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开脑洞的财商启蒙:如何用1块钱赚更多的钱?

 长沙7喜 2018-07-04



文 | 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本文摘自《藤校软实力之自我领导力》一讲



学院君说:前几天我们分享了《看国外孩子和借钱不还的小伙伴对话,这才是好的财商教育》,今天我们引导同学们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一场头脑风暴:如给你1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6块多钱,在两个小时内你可以用它赚多少钱呢?你可能会说,1美元那么少,只够买一瓶矿泉水吧,还能赚更多的钱?张老师你是不是开玩笑呢?有一群斯坦福学生跟你一样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五美元的奇迹


在斯坦福大学的一堂创业课上,Tina教授让她的学生做了一个类似的小游戏,不同的是,她给学生的不是1美元,而是5美元,也就是30块人民币。班上有14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领到了5美元,装在一个信封里,作为启动基金。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学生们有四天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当他们打开信封,就代表任务启动,然后要在两个小时之内,用这五美元赚尽量多的钱。在下周一早上,用三分钟的时间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方案。


虽然斯坦福的学生个个聪明绝顶,但对于没有赚钱经验的学生来说,这仍然是个不小的难题,他们必须最大化地利用他们手上拥有的资源——也就是这5美元。

 

有人说,“拿这5美元去拉斯维加斯赌一把吧!”“拿这5美元去买彩票”!引来全班哄堂大笑。这样做并不是不可行的,但是他们必须承担极大的风险,而且很有可能一无所获。还有些同学说可以先用初始基金5美元去买材料,然后帮别人洗车或者开个果汁摊。这些点子听起来还不错,赚点小钱是没问题的。



四天很快过去了,全部小组都完成了他们的挑战。你猜猜最厉害的小组用5美元赚了多少钱?超过600美金。5美元的平均回报率竟然达到了4000%!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些队伍甚至都没有用到他们的启动基金,相当于是零成本,简直就是创造了奇迹啊,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打破常规会创造更多价值


秘诀就是——不要想这5美元,把它忘了。5美元基本上等于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买不到,如果把眼光局限在这5美元,反而会减少很多的可能性。不如白手起家,寻找商机!于是,他们努力观察身边:有哪些人们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通过发现这些需求,并尝试去解决。还真被他们发现了!张老师给你具体说说其中3个小组打破常规的办法:

 

办法一:


有个小组发现了学校附近一个常见现象——周六晚上某些热门的餐馆总是大排长队。于是他们想到向餐馆提前预定座位,然后在周六临近的时候,将每个座位以最高20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那些不想等待的顾客。在那一晚,他们还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团队里的女生比起男生卖出了更多的座位,可能是女性更具有亲和力的原因。所以他们调整了方案,男生负责联系餐馆预订座位,女生负责去找客人,卖出他们这些座位的使用权。

 

办法二:


另外一个小组用的方法更加简单。他们在教学楼旁边支了一个小摊,帮经过的同学测量他们的自行车轮胎气压。如果压力不足的话,可以花一美元在他们的摊点充气。



事实证明,这个点子虽然简单,但是很受欢迎。虽然经过的同学可以很方便地在附近的加油站免费充气,但大部分人都乐于在他们的摊点充气,而且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都表示了感谢。


不过,在摊子摆了一个小时之后,这组人调整了他们的赚钱方式,他们不再对充气服务收费,而在充气之后向同学们请求一些捐款。就这样,收入一下提高了!这个团队和前面那个出售预订座位的团队一样,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观察客户的反馈,然后优化他们的方案,取得了收入的大幅提升。

 

办法三最特别:


这个小组的同学认为他们最宝贵的资源既不是五美元,也不是两个小时的赚钱时间,而是他们周一课堂上的三分钟展示。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世界名校,不仅学生挤破了头想进,公司也挤破头了希望在里面招人。


所以,他们手头最有价值的资源,既不是去售卖自己的时间,也不是去卖面子,而是售卖他们班上的同学——这些人才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于是,这个小组把他们课堂展示的三分钟卖给了一个公司,让他们打招聘广告。就这样简简单单,三分钟赚了650美元。你没想到吧?

 


刚刚张老师分享的3个点子都属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Think outside the box”,跳出思维的盒子,考虑不同的可能性,就可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当你手上拥有5美元的时候,你最宝贵的资源并不是这5美元,白手起家反而有机会赚到更多的钱。


同样的,当你遇到问题时,把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解决方法排除掉,打破常规,你就能找到一个更有创意的解决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