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在中国晚期画史中,似乎是最为特立独行的画家。时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谓。而在我们目睹了《千岩万壑》一类的画作之后,乃知其言,并不为过… 龚贤一生创作颇丰,在一些理论性与艺术史方面的见解,也显其涵养。他曾做课徒画谱数本。谱中对笔法、布局以及诸如岩石、树木、屋宇的画法等,都有实际的指导。 梅婉婷老师 《千岩万壑——龚贤“积墨法”初探》课程中,从《龚贤课徒稿》入手,带大家学习其基本笔墨及造型规律,进而也对龚贤代表作《千岩万壑图卷》进行局部临摹学习,不断深入体会龚贤“积墨法”所营造的幽深感及现代感。力求整体把握龚贤画作中的传统旨趣与自然的神秘气息… 梅婉婷老师作品 从5月13日到6月10日,梅婉婷老师 《千岩万壑——龚贤“积墨法”初探》课程已经结束,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学习总结,墨池学院特别邀请梅婉婷老师为大家进行了一次终极作业点评。 在这次提交的作业作品中,很多学员的画面表现进步明显,也反映出对龚贤积墨法的技法有了基本的掌握和理解。 为促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升大家的艺术表现语言,深入体会龚贤作品中的传统旨趣,墨池学院特举办此次“《千岩万壑——龚贤“积墨法”初探》学员优秀作业网络展”,对所提交学员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以下为学员学习感言和课程作业展示: ◆◇◆ 高山 学习感言: 首先谢谢梅老师,辛苦授课,知无不言,诲人不倦。跟梅老师学习之前。对龚贤的作品,是有敬畏之心的,高山仰止。原因是喜欢临龚贤的安静,却无法临摹和表现。龚贤墨法的不确定性,对其探索和界定充满神密和诱惑。作为初学者。梅老师的课我是带有三个困惑来听课的。一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二不知道笔墨干湿浓淡的先后程序。三不知道积墨积到什么时候结束。思路不清晰引导了很多衍生问题。或者本来起手是正确的,却因为对画面的理解有误认为自己的作品失败,画几笔不画了。或者完成的作品,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带来挫败感。学国画不仅是勤学苦练,还有对笔墨和作品的认识程度。这个认识程度是梅老师教给我们的。再次谢谢梅老师,解心头惑 ! 课程作业展示: ◆◇◆ 张筑 学习感言: 未上梅老师课之前看龚贤的画册非常喜欢但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临摹,经过梅老师五节课的耐心细致层层深入的讲解,忽有豁然开朗之感觉,再通过相关书籍了解龚贤的绘画成就及创作思想并根据课徒稿一步步临习,对龚贤的画和意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梅老师的课对我来说收获挺大,对于以后的学习慢慢确立方向,感谢梅老师,感谢墨池提供这么好的平台,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山水画。 课程作业展示: ◆◇◆ 书画童缘 学习感言: 我在墨池网络平台学习,业余生活快乐而充实。这次跟随梅老师学习传统中国画之龚贤山水积墨法知识,五节课转眼就结束了,但印象深刻。梅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高深的学识、有问必答等人格素养都值得我敬佩和学习。梅老师授课有方法。我学习传统国画,开始不知如何下笔到现在有兴趣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了技法和欣赏水平。今后,只要有梅老师的网络课,我都喜欢参与学习。愿梅老师下次带领大家学习宋代大山大水传统画,让我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谢谢墨池学院!谢谢梅老师! 课程作业展示: ◆◇◆ 和惠 学习感言: 跟随梅老师以陆俨少的树法、石法,从零基础(中国画基础)开始,从如何由书法笔意的转换到山水笔意,从树石的起首式,各种勾和皱,各种点叶方法,说实话,我一直紧紧追随,默默练习,很少发作品,其实是不敢发,到今天的龚贤笔墨学习,我觉得通过老师的教学,我慢慢地开始学习理解古人山水的笔墨,打开了欣赏水墨山水的视野,以后有机会一定还会继续追随梅老师学习更多的山水画知识。 课程作业展示: ◆◇◆ 飞花似霰刘玉敏 学习感言: 刘玉敏,80年生人,小学教师,师从范硕先生,酷爱书画,乐此不疲。今年有幸在墨池听到梅婉婷老师的网课,不胜感激。梅老师德艺双馨,治学严谨,讲解条理清晰,示范规矩到位,点评耐心细致,让我十分感动。