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向的人,需要逼着自己变开朗吗?——不需要

 撒娇的坏猫 2018-07-04


一个桌上吃饭的,不叫人脉,


能够互相交换资源的,才叫人脉。


——巴赫爱喝胡辣汤


1.


首先,请大家一起跟我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性格内向”,什么是“性格外向”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


性格内向,就是不善言辞,不擅长和人打交道;


性格外向,那就是口才好,表达能力强,很会跟人打交道。


—— 这种看法,其实是一个误区。


分辨一个人性格的内外向,真正的判断依据并不在于“社交能力”,而在于“获取精力的方式”


内向的人,通过“独处”来获取精力,社交对他来说,是一种消耗;


外向的人,通过“社交”来获取精力,独处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煎熬。


简言之:


独处充电是内向;社交充电是外向。


这是分辨内外向性格的依据。


而“社交能力”呢,则是一种技能,即使性格内向的人,通过后天的训练,也可以具备社交这种技能。


只是,内向的人在开启社交技能模式的时候,同时也在耗电罢了。


那么内向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精力,很多时候会选择尽量独处,少见人,少消耗自己,把为数不多的社交精力用在“刀刃”上。


去年,有一家媒体采访我,问我生活中性格是怎样的?


我说:“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大部分时间都在闭关,很少出门见人。”


编辑略感惊讶,说:“没想到巴赫姐是个宅女,不过……看着你不像啊!”


是啊,我就是上面说的这种类型:内向,且具备社交能力,且社交的时候感觉自己在耗电,的这种人。


自从我明白了这一点,我就再也不逼着自己“混圈子”了。因为我知道,逼也没用,我天生不是那块料。


我必须学会尊重自己的本性,给自己树立社交底线,一旦感觉社交超负荷了,就赶紧给自己减负,给自己创造独处时间,来恢复精力。


每个人的能量电池都是有限的,出门吃顿饭,回家缓三天,内向型人社交成本高,能量消耗大,不能盲目跟别人比社交量,而要学会智取。


2.


那么读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会问了:“内向型不爱社交,会不会因此而错失重要的人脉呢?


对于抱有这种担心的朋友,我想告诉你的是:不会。


为什么不会呢?


我想再次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人脉?


—— 经常在一起吃饭的人,算是人脉吗?


一起逛街,一起喝酒,一起唱KTV的人,算是人脉吗?


其实不是的。


人脉,指的是:双方有需要,且有能力互相交换资源的人。


一个桌上吃饭的,不叫人脉,


能够互相交换资源的,才叫人脉。


前些天,在一个饭局上,一位朋友把他学弟介绍给我,说:“巴赫,我学弟也对编曲也很感兴趣,你们认识一下吧,可以多多交流。”


小伙子跟我握手寒暄,说:“很高兴认识巴赫老师,不知道您那儿缺学徒吗?我想去您那儿打工。”


我问他:“你有没有作品,给我听听看? ”


小伙子说:“额。。老师,那个,我现在还没有作品。”


我说,“那么,你可以为我做些什么呢?”


小伙子说:“我,我可以帮你端茶倒水扫地,不要工资都行,只要能去您工作室当学徒就可以。”


我说,“抱歉,小伙子,我们这儿暂时不需要学徒,我们需要能提供技术的人。不过如果你想学习编曲技术的话,我可以给你推荐老师。”


—— 这就叫做,一个桌上吃饭的不叫人脉,能够互相交换资源的才叫人脉。


内向型的人,不必担心自己太宅会错失人脉,不会的。


真正的人脉,不是你费劲巴拉混圈子混来的,而是你自身的价值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吸引过来的。


如果那位饭局上的小伙子,回去之后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学习编曲,如果他能咬着牙,耐着心,多钻研一些技术,少参加一些社交——


那么,或许不出三年,他就可以成为一个独挡一面的编曲师。


那个时候,他如果再来找我,我肯定非常乐意跟他合作。


即使,他一开始不认识我,乃至于不认识任何音乐圈内的人,也没关系。


只要他技术真的过硬,作品足够好,那么他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微博上,放在B站上,放在网易云音乐上,也自会有导演,制片人,投资方,带着资源去找他。


我身边很多优秀的编曲师,导演,作家,漫画家,都是通过这种“先自己盛开,再吸引蜂蝶”途径,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所以,内向者不怕宅,就怕你手中没本事,身上没价值。


3.


读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会问:“虽然个人能力很重要,可是,两个人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外向型人毕竟社交数量多,认识的人更多,那内向型人岂不还是吃亏了?


对于有这种担心的朋友,我想告诉你的是:不要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别人的长板竞争,要学会智取。


尽量不要选择那种“以社交本身为产品”的职业,比如制片人,经纪人,政客等;


而尽可能选择那些“需要长时间独处才能做出产品”的职业,比如编剧,艺术家,科研人员等。


内向者也有自己专属优势,那就是——与生俱来的高专注力,高感受力,高创造力


首先,是高专注力。


内向者天性喜欢独处,喜欢沉浸在深度思考的愉悦中,这种天性无形之中带来了高专注力。


内向者可以不太费力地看进去一本书,一看一整天,非但不觉得疲惫,反而从心底里感到滋养和欢愉,


内向者可以静静地在一个地方待上许久,观察树干上的纹路,坐看云卷云舒,从中捕捉灵感。


内向者可以在一个点上钻的很深,一道题除了这种解法,还有什么别的解法呢?这种解法最初是谁提出的?他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呢?


这就是高专注力。


其次,是高感受力。


内向者之所以会觉得社交很“耗电”,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感受力太过于敏锐。


从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停顿,一个呼吸,一个微表情之中,内向者都能捕捉到成吨成吨的情绪信息。


在内向者面前,尽量别说谎,因为你的一点点情绪上的小破绽,他们都能感知到。


这种超强的感受力,如果运用在合适的行业中,则会帮助内向者建立极高的事业成就。


比如,做演员,导演,主持人,心里咨询师,作家,艺术家,教师,社会科学研究者,等等等等…… 


只要是跟“人的情绪”、“人的情感”、“人的心理”比较沾边的职业,内向者都可以发挥出自己高感受力的优势。


最后,是创造力。


创造,在我个人看来,是人类大脑和心灵所能触及的最高级活动。


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做着重复他人的活动,完成着他人交代的指令,那么这种类型的工作,是非常容易被替代的。


而如果一个人,他具备创造力,他能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摸索出独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一套体系,那么他马上从这个行业里脱颖而出。


因为创造,是最难被替代的。


内向性格的人,通常具备高专注度和高感受力,而这两者,恰恰是创造力的基石。


高感受力,则可善于观察,善于捕捉;

高专注度,则可耐得住寂寞,进行思考整合和研发;

两者相加,则很可能碰撞出创造力的火花。


综上所述,内向型人,完全不必担心在社交中吃亏,虽然咱们在社交上耗电量大,但咱们在沉下心来做事情这方面,则是不那么费力地。


而外向型人,在社交上很省力,在休息玩乐之中就把社交做了,可他们在需要沉下心来做事情的时候,则需要多耗费一些电力。


这两种性格,各有自己的优势,并没有好坏之分。


只要大家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尽量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则都可以活出自己灿烂的人生。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本文重点:


1 如何区分内外向?


——看精力恢复方式。独处充电的是内向,社交充电的是外向。


2 内向型少社交会不会错失人脉?


——不会。一个桌上吃饭不叫人脉,能互相交换资源的才叫人脉。


3 内向型如何发挥自己的特殊优势?


——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高专注,高感受,高创造。


【end】封面人物:长泽雅美


关于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