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茶馆业 旧时,茶馆在江南各地依市而兴,无处不在,镇市村集皆见其市招。凡有市集凡有居民聚集处均能找到茶馆。茶馆的密度与市集的规模和商事的兴盛直接相关。 盛泽为吴江首镇,人口众多,绸市繁荣,来往商贾不绝,自然促成茶馆行业的兴旺。沈云所撰《盛湖竹枝词》(民国七年刊行)有云:“五楼十阁步非遥,杯茗同倾兴自饶”之句,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描述当年茶馆之密集,盖因茶馆大多以楼、阁或园命名者。 饶有兴味的是,旧时盛泽镇弄堂众多,以七十二条半弄闻名,其中有以茶馆冠弄名者。南新桥西岸近处有条茶馆弄,因其东口有孔聚兴茶馆之故也! 据曾任茶馆流动会计的 抗战胜利以后,据1946年吴江县全县各市镇茶馆营业状况调查表(吴江档案馆案卷号 盛泽镇茶馆业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其中超过11桌者25家,居一半以上,营业常年兴旺, 因盛泽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全县首屈一指,其茶馆业之遥遥领先亦是必然。当年,盛泽镇区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茶馆分布密集而均匀,东至东港东岸,西至西荡口,南往南新桥,北界永兴桥(环桥)均能觅到茶馆的踪影。 1946年统计,盛泽全镇45家茶馆的茶桌数共有667只,皆为八仙桌,每桌可坐8人,如满员则可供5336位茶客就坐,而其时盛泽全镇人口约2.4万,扣除妇孺差不多每个成年男子可以享用0.5个座位,这里尚不包括外来客商及上街的农民和渔民。 盛泽近郊农村如谢天港、圣塘港、茅塔、北王、杨扇、大谢、郎中、黄家溪、前窑、鼎方桥等亦有茶馆。 (周德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