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坐诊】脾胃专家提示:夏季脾胃易失调,保养要诀要记牢!

 为什么73 2018-07-03

1

夏季,易脾胃失调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也最活跃,相对地体内阳气就偏弱,再加之贪凉、食欲减退等,腹泻、便秘、急性肠胃炎等脾胃病在夏季尤为多发。

素问·藏气法时论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杂粮养护脾胃是最优之选,堪称脾胃的守护神。对于“五谷”古代有不同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一种指麻、黍、稷、麦、菽,而王冰所注《素问》:“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2

夏季养脾胃中医食疗方

夏季,大多数人会忽然感到胃胀、上腹部疼痛,遇寒加剧,这属于寒凝气滞型胃痛。下面就介绍几种不同脾胃问题,以及相应的中医养生要诀有哪些!

1、脾胃虚寒

症状可见:胃痛隐隐,饥饿或遇寒加重,痛时喜温喜按,时呕清涎,大便溏薄,食欲减退,多食则脘腹痞胀,倦怠乏力,四肢欠温。

调养方法

  • 炒粳米:粳米20克,炒焦,加入适量水烧开,饮汤吃米。婴儿吐乳、产妇虚弱也适宜此方。

  • 高良姜粥:高良姜15克,粳米60克,陈橘皮6克。清水600毫升煎高良姜、陈橘皮,取汁300毫升,放入米煮粥即可。

  • 干姜香砂粥:干姜、香附、砂仁、白术各1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将各药洗净,水煎2次,每次用水250毫升,煎20分钟,两次混合去渣收取浓汁。放入淘净的粳米,加水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慢熬成粥,加入红糖熬融。

  • 胡椒粥:胡椒15克,粳米60克,砂糖适量。先煎胡椒,去渣取汁,再煮粳米,熟时加少许砂糖调味。

2、阴虚胃热

症状可见:胃脘不适,灼痛隐隐,饥不欲食,脘痞嘈杂,口燥咽干,渴欲饮水,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调养方法

  • 粳米莲子粥:粳米50克,去心莲子30克。煮粥,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 麦冬竹叶西洋参粥:麦冬、淡竹叶各10克,粳米100克,西洋参5克。洗净竹叶、麦冬,加入清水300毫升,小火煎半小时后去渣留汁于锅中,将淘净的粳米和切薄片的西洋参放入,再加800毫升水,小火慢熬成粥,放适量盐、麻油即可。

3、湿热中阻

症状可见:胃脘痞满,口黏腻不爽或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少身困,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色黄而少。

调养方法

  • 薏仁香砂饮:薏苡仁30克,藿香10克,砂仁4克,茵陈20克,甘草3克。将以上五味洗净,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即可,代茶饮,一天喝完。

  • 薏苡山药煎:薏苡仁、山药、白扁豆各30克,佛手柑9克。以上四味洗净,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一天内不限时间次数,服完即可。

4、肝胃不和

症状可见: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吞酸口苦,嗳气则舒,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症状加重。

调养方法

  • 木槿玫瑰粥:白木槿花20克,玫瑰花15克,郁金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三药洗净,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去渣取汁。粳米淘净,加水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熬成粥,再下药汁和冰糖,熬融即可。

  • 佛手粥:佛手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将佛手煎汤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3

夏季脾胃保养四要诀

人到老年,脾胃功能日渐衰退。中医学认为,胃、脾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则是保养脾胃的四大要诀。

  • 动为纲

    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老年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

  • 素为常

    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要温凉适当,以免热伤粘膜,寒伤脾胃。

    素食老人要防胆结石--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人们开始认识到过去人们钟爱的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可导致身体肥胖,催生许多疾病。研究证明,老年胆结石患者有近半数由单纯素食引起。孰不知,单纯的素食摄入会导致食物成分比例失调,同样会引起许多疾病。

  • 酒少量

    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

  • 莫愁肠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易伤脾胃。久之会气血生化不足,使精神疲乏、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

    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苦思冥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

著名中医专家

陈明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栏目主讲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及“十大我最喜爱的老师”。

擅长诊治:脾胃疾病、肠道疾病、肝胆疾病。

临床上灵活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疾病、肠道疾病、肝胆疾病、心脏病、咳嗽、气喘、发热类疾病、糖尿病、痛风、高血脂、慢性疲劳、口腔溃疡、痤疮及各种皮肤痒疹、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乳腺病、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小儿发热等内科、妇科、儿科、皮科疾病及多种疑难杂证。著有《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丛书、《伤寒论讲堂实录》等学术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及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5项;获科研成果奖4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44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