再次对梅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感谢!仅用业余时间临摹三幅龚贤的小画提交作业,自知学艺不精,粗枝大叶,唯有更加努力,方能笔墨精进,有所成就。 课程作业展示: ◆◇◆ wangbing 学习感言: 三年前零基础在上班的闲暇时间开始学习国画,梅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梅老师专业能力强,讲课清晰明了,重点突出,非常适应梅老师的教学模式,虽然即没有天赋又没有时间,还是报名学习了梅老师的全部墨池课程,决心跟随梅老师在国画山水的道路上走下去。山水画能带领人的精神脱离拥挤、繁忙的城市,享受自然之灵秀、山川之辽阔、林泉之幽静。画画可以亲历荣枯有序的层次感,泼墨留白的分寸感,找到自己的桃花源,不仅是技艺的提升,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课程作业展示: ◆◇◆ 不二 学习感言: 遇见墨池,遇见梅老师,是我的幸运,我很痴迷山水,三四年前吧看过崔晓东老师拍的山水画教学视频,老师多次提到龚贤的画理,后买了些龚贤的资料,喜欢上了古代山水,认真临了有半年多,不得法,也找不到真正懂的老师。遇见梅老师的课很是惊喜,老师直接指定了笔墨纸的作画工具,再一笔一画的教,让我能最大程度理解老师用笔的感觉,不懂可以反复看回放,直到找到感觉为止,我觉得老师真正帮我打开了绘画的大门,带我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老师的讲课像播音员一样清晰,分析问题时言简意赅,简单明了,我虽愚钝也获得很大的进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反复回放老师的课程,希望我能在绘画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些,感谢梅老师,也感谢墨池这么好的平台,让我没有时间出去学习在家也能学到正规的绘画课程。
课程作业展示: ◆◇◆ Mr.Song 学习感言: 短短一期课结束了,在梅老师辛勤指导下,对龚贤的认识再度提高。梅老师对龚贤的具体绘画方法以及绘画思想和审美主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授课过程中的用词深入浅出,言语风趣,且用比喻的手法,阐述画的要理,使初学者印象深刻。解读龚贤,我们能从中获得灵感,使我们能够把心沉下来,像小学生一样,踏踏实实地搞创作、做学问,真正地提高自身的艺术品味! 课程作业展示: ◆◇◆ 茗香 学习感言: 画了多年山水,对龚贤山水很是敬畏神往,也曾临摹了一些。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感觉很难深入。此次有幸通过墨池聆听了梅老师对龚贤山水的讲解,获益匪浅。五节课程,从纸笔的选择,怎样调墨,到树石法,怎么层层积墨等等,特别是对同学们的作业点评,非常有耐心,到位。相信按此正确方法逐步深入慢慢临习,会越画越好的。感谢墨池!感谢梅老师! 课程作业展示: ◆◇◆ 乐乐 学习感言: 非常感谢墨池邀请梅婉婷老师讲授龚贤技法课程,梅老师授课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使学员先看懂,进而能临习。反复回看课程示范,老师笔墨精准沉静,笔笔不苟。课堂上老师的话记忆深刻"一笔是,即笔笔皆是",期待老师后续课程! 课程作业展示: ◆◇◆ 长风 学习感言: 龚贤“积墨法”学习心得体会 学员 长风 喜欢山水画多年,但真正动笔动手开始临习一些作品也就一年多左右,从网上找一些自认为好看的现代画作开始临仿,兴来信笔涂抹,终不得要领,更无长进。 自从跟梅婉婷老师学习龚贤积墨法,倍感受益:老师提倡“先精一家,而后上下求索,不能杂学”,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在技法上,我对起稿、勾线、用笔用墨、积墨过程和步骤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在临习龚贤作品方面自觉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不仅仅得益于梅老师凭借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力予以透彻的讲解,细腻地示范,梅老师不厌其烦、诲人不倦的精神最令我敬佩,对我和大家的临作一遍遍详尽认真地点评。 在此衷心地感谢梅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指导。 课程作业展示: ◆◇◆ 关于这一期的课程,墨池学院特别采访了梅婉婷老师 墨池国画:如何理解龚贤的“积墨”? 