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乒乓球中的莫比乌斯带原理,老瓦晃撇、伊藤反手剌、兜切技术解析

 鹩歌 2018-07-03

   
   

   
    2018-07-02 18:44


 

一些在平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却不可思议地在莫比乌斯带上获得了解决!

比如在普通空间无法实现的“手套易位问题:人左右两手的手套虽然极为相像,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不可能把左手的手套贴切地戴到右手上去;也不能把右手的手套贴切地戴到左手上来。无论你怎么扭来转去,左手套永远是左手套,右手套也永远是右手套!不过,倘若自你把它搬到莫比乌斯带上来,那么解决起来就易如反掌了。”

莫比乌斯带”在生活和生产中已经有了一些用途。例如,用皮带传送的动力机械的皮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状,这样皮带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了。

乒乓球中的莫比乌斯带原理,老瓦晃撇、伊藤反手剌、兜切技术解析

在乒坛,在反手位用正手把球弄到对手反手大角去,在正手位用反手把球弄到对手正手去,这都类似手套易位问题。继科全台反手拧接,实际上就只用一面接抢了各种性质类型的球,听着就不可思议吧,可却是事实,所以还是要寻求其中科学道理。

乒乓球中的莫比乌斯带原理,老瓦晃撇、伊藤反手剌、兜切技术解析

老瓦正手晃撇是母本。在此基础上,最近有了新的演变:

(1)日系正手位反手剌其实质是正手晃撇镜像技术。精髓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利用躯干带肢体,触球瞬间小而快的鞭击,涵有多线路,对手只好猜!!!!

乒乓球中的莫比乌斯带原理,老瓦晃撇、伊藤反手剌、兜切技术解析

(2)张本正手勾砍。直接吸纳了雨果技术精华,追溯起来还是老瓦正手晃撇的变式,属于半镜像45度扭。

乒乓球中的莫比乌斯带原理,老瓦晃撇、伊藤反手剌、兜切技术解析

类似莫比乌斯环,在对面对手看到眼花缭乱的,因看不清触球时板形,连基本线路方向也无法提前判断,落了后手而发球方占据发球本来就应该有的先机优势,部分消除了反手拧成熟后接发抢优势。换言之,谁发球谁占便宜又回来了。球是圆的,技术革新能挖掘的空间广阔的很啊。从哪挖呢,重大比赛里实践出来,雨果很惊艳,张本吃饱了苦头,可也没有白吃,竟然长了“智”,呵呵。日系科研团队海纳百川,把反手拧、正手晃,正手逆撇、正手位反手剌等综合运用于重大比赛,并取得男女双冠,这表明乒坛重大技术革新已初显头角,昭示乒乓艺术流的回归!

而这些变化建立在“新”球这个客观基础上的,日系沿袭了老瓦开创的晃压反手从正手位突破理念,化解先天身高力量不足弱点而在近台晃中路追身配套正手三角外拐,非常合理。因为近台,步法也基本是极为简约的碎垫步。因为近台,反手胸前扫冲与正手拍回的速度按通常1.2倍计算,连续性压力就够对手近于崩溃,如果对手再拉大手大动作,就落入A形三角陷阱,忙不过来的,最后往往失分。

注意看伊藤的反转180度对接手法。 这就是运用莫比乌斯环拧劲 它呈现出“螺旋弧”向下和“螺旋弧”向上两个方向“拧”的四个“拧劲”。这四个“拧劲”中的第一个和第三个的“拧劲”将正面转化为反面,而第二个和第四个的“拧劲”再将反面转化为正面,或者说是,这四个的“拧劲”中的第一个和第三个的“拧劲”将反面转化为正面,而第二个和第四个的“拧劲”再将正面转化为反面老瓦反手位正手晃撇时肘垂在下 科贝尔提肘,王皓继科拧采取了肘在中庸位置。

据说这“莫比乌斯环拧劲”就是牛顿百思不得其解的、知道它存在,但却未能明确找到的和明确表达出来的“上帝之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