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金色年华554 2018-07-03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鸟瞰哥本哈根

一、城市概况

哥本哈根(Copenhagen)是丹麦王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以及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也是北欧最大城市、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上最漂亮的首都之一、全世界最幸福的城市之一;还是曾被联合国人居署评选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坐落于丹麦西兰岛(Sjaelland)东部,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Malmo)隔厄勒海峡(Oresund)相望。经纬度坐标:55°43’N,12°34’E;时区:UTC/GMT +1;面积 97平方千米;人口 67.6万(2017年)。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市区图

哥本哈根,在全球城市分类中被列为第三类世界级城市,在西欧地区仅次于巴黎和伦敦,获选“设置企业总部理想城市”第三名。这里既是传统的贸易和船运中心,又是新兴的制造业城市,食品、造船、机械、电子等工业大多都集中于此,与中世纪古老建筑交相辉映;美人鱼雕像矗立在海岸边静静沉思;市容美观整洁,充满童话气质的古堡与王宫毗邻,古老与神奇、艺术与现代共存,被称为最具童话色彩的城市。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二、历史沿革

丹麦海盗时期(793—1042),哥本哈根还是一个小渔港,“哈根”丹麦文的发音是“豪恩”或“哈汶”,其词义是“港口”。

1157年,国王瓦尔德玛一世(Valdemar I,1131—1182)将这一小港镇赐给了他的结拜兄弟,洛斯基勒(Roskilde)的青年红衣主教阿布萨隆(Bishop Absalon)。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1166年至1167年,阿布萨隆在现丹麦议会所在地的克里斯蒂安堡宫(Christiansborg)建造了哥本哈根第一座城堡——克里斯蒂安堡宫,此举改善了城市和港口设施,成为哥本哈根的基础街区并获得了经商的地位。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随着贸易的日益繁盛,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镇,哥本哈根的名称(商人之港)也由此而来,因此阿布萨隆大主教被认为是哥本哈根的创建者,他的雕像至今还挂在市政厅的墙壁上。

1254年,哥本哈根获得城市权。

1369年,汉萨同盟(The Hanseatic League)视这个新兴城市为竞争对手,将它连城带堡摧毁。

1416年,丹麦国王将其住地迁到重新建成的哥本哈根。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此前一直受到教会的控制,直至1443年正式将首都从洛斯基勒迁到这里为止;成为首都后,哥本哈根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迅速成为丹麦王国的主要城市。

历史上的哥本哈根是多灾多难的:

1658年至1659年哥本哈根遭瑞典包围;18世纪的瘟疫(黑热病)肆虐,仅在1711年至1712年的一年当中,城市人口就减少了约一半;1728年和1794年的两场火灾,城市大部分基本设施被损毁;1807年英国舰队炮击哥本哈根,给城市带来巨大破坏……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19世纪初期,为寻找工作机会,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来到哥本哈根,城市人口和工业生产都得以快速恢复,哥本哈根又重新兴旺起来。

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城市一样,哥本哈根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艰难挣扎。二战期间,哥本哈根被德军占领长达5年之久,直至战后,首都功能才得以恢复。

经过多年的发展,哥本哈根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具有迷人魅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三、重要景观

