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当心两种“虫”

 无过书房 2018-07-04
12
6月中旬,西安市中心医院职业病中毒科收治了5例蜂蜇伤的患者,其中1例住院治疗,4例留观治疗。5例患者均表现为伤口处疼痛、肿胀,皮温高,肿胀波及范围大,其中2例创面形成散在水泡。
   夏季是蚊虫及各类大小动物的活跃期,也是市民郊游的密集期,尤其是守着大秦岭的西安人,更是一到周末就进山。夏季,有两种“虫”较常见,大家需格外注意。那么,你是否get到了“防虫计划”?

  1号“虫”——胡蜂

   【喜爱区域】多分布在野外植物茂盛的区域
   【被蜇后症状】被蜇伤部位疼痛、肿胀;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泻、血压升高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荨麻疹、过敏性休克。
   【专家解读】胡蜂也叫黄蜂或马蜂,蜇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夏秋季是胡蜂活动旺盛的季节,西安市中心医院职业病中毒科主任杜永峰表示,被胡蜂蜇后,受蜇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蜇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出现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杜永峰建议,到郊外游玩或去野外工作,一定要穿长袖衣裤,发现蜂群时要及时躲避,不要主动拍打或驱赶,一旦招惹蜂群,要马上采取保护措施,比如躲进建筑内关好门窗,就地趴下减少暴露面积,用衣物或其他膜状物覆盖身体,尤其做好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的保护。如被蜂蜇,要检查皮肤内有无毒刺。非专业人员不要触动蜂巢。
   【处理方法】1.局部处理。胡蜂蜇伤不留刺在人体,蜜蜂蜇伤有可能将刺留在体内,如有刺应用黏性大的胶带拔除,清水彻底冲洗。胡蜂蜇伤皮肤局部可用酸性液(食醋)处理,冷敷对减轻局部反应也有效果。
   2.过敏严重者可用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局部可敷用水调的季得胜蛇药。
   3.有严重过敏反应、溶血时,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蜇伤后皮肤红肿明显时,可用氢化可的松200mg/日,疗程3~4天。严重者应立即就医,切勿耽误病情,延误治疗。

  2号“虫”——蜱虫

   【喜爱区域】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被咬伤后症状】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专家解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主治医师谭宣丰介绍,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不吸血时,小的干瘪如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蜱虫叮咬人后先散发一种麻醉物质,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蜱虫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处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谭宣丰建议,蜱虫最喜欢黄牛,如果你去郊外见到黄牛,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不要随便坐在草地上,以免被蜱虫“造访”。
   【处理方法】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找不到酒精时,可用罗浮山百草油、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虫。注意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找不到酒精可用罗浮山百草油替代,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华商报记者 王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