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定孩子一生的, 不是天赋, 不是努力, 而是……

 蓝天白云822 2018-07-03

GIF

1

“牛娃”塑造

前段时间上海“幼升小季”,家长们纷纷奉上了自家孩子的一份漂亮“简历”,令人咂舌。

这个牛娃,有复旦硕士老妈和清华博士老爸,3个半月开口说话,6个月夺得全省第一,18个月熟背《弟子规》,3岁潜水,10分钟学会骑自行车,用英语聊美杜莎和居里,看动画自学法语。

这份令人瞠目结舌的简历上是这样描述的,这个牛娃极具“语言天赋”、“钢琴天赋”,加上“复旦硕士老妈”和“清华博士老爸”强大的基因遗传,成就了这样一个学富五车的小学霸。

这样的孩子毕竟还是凤毛麟角,徒增家长的焦虑,却不能切切实实地给广大家长们予以理论的支撑和行动的力量。

那么,再来看看幼儿园里真实细微的差距是什么样的?

有个家长发了个帖子,引起很多家长的激烈讨论,描述了自己亲自参加完孩子的幼儿园毕业典礼后,发现孩子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开了。

有个别孩子肢体更加协调,也更加自信,跳舞明显更亮眼;还有个别口才一流,声情并茂。而正是这些孩子识字最多,做事专注,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次数也最多。

这也是派妈每次开完家长会后真实的所见所闻。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能够决定孩子一生的,是什么?是天赋还是努力?还是另有其他因素?

2

家长们焦虑的根源是什么?

看着别人家孩子突飞猛进的改变,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会变得焦虑不安。并且这份焦虑感,从孩子早期入园前就一直伴随着。这位家长就是典型的例子。

家长的焦虑大多源于这三个方面。

1、“起跑线”差距。

这样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父母,即家庭条件、背景的悬殊。

2、孩子的智商差距。

如上述所说,很多家长归结于优秀的孩子大脑构造出奇,基因遗传得好,更偏向于“神秘主义”。

3、孩子勤奋好学的程度。

很多孩子被家长施加压力,致使孩子早期的高强度努力。

3

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长把孩子优秀的成绩,归结于天赋和大量的努力,其实不完全正确。派妈认为,习惯才会是贯穿孩子一生的财富。

首先,我不否定天赋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把这个因素过于妖魔化,高估了天赋对孩子的影响。同样的难题,一秒看懂的就是有天赋,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没有天赋。

事实上,这样的“玄学”是有据可依的,那就是孩子之间学习习惯的差异。

习惯的作用十分隐蔽,弥散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控制着孩子几乎所有的学习行为。

一项学习行为的过程就像一道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而习惯渗透到每一步指令中,导致最终的“输出项”给人一种用“天赋”演算得出的错觉。

学习习惯的差异究竟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习习惯良好的孩子,把那些追寻无意义的娱乐的时间,花在了枯燥的钢琴、舞蹈、书法、阅读上。他们更习惯在枯燥中坚持下去,适应枯燥的能力更强。

而学习习惯差的孩子,追求玩耍的刺激体验更多,对如何放松自己的适应就更多。

其次,学习习惯差的孩子处于教育节奏缓慢的环境,习惯了拖延学习来开小差的快感。而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在每一次立即行动后都获得了家长的奖励以及汲取知识后精神上的自我满足,逐渐养成了不磨蹭的习惯。

同样一首课本中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学习习惯差的孩子总心不在焉,本能地排斥枯燥的内容,在压力之下几个小时内磕磕碰碰里背出来。

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具备较高的专注力,加上以往的技巧,几十分钟就可以轻松背诵,并且印象更深刻。

而过后,很多家长却把原因归结于天赋。

我们在接受一个新的经验或新的理论时,对它的认知往往是依靠它与已知的经验或理论进行的比较与联系。

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孩子,把握着大量的阅读经验和技巧,面对新知识时也就更容易触类旁通。

当然,派妈同样不赞同“这孩子很聪明的,只是不努力,努力一下肯定能超过他们”的观点。

有一些习惯不好的孩子或许更加努力,他们的家长急于追赶,一下子给孩子制定了太多的目标和任务,每天给孩子喊口号,但不变的是,孩子依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漫天的枯燥中思绪拉扯。

良好的习惯,就像一道高墙,矗立在书法舞蹈和手机游戏之间,无法僭越。

派妈写这篇文章,也希望能缓解下家长的焦虑,不要过于强调短时间内的学习成绩,而是着眼于孩子的日常习惯,使孩子自己逐渐内化成自律,就算不受督促,孩子也可以遵循着平日里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