克里斯蒂安堡宫(Christiansborg Palace),15世纪中期至1794年的王室建筑,克里斯蒂安六世(Christian VI,1699—1746)曾将其夷为平地,在此又建造了这座具有洛可可建筑风格(四面合围,高塔矗立,内部极其奢华)的宫殿。1794年毁于火灾;再建后,于1849年开始被用作国会办公场所;现在是丹麦议会所在地,因此也被称之为议会大厦。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阿美琳堡王宫(Amalienborg Palace)是丹麦王室的主要宫殿。18世纪中叶,在规划阿美琳堡宫所在地的城区时,弗雷德里克五世(Frederick V,1723—1766,1746—1766在位)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个新的中心,要求丹麦四大贵族各建一座外观完全相同的宫殿。经过紧张的施工,四座宫殿在1754年至1760年期间相继建成;由法国雕塑家萨利(Saly)于1768年制作完成的弗雷德里克五世青铜骑像,被安放在宫殿前面的八边形广场中央。1794年克里斯蒂安堡宫焚毁,王室决定移驾阿美琳堡四宫殿。至今,女王玛格丽特二世(Margrethe II,1940—)身在宫内时,其所在的建筑物上便会升起丹麦国旗;每天中午还要举行卫兵换岗仪式。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卡隆堡宫(Kronborg Castle),始建于1574年,1585年竣工,意为“皇冠之宫”,又称为哈姆雷特堡,位于哥本哈根北部39千米的赫尔辛格(Helsingor),此处临厄勒海峡(Oresund Strait)最窄处,与瑞典西南沿海港市赫尔辛堡(Helsingborg)遥遥相对。宫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铜屋顶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丹麦最负盛名的宫廷建筑之一,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城堡之一,是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名剧《哈姆雷特》最早、最著名的背景地,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杰芬喷泉雕塑群(Gefion Fountain)是丹麦传统文化的杰作,是根据北欧古老的神话故事而塑造的青铜雕塑群:一位英姿飒爽的女神,左手扶犁,右手挥鞭,驾驭着4头神牛奋力耕作;神牛躬身抵角,鼻孔泉水喷溅凝成薄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犁后喷泉汹涌,形成垂瀑。结构气势磅礴,景色蔚为壮观。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相传古代瑞典有个叫戈尔弗(Gylfe)的国王,允许女神杰芬在瑞典国土上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挖走一块土地,挖多少算到少。于是,杰芬将自己的4个儿子化成神牛,用犁从瑞典国土上挖走了一大块土地,并把它移到海上;从此,失去了土地的瑞典留下了一个维纳恩湖(Lake Vaner),而挖出来的土地就是现今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Sjaelland)。从地图上看西兰岛的海岸线和维纳恩湖的形状确实十分相似。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杰芬女神是丰腴土地之神,被奉为民族再生和国家复兴之神,其勤勉兴邦的传说深受丹麦人喜爱。嘉士伯啤酒集团创始人之子卡尔·杰克布森(Carl Jacobsen)看中了这个神话的精神内涵,慷慨捐资为女神创作雕像。从1897年起,雕塑家安德斯·彭高(Anders Bungaard,1864—1937)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整座雕塑的设计和制作,工程于1908年完成,成为了哥本哈根的地标之一。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小美人鱼雕像(The Little Mermaid)矗立在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海滩的浅水中,鱼身高约1.25米,重175千克,坐在一块直径约1.8米的花岗石上,于1913年8月23日展出。雕像的上半身为一少女,整齐的秀发束在脑后,丰满的乳房高高隆起,右手抚在基座的石头上,左手搭在右腿上;下半身似人又似鱼,修长的双腿呈跪姿,腿的末端是细长的鱼尾。小美人鱼背对大海面朝海岸,恬静娴雅,头颅低垂,似有所思,若有所待。她虽然来自大海,但却向往着人间,几分忧郁、含情脉脉,憧憬着能与心上人在此相遇。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小美人鱼本是丑陋的“海妖”,被人们谣传为一个长着鱼尾的美人。在童话世界《海的女儿》里,作家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赋予了“她”情感;在皇家剧院的首场芭蕾舞演出,企业家卡尔·杰克布森就被美人鱼的人格魅力和悲怆命运而深深打动,他为 “她”的建造提供了全部创作资金;雕塑家爱德华·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以芭蕾舞“美人鱼”演员艾伦·普莱丝(Ellen Price)的面容和夫人艾琳的体型作“模”,为“她”雕刻塑身,使“她”成为哥本哈根一座透着哀婉和坚毅的人文标志,每年至少有500万以上的游人前来看望“她”。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市政厅,建于1892—1905年,坐落在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上,正门墙上挂着(哥本哈根城的创建者)阿布萨隆大主教的铜像。市政厅的钟塔高105.6米,登塔可以俯瞰全城;塔内有制作非常精密的天文钟,不仅可以准确报时,还能计算出太空星球的位置以及一星期各天的名称、公历的年月日、星座的运行、太阳时、中欧时和恒星时等。在市政厅临街一侧,安徒生(青铜雕像)手捧童话书,侧头望着对面有“童话之城”之称的蒂沃利公园(Tivoli Gardens)。广场上有一组建于1923年的神牛降龙雕塑喷泉,还立有丹麦零千米公路里程碑。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弗雷德里克教堂(Frederik's Church)位于阿美琳堡宫广场西面,是丹麦最大的圆顶教堂,是为纪念奥尔登堡王朝(House of Oldenburg,1448—1863)统治丹麦300周年而始建于1749年,因经费不足直至1894年才竣工。因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教堂又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大理石教堂”(Marmorkirken),其内部呈圆形,高大的拱顶被安置在12根圆柱之中,直径30米,高40米,拱顶上有12幅描绘耶稣12使徒的天顶画;教堂四周底座和上层栏杆上有32尊圣经中的人物和著名的神职人员雕像。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歌剧院(Copenhagen Opera House)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霍尔曼,依水而建,是丹麦的国家歌剧院;大玻璃窗、大平板屋顶,是世界上最为现代化的歌剧院之一;建造费用超过50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歌剧院之一。歌剧院地上9层,地下5层,可容纳1,400名观众;于2005年1月15日开业,成为了哥本哈根建筑新地标。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菲特烈堡(Frederiksborg Slot)又称“水晶宫”,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式城堡,位于哥本哈根西部约35千米的小城海勒欧(Hillerod),处在被澄碧如镜的湖水环绕的3座相邻岛屿之上,三岛之间用“S”形石桥相连。北部小岛是国王的主要活动场所,有国王厅、王后厅、王子厅和皇家教堂等;中间小岛上两排东西对称的建筑是皇室成员、侍从和内阁大臣们居所;各建筑间以山墙相连,皇家教堂尖塔高达92米,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菲特烈堡原本为丹麦贵族海洛夫·特罗勒的私人庄园。1560年,菲特烈二世(Frederik Ⅱ,1534—1588,1559—1588在位)用西兰岛南部奈斯特韦兹(Naestved)一座森林宗教场所交换,并易名菲特烈堡,当时城堡的规模极小。克里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IV,1577—1648,1588—1648在位)继位后,在部分原有建筑的基础上于1625年完成扩建,此后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是北欧现存的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在1671—1840年的200多年间,所有丹麦国王都是在这里的礼拜堂加冕的。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新港(Nyhavn)建于1669年至1673年,是将海水(海上交通)直接引进国王新广场的一条人工运河,从而促进了哥本哈根的经济发展。虽然今天新港的面目已经全新了,但人们依然可以见到运河两岸早期建造的房子,古老的海员酒吧已被赏心悦目的餐馆所取代。

