018-07-03

头针视区结合电针治疗复视39

赵立杰1,张  2,杨  3,刘聪聪2,李洪秋2,曹 1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吉林长春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3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

  

    笔者采用焦氏头针1中的视区为主要针刺部位结合电针治疗39例复视患者,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9例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27例;年龄34~66岁,平均       50岁;病程1~2周者19例,3~4周者15例,4周以上5例;动眼神经麻痹10例,单纯性眼肌麻痹9例,脑梗死或脑出血后遗症18例,黄斑变性2例;单眼复视6例,双眼复视3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视症状,即视一物为两物。复视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对复视的诊断。

治疗方法

取穴:风池、焦氏头针视区、睛明、球后、攒竹、太阳、中渚、三阴交、太溪、太冲。操作:先嘱患者坐于诊疗床上,局部常规消毒,选用0.25 mm×40 mm一次性毫针。首先针刺风池,针尖向对侧眼球刺入,进针深度为25 mm,采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面部传导。然后针刺焦氏头针视区,视区的取穴方法为从旁开前后正中线1 cm的平行线与枕外粗隆水平线的交点开始,向上引4 cm,沿此线向颈部方向平刺    25 mm。再嘱患者缓慢平卧于诊疗床(使针柄平行于诊疗床,以防因触动针柄使针深入穴位及偏离穴位而发生意外)。针刺睛明、球后,术者一手将眼球推向上侧,另一手持针缓慢刺入,进针深度为20 mm,避免大幅度捻转提插以防止出血,以眼部微有胀感为宜。针刺攒竹,令患者双眼闭合,针尖向对侧眼球进针10 mm,行捻转手法令其产生胀感。太阳、中渚、太溪、太冲,均垂直进针15 mm。三阴交针尖向外踝方向,与皮肤呈45°角进针35 mm。采用华佗牌SDZ-Ⅴ型电子针疗仪,风池与焦氏头针视区为一组,攒竹与太阳为一组,左右共4组,均采用连续波。针刺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10 d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1 d。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3]拟定。痊愈:恢复双眼单视,视物正常,计22例;显效:视物时,重影间距明显减小,或单眼痊愈,或复视已恢复,仅在劳累时出现复视,计14例;无效:治疗后复视无明显改变,计3例。有效率为92.3%

体会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导致复视的原因有很多,如神经源性的高血压、糖尿病、颅脑外伤、脑梗死等;肌源性的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机械性的眼眶爆裂性骨折等,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0~60岁。焦氏头针的创始人焦顺发受到大脑皮层在不同部位有不同功能这一理论的启发,尝试将中医针灸与现代神经大脑投影区结合,令其理论得到充分发挥。视区所在的位置,从解剖学角度上来讲属于距状裂的部位,是人体大脑视觉的投影区。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灵枢·卫气》曰:“气在头者,止之于脑”,说明头和脑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视区投影部距状裂位于头部督脉的走行部位,督脉是人体重要的枢纽,刺激视区可兴奋中枢运动神经系统从而治疗复视。太阳、睛明、球后、攒竹均为眼周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以提高眼部气血供应,从而使眼可视物。风池为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与眼络相连。中渚为三焦经的经穴,以疏通三焦经气。太冲为肝经经穴,肝开窍于目,调节肝经气血,以增强眼部功能。太溪、三阴交为远道取穴,以增强针刺疗效。

笔者早期采用视区配合常规针刺虽然有效,但其疗效及治疗周期往往不令人满意,经过学习及实践发现,若配合电针则治疗效果会明显提高。从远期疗效看,在治疗结束后1~2个月时进行随访,共有2例患者出现症状反复,考虑其可能与原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其积极治疗原发病。(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18年第六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