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带一路”倡议:世界上最大的风投项目?

 老徐乱收 2018-07-03

作者:标普全球中国议题资深分析师小组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称得上是21世纪最宏伟的地缘政治计划。该倡议最早于2013年提出,其目的无外乎将欧亚大陆联结在一起——或从某种程度上,再度联结在一起。虽然围绕“一带一路”究竟是一个新倡议还是一个综合了现有倡议的平台的讨论仍在继续,但无论怎样解读,“一带一路”的志向和规模都堪称宏伟。

三大动因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三大因素的推动:

其一,缓和多元文化边界带来的风险。中国西部紧邻原为苏联国家的中亚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稳定性低于中国,被视为潜在的风险源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使这些国家参与到共同的经济活动中,将它们与中国西部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建立缓冲地带,而且能够扩大中国的影响力范围。

其二,提升能源安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平均能源贸易逆差约为GDP的3%,可见中国仍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中国约85%的进口石油和约50%的进口天然气运输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使得中国在能源运输方面也面临着制约。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中缅油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来提升能源供应的多样性,缓解能源运输中受到的制约,提升能源安全。

其三,满足亚太区巨大的基建需求并填补融资缺口。基础设施融资和兴建问题是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若使亚太地区保持足够的发展动力,到2030年亚太区在基建方面的累计资金需求将超过22.6万亿美元,而基建融资缺口将占到区域内所有国家(除中国外)国内生产总值的约5%。“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亚太地区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弥补这一巨大的融资缺口。

类似风投而略有不同

中国政府为目标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提供种子资金,并承担相应的政治风险、建设风险及市场风险,最终将项目移交给当地政府,从这点看“一带一路”倡议与投资早期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非常类似。

但二者又略有不同。风投的目标较为单纯,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一带一路”项目在将资产变现的同时,会明确期望继续保持中国政府与项目所在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既包括在非物质层面上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与信任,又包括在物质层面上通过基建投资为当地商团——特别是政府——创造重要的商业机遇。

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倡议经常被拿来与二战后美国提出的重建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作比较。但“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在于,马歇尔计划在最初设计时其重建的地区在战前便已是经济发达且相对同质化的地区,只是受到了战争破坏而损失了大量的财富。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将更广阔的一片区域联结起来,而且还面临着在一众历史上几乎从未合作过、彼此间文化差异巨大、地缘政治诉求各异且存在势力范围竞争(俄罗斯、印度、伊朗和土耳其)的国家中“创建”而非“重建”现代经济基础的挑战。此外,中国希望在建设经济和安全环境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有别于马歇尔计划关键一点。

成败亦需看软实力

衡量“一带一路”倡议成功与否不仅要关注项目在财务层面的可持续性,还需重点关注其能否带来软实力的提升。

软实力成功可概括为赢取项目所在国的信任与支持,目标是要构建商业与政治联盟网络、助力中国实现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目标,即实现区域影响力和安全。修建港口、道路、桥梁、管道是必要的,但中国至少还要让当地居民感到他们在欧亚一体化项目上有一定发言权,并感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得到了尊重与保护。简而言之,需要让项目所在国人民通过“一带一路”项目信服和接受由中国领导、而非由中国支配的欧亚共同体的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将改变亚欧大陆未来数十年的地理版图,并将改变中国与亚欧各国未来数十年的经济与政治关系。中国政府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本文中提到的因素,亦取决于该倡议将会如何接纳或挑战欧亚大陆现有的区域强国和全球超级大国美国。管理这样的关系将充满挑战,我们不应低估这方面的难度。若出现地缘关系紧张,其代价将压倒 “一带一路”倡议在其他地区获得的一切收益。

编译:陈曦/赵丹钰

此文部分源于标普全球评级行业报告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世界上最大的风投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