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军教授解读:SELECT-D研究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正式发表,进一步证实利伐沙班用于治疗肿瘤相...

 佳鸽 2018-07-04


作为第一项在肿瘤相关血栓(CAT)领域开展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与低分子肝素(LMWH)头对头的研究,SELECT-D研究的初步结果已于去年底在2017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公布。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官方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正式发表了SELECT-D研究结果。《临床肿瘤学杂志》是ASCO会刊,该刊主要刊载肿瘤预防、诊断、治疗与护理的相关研究论文,侧重临床研究,是全球最具权威和影响广泛的临床肿瘤学专业期刊,SCI影响因子为24.008。

本期,我们邀请了马军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SELECT-D研究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专家简介

马军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会常委

·中国科协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理事

·《常见肿瘤治疗进展》副主编

·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上首次采用序贯治疗,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5%患者获痊愈,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方案。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80篇,编写和参与编写血液病和肿瘤治疗专著12本,获国家、省、市科技奖20余项。

SELECT-D研究设计

SELECT-D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旨在比较利伐沙班与达肝素在活动性肿瘤合并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详见图1。研究共纳入530例活动性肿瘤合并症状性 VTE患者,随机分为达肝素组(200 IU/kg od 30天后,150 IU/kg od)或利伐沙班组(15mg bid 21天后,20mg od)。主要终点为6个月VTE复发。假定6个月VTE累积复发率为10%,400例患者的样本量下VTE复发率为估计值±4.5%。

图1 SELECT-D研究设计

SELECT-D研究:

利伐沙班显著降低肿瘤合并VTE 患者VTE复发率

基于之前的EINSTEIN研究和CLOT研究结果,研究者预估接受利伐沙班治疗患者VTE累积复发率可能为10%或更高。然而,SELECT-D研究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组6个月累积VTE复发率仅为4%,而达肝素组为11%。与达肝素相比,利伐沙班显著降低VTE累积复发率57%(HR:0.43;95%CI:0.19,0.99), HR的95%CI均小于1.0,所以利伐沙班降低VTE复发风险绝非偶然。详见图2。

图2 SELECT-D研究中患者6个月VTE累积复发率 

SELECT-D研究:

两组6个月累积大出血发生率均低,未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事件

在出血事件方面,达肝素组与利伐沙班组6个月累积大出血发生率均低,分别为6/203例(4%,95% CI, 2%- 8%)和11/203例(6%,95% CI, 3% -11%),两组均未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事件。 

SELECT-D研究结果与其他Xa因子抑制剂vs. LMWH的研究结果相一致(Hokusai- Cancer)

近期发表的Hokusai-Cancer研究共纳入1046例合并VTE的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至少5天LMWH治疗后,分别接受至少6个月的艾多沙班或达肝素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艾多沙班和达肝素6个月VTE复发率分别为6.5%和8.8%;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6%和3.2%。艾多沙班VTE累积复发率和大出血发生率均非劣于达肝素。虽然研究间直接比较存在局限性,但SELECT-D研究结果与Hokusai-Cancer研究结果相一致。 

SELECT-D研究临床指导意义

作为利伐沙班在活动性肿瘤合并VTE治疗探索的第一步,EINSTEIN PE/DVT肿瘤亚组研究结果显示,针对CAT患者,利伐沙班单药治疗与依诺肝素/VKA治疗相比,VTE复发率相当。然而,利伐沙班可显著降低活动性肿瘤伴VTE大出血风险达58%(HR:0.42;95%CI:0.18-0.99)。详见图3。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 10指南推荐肿瘤相关VTE,不能使用LMWH者,可使用NOAC(含利伐沙班)。

图3 EINSTEIN PE/DVT肿瘤亚组研究中VTE复发和大出血发生率

SELECT-D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在治疗肿瘤相关VTE领域,利伐沙班可作为LMWH的有效替代药物。LMWH依赖AT-III起效、需要皮下注射、存在HIT风险,长期使用依从性不佳,影响肿瘤患者VTE的规范治疗。利伐沙班为口服给药,比每日皮下注射更方便,也是惟一被欧盟药监局(EMA)认可,并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相关VTE的NOAC。 

参考文献:

1、Young AM,et al.J Clin Oncol. 2018 May 10:JCO2018788034.

2、Raskob GE,et al.N Engl J Med. 2018 Feb 15;378(7):615-624.

3、Prins MH et al, Lancet Haematol 2014;1:e37–e46.

4、Kearon C, et al. Chest. 2016; 149(2): 315-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