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家长,应学会放手, 让孩子也学会爱与给予, 懂得责任与担当! ♥ 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会把父母的无私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孩子不会觉得父母辛苦、不容易,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 卢梭在《爱弥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我们总是说要好好爱孩子,可是却总在不知不觉中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问原则对错。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被爱是应该的,父母就该这样对我”。 很多人成年后还理直气壮地啃老,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更不懂得关心和感激他人。 有时候别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为你付出太少,而是你付出过多。 同样,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而是无限度给予的结果。 ![]() -1- 无微不至的照料, 却换来孩子的责备与挑剔 说说我们邻居家的女儿吧。 她妈妈在生她时大出血,在手术台上抢救了好久才活过来,自那以后身体就很不好。他们夫妻俩都很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 小女孩也很争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前三名。 可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放学回家后,跟妈妈吵架的声音。 ![]() 有一次,她妈妈跟我一起买菜,就在路上开始诉苦。 她说自己一心为女儿,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和她的胃口,让孩子吃少了。 再后来跟她妈妈一起聊过好几次,每次的话题都以她女儿开始,再以她女儿结束,很少有听她说起过自己。
可就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照顾女儿的妈妈,每天却要接受孩子的责备与挑剔。 女儿从来不觉得妈妈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我想,如果那位妈妈让女儿放学回来自己盛饭,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 -2- 自己奉献过多, 让孩子觉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 我有个很要好的同学,她有一个妹妹。有一次,我去她家里做客,她妹妹嫌她妈做的饭不好吃,要吃肯德基,问她妈妈要钱去买。其实那时她妹妹已经工作能自己挣钱了,但她妈二话不说就把钱掏出来了。 更令我震惊的是,她妹妹买回来之后,一个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感觉吃饱了,把袋子提起来放在她妈面前说:“我不吃了,剩下的给你吧!” 她妈妈竟很自然地拿起来吃完了。没有任何觉得不对的地方。
我那个同学的妹妹现在自己已过生孩子了,都没学会心疼她妈妈。
我心想,她为啥不打个电话问问妈妈吃饭没,如果没有的话,买来一起吃,不很好吗? 我那位同学的妈妈,整天埋怨自己的老公和女儿不知道心疼她,可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奉献过多,以至于让人觉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仿佛她生来就该心疼别人一样。 ![]() -3- 溺爱换来的冷漠 还记得那个在机场弑母的汪佳晶吗?他在日本留学五年,期间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来自于母亲每个月7000元的收入。 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给予的一切,从未想过自己24岁的大好年华,完全可以靠勤工俭学来替母亲分担。 最后一次,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没钱给他了,他竟然对着前来接机的母亲连捅9刀。 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这则新闻时,我震惊不已。 一个对自己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的人,他如何能下得了手?难道把你养到24岁了,你还不能独立吗?难道身为人母就活该养你一辈子?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缺乏宽容,痛下杀手,何况对别人呢?他还有一点宽容之心吗? ![]() 所以,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换来的都是伤心和失望,那就请有限度地去给予,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亲子关系,不然终有一天会溺爱成灾! 真爱孩子,就不要把孩子当作宠物,什么都替孩子做好。 父母没有界限感,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亲手培育出一个小白眼狼,误了孩子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