新港9号的主人是河道建造者巴戎(Baron)的第11代孙;新港11号曾是著名演员茹森凯勒(Rosenkildes)一家的居所,当时有许多著名学者到此造访,其中也包括安徒生曾经热恋过的情人、瑞典歌手燕妮·陵(Jenny Lind)等。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1834—1865,安徒生曾住在运河右侧20号和左岸的67号公寓,1835年,他写出了第一部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里(1873—1875),他又一次住到了新港的夏洛特堡宫(Charlottenborg Slot)同侧的18号公寓,此时已经成为了世界知名人物。

每到夏天,在新港可以看到装饰一新的古木船航海归来,新港河道两侧满是拥挤的船只,景象很是壮观。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四、印象哥本哈根

1959年5月,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1892—1978)访问丹麦时曾即兴写下赞美(哥本哈根)之诗:

五月晴光照太清,四郎岛上话牛耕。

樱花吐艳梨花素,泉水喷云海水平。

湾畔人鱼疑入梦,馆中雕塑浑如生。

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诗中的“四郎岛”是作者借英文西兰岛与汉语“四郎岛”的谐音相似,以利用神话传说使诗作富有情趣。寥寥数语,既描述了杰芬喷泉的壮观场面,又赞美了以小美人鱼雕塑为代表的其他古今景观,走遍北欧各国,民情民生当属哥本哈根。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有许多宫殿、城堡和古建筑,以及众多的艺术博物馆,从古老的古典艺术,到缤纷的现代艺术,在这里都能有丰富的展现。城市汇聚着古老与神奇、艺术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激情与宁静,充满了活力。

哥本哈根是生活指数最高的童话王国,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走马观城——哥本哈根

(文+图:王永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