梅婉婷:龚贤可以说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中最为特别的一位画家了。其成熟时期的作品皆以层层积染的手法来表达画面的厚度以及华滋感。其积墨的遍数可达十余次乃至更多。所以,当人们提到龚贤的作品及其风格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便是:龚贤的积墨法,到底是如何一遍遍来达到其用墨的“老、鲜、秀、润”的呢?或者说龚贤的积墨画法,究竟每一次积墨的步骤和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关于技法这一块儿,那,我会在这一期关于龚贤积墨法的课程中,为大家来逐一分析、探讨。然而,对于积墨法的理解,我也会有一些独特的感受,可以分享给大家。在我看来,学习传统的过程中,保持对大师的某种猜想,或许是有必要的。我们对过去无论怎样还原,都是无从知晓其真实的原貌。那么“积墨”究竟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态度”,用“态度”去靠近“过去”。用“心”的方式或许更能接近真实的“过去”… ◆◇◆ 墨池国画:关于您的这期课程会有什么特色和亮点请您介绍一下 梅婉婷:这期课程我会先通过《龚贤山水画课徒稿》的引入,首先了解龚贤的基本用笔用墨方式,进而逐步引导学员,对其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千岩万壑》图卷进行局部的临摹。力求相对完整地把握住龚贤的笔墨特点和画面氛围。深入体会其笔墨成因,及其艺术探索的规律。那,这个地方请注意!我强调的是笔墨成因和其艺术探索的规律。这个学习点的把握,对于研究学习中国古代山水画史中的其他类别的画家,是有借鉴意义的。所以我讲学的目的是让大家由“点”的深入,到“面”的触类旁通,这一点非常重要! ◆◇◆ 墨池国画:对于大多数的基础学员《龚贤课徒稿》可以解决大家在山水画学习中哪些问题呢? 梅婉婷:对于一般基础的学员,学习《龚贤山水画课徒稿》入手,他会对你的要求非常具体而清晰。比如,用笔的方式力度,用笔的顺序等。再比如,起手式画树,从第一笔到第七笔、第八笔的顺序及用笔方向,画石的勾勒、分筋、皴擦顺序以及形状的具体要求,都会非常明确。那,我一直强调的,学习传统的方式:在起初阶段,一定要具体,要精确临摹。不能含糊,不能临摹大概齐,差不多。养成一种很明确并且规范的方式,对于后期学习才会进入到比较良性的循环。 梅婉婷老师作品 ◆◇◆ 墨池国画:怎么理解您课纲中提到的“白龚”和“黑龚”? 梅婉婷:“白龚”属于龚贤极简的一路画风。简,不是丘壑简、构图简,而是用笔比较简。简到画面只有一些线条,由线条组成山石、树木,大概基本上不皴或者不染。那,介于“白龚”和“黑龚”之间,人们常常提到的,还有一路叫“灰龚”。也就是说“积墨”的遍数不是特别多。半千有一些册页是这一路风格的。基本上我们把它归到“白龚”这一路风格。另一种呢,我们叫“黑龚”。即半千山水画中的反复皴染、浑厚苍润的一路。我们看到的龚贤存世大量的山水画也皆是这一路。这一路画风的特色是“积墨法”,层层积染。他的线条阔绰而凝重,画山石以这种线条勾勒大体再分出具体的结构,然后用墨一遍又一遍的皴擦渲染,最终呈现出浓郁苍秀。同时画面中的黑白对比也是十分别致。 ◆◇◆ 墨池国画:对于山水画的学习您对大家可以提一些建议。 梅婉婷: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与派系有一定的复杂性。用笔用墨的方式以及伴随朝代更迭,相互间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各家各派在笔墨、丘壑、气韵等诸多方面,有着不甚相同的旨趣与追求。因此不能笼统地混为一谈。这些传统的框架,对于我们的学习过程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如果泛泛学之,则很难有所收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学习方向呢。我以为,用相对长一点的时间,研究和学习某一家的作品。分析其笔墨成因,笔墨结构,师承脉络,作品旨趣的渊源等,为宜。而后上追或下溯,触类旁通,吸收其他各家。由点及面地融会贯通,这是一个学习的方向。那对于起初阶段的学习,我的建议是,基础一定要打扎实。并且绘画基础的学习和研究,应该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这一点也同样重要! 梅婉婷老师一直强调的,学习传统的方式:在起初阶段,一定要具体,要精确临摹。不能含糊,不能临摹大概齐,差不多。养成一种很明确并且规范的方式,对于后期学习才会进入到比较良性的循环。 梅婉婷老师作品 导师介绍 梅婉婷 1983出生 湖北 武汉 个展 : 群展 : 机构收藏: 香港典亚艺博 香港 作品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