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谭》平面书封
朱群利
宋朝大儒朱熹在《朱子全书·学篇》中写道:“某观今人因不能咬得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这句话是说:“当今时世上,因为吃不了苦,而做出违背良心之事的人,难道还少吗?我们能不以此为戒吗?”从这句话中又衍生出了“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等说法,这也是《菜根谭》的书名由来。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三大处世奇书”,是明朝思想家、学者洪应明整理编著的一部语录集。该书糅合儒、释、道三大家的精神内涵,微言大义、隽永明秀、朗朗上口,是一部集民间智慧于大成的典范之作。
《菜根谭》问世以后,远渡重洋,在日本民间风行。仅明治年间,日本就有好几个版本的《菜根谭》流传。到1915年,藏书家孙锵东渡日本,在京都书肆中偶然购得《菜根谭》一册。读毕全书,他认为书中所录皆为醒世之言:“急功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以此馈饷国人,似亦不无小补也。”其后,他将这一册《菜根谭》带回国内,推荐给朋友。一传十,十传百,友人争相借阅,于是在成都重印。因为这段机缘,《菜根谭》在国内再度风靡。
《菜根谭》是一部古典版“人生解答书”,可以通过它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接受国学熏陶,也能增长生活智慧,训练交往技巧。关于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譬如书中写道:“不虞之誉不必喜,求全之毁何须辞。自反有愧,无怨于他人;自反无愆,更何嫌众口。”不必为不期而至的赞扬而得意,也不必为他人的求全责备而感到怨愤。如果反思自我,心中感到愧疚,就不要责怪别人;如果自己并无过错,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什么呢。
书中还写道:“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与人相处,不可虚伪做作,既要坦荡磊落,又要贴心宽和,保持一颗交友的赤子之心,不被利益牵扯,才能长长久久地交往下去。
三秦出版社新出版的《菜根谭》搭配齐白石插画,并选用日课形式,从图、文两方面来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典雅意境与精神追求。 而日课的意义则在于,帮助读者在每天的阅读中养成良好习惯。四个章节既是概括全书内容,也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阅读中把握全年的节奏感。
此外,这本书以明觉迷居士汪乾初校本、清常州天宁寺沙门清镕校本为底本,参校日本文政五年刻本、月旦堂《喜咏轩丛书·戊编》刻本。在详尽、准确的基础上添加注释,包括字音、字义、出处、典故等,方便理解与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