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将皇位传给太祖赵匡胤一脉?

 昵称53597380 2018-07-03

其实,宋高宗赵构并不在乎把皇位是传给太宗一脉,还是传给太祖一脉。关键是,继位的人不是皇族大宗即可。

很多人都知道,赵构之所以要选择继子继承皇位,是因为他的儿子赵旉夭折,而他自己又因为阳痿,生不出孩子了。只能选择在宗室中挑选自己的继承人。

说到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很多人说赵构把皇位传给太祖后裔,是因为太宗一脉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国人一锅端了。

其实,这是不对的……

关于宋太宗的后裔,多啰嗦几句。

宋太宗有九个儿子,其中八个都有后代。从太宗到宋钦宗,中间隔了一百四十多年,也就是六代人。试想一下,八个儿子再经过六代人的繁衍,太宗后裔的基数,起码在四位数以上。

而且北宋的帝系,中间还改过宗。由于宋仁宗无后,继承皇位宋英宗不是他亲儿子,而是仁宗的四叔,宋太宗第四子赵元份的孙子。(宋真宗这一脉,因为仁宗无后,绝嗣了)

也就是说,靖康之变被劫虏的北宋皇室,其实主要都是宋英宗的后裔,或者说,都是赵元份的后裔。

英宗的生父赵允让,有二十多个儿子。英宗只是其中一个,其它的兄弟还有一大堆儿子。这些人不见得都在京城居住,靖康之变时,他们逃过了一劫。

比如说宋英宗的哥哥,濮王赵宗晟的后裔靖康之变时就跑到了江南。这些人里面,既有赵构的叔祖辈,也有他的同辈,封王和郡王爵的人就有十几个,其中以齐安郡王赵士㒟的势力最大。宋高宗能继位,其实还是仰仗了他与孟太后(宋哲宗的皇后)的支持,有了法理依据才坐上了皇位。

试想,在江南的太宗一脉的宗室,都是有钱有势的爷,赵构怎么还怎么敢在他们之间选择继承人呢?就算选了,太宗一脉的继承人也不会记得赵构的好。

历史上已经有一次改宗(仁宗→英宗)的经历了,再来一次又何妨?谁会认为这是赵构的恩德?



但是选太祖后裔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经过七代人的繁衍,太祖的后裔,很多人混的跟老百姓差不多。

PS:太祖后裔中,也有混的好的。比如安定郡王一脉,地位也是相当崇高(北宋宗室,只有濮王、安定郡王允许世袭)。当时的安定郡王是赵令畤,他是宋太祖次子,燕王赵德昭的玄孙。只不过,赵构也没有选择这一支。理由跟不选太宗一脉的理由一样,也是势力太大,不好驾驭。

最后,赵构没有选实力庞大的太宗后裔,也没有选择势力同样很大,太祖后裔中的安定郡王一脉。而是选择了太祖后裔中,两个没有爵位且只是小官的儿子。

宋孝宗生父赵子偁,官至宣教郎,只是从八品的文官,秦王赵德芳后裔;

他的竞争对手赵伯玖,生父赵子彦,官至秉义郎,区区从八品武官,甚至说不清是太祖哪一支的后裔;

这两个小孩子,不管哪一个当了皇帝,一定会对赵构感激涕零。因为没有赵构提拔,濮王和安定郡王的家族成员也是财主。而没有赵构的提拔,宋孝宗就只能在老家玩泥巴了。

最后总结一下,赵构选择继子的时候,既没有选亲属关系最近的太宗濮王系,也没有选择地位较高的太祖燕王系,而是选择了相对旁支的太祖秦王系中的一个小宗后裔的小孩,作为自己的养子。可见,赵构真正的用意根本不是什么太祖托梦、什么良心发现,只是选择势力最小的同姓小宗,好便于操控。

————————分割线————————

其实赵构选择宋孝宗,还有两个目的。

其一、

由于靖康之变的原因,北宋的很多皇族逐渐掌握了兵权。比如上面提到的太宗濮王系、太祖安定郡王系,家族庞大,在宗室事务与朝廷中担任了重要职位,甚至还有牧守州府、手握兵权的。赵构既要依靠他们维持统治,也要防着他们造反。

赵构选择宋孝宗为继承人时,也只有25岁。他对自己的生育能力还有幻想,觉得日子还长着呢?生儿子问题不大。如果找大宗,比如濮王和安定郡王的家族成员当继子,日后如果真的生出儿子了,唯恐请神容易送神难。搞不好,兵变也有可能。

其二、

赵构认为就算自己真的无法生育了,宋孝宗继位后也不会跟自己玩政治清算。历史上,宋英宗继位时就搞闹过“濮议”的政治闹剧。也就是亲爹和养父的关系,该怎么摆才合适?

后来明朝也闹出过这种闹剧,小宗出身的嘉靖继位,硬是把亲爹追封成皇帝了,而对明孝宗和明武宗的遗孀,却很是冷淡。赵构认为宋孝宗的孝心是真诚的。而且宋孝宗的亲爹,地位确实很低。宋孝宗横不能把他亲爹,一个从八品的文官也追封成皇帝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