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船型屋,边住边修,黎族人到底有多神秘?| 非遗地图

 秦岭之尖 2018-07-04



黎族,为南方的古老民族,长居海南岛,由于长期孤悬南海,受内陆文化影响较少,因而岛上建筑得以保持原始风味,尤其是黎族特色“船型屋”设计造型充分体现着南海的地域风味。


关于“船型屋”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

南海国家有一个美丽的公主,因婚后她的丈夫突然死亡而被指责是受了上天的诅咒,民间纷纷要求处死公主以带来安宁。国王不忍心处死已经身怀六甲的女儿,给她准备了一艘小船和少量食物,放走了她。

在海上漂泊了几天,她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即海南岛),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公主在海滩边竖起了几根树桩,然后把小船倒扣在木桩顶部做屋顶,又割来茅草围在四周,晚上就睡在这船屋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板烂了,她就割下茅草用来盖顶,继而成为后来黎族人所居住的船型屋的雏形。黎族的后人为纪念祖先的迁徙,就模仿船的样子建造房屋,即船型屋。



有着“黎族最后一个古村落”美誉的东方白查村,是海南省黎族船型屋保存最完整的黎族村庄。


作为黎族千年来的建筑结晶,船型屋取材简单,却融入不少建筑智慧,讲究颇多。屋子多为东西走向,大多通长约14.7米,通宽约6米,墙体厚约15厘米,屋高约3.2米,茅檐低矮。



当地村民介绍称,这样的风格有利于防风防雨。房子分为前后两节,门向两端开,茅草屋中间立三根高大的柱子,黎语叫“戈额”,象征男人;两边立6根矮的柱子,黎语叫“戈定”,象征女人,这代表了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



房屋四壁是用细软树枝扎成方格形后,用稻草和泥糊混合筑成。一般房子分两节,吃饭与煮饭的地方同一节屋子,另外一节屋子是睡觉的地方。


白查村还有一种小房子叫“隆闺”,女孩子14岁父母就帮助她盖起“隆闺”,10岁的妹妹与姐姐睡;男孩子自己盖“隆闺”。“隆闺”一般建在村头、村尾等僻静处,或者紧挨父母住房搭建,充满原始的浪漫色彩。



白查村的青年男女一般是自由恋爱,双方确定关系后,由男方家的嫂子或婶子挑两箩米(一箩大米、一箩糯米)去女方家提亲。双方家长同意后择日结婚。结婚时,男方家杀一头黄牛,请亲戚朋友喝喜酒。


同时,男方家送给女方家一头猪,100斤酒、100斤米,用于结婚那天女方家请亲戚朋友喝喜酒。有时,家境好的男方家会送给女方家一千元左右的彩礼,婆婆送给媳妇两条筒裙。



白查村民都是美孚方言黎族,村里只有符姓,符姓里面分为“困杆”“保地”“保提”三个血缘集团,三个血缘集团之间可以互相通婚,但同属一个血缘集团内部禁止通婚。


船型屋必须有常驻人口,经常生火,才能保持其内部的干燥,然后延长居住寿命。否则一场台风加暴雨的“混合双击”,它便极有可能摇摇欲坠,所以过去住在船型屋里的人需要不断修葺、加固船型屋。修葺用的木材和稻草便堆放在村口或者船型屋内。


这对于追求稳定舒适的现代人来说,有点不可思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白查村的居民大多已经搬迁至别处,而白查村的房屋则因其自身的文化、历史价值已经被有关部门纳入了重点保护对象。目前,白查村被保护的船形屋共有87间,保护工作主要是聘请船型屋传承人,进行指导修缮和新建。


黎族船型屋顶的结构特征,在经过现代设计手法总结、归纳、抽象处理后逐渐成为一种极具地域风味的建筑元素,广泛运用于当代海南建筑中,对这项非遗技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持续的传承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