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假就可以去爸爸妈妈家了

 闲谈集锦 2018-07-04


作者:杨小阳

图片: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1 


母亲在,最幸福的是,下班到家就可以吃晚饭。比平常吃饭时间至少提前一个小时。


向来吃饭快的母亲,通常第一个放下手中的碗筷,到客厅看电视。


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小,但在餐厅的我们还是会不时接收到新闻转播:


“你们开车可得小心点,你看你看,这又出车祸了。”这话主要是对豆爸说的,他开车比较猛。


“唉......这孩子真可怜,得了白血病。白血病到底能不能治好?”这话主要是对我说的,我在医院工作了多年。


“这个孩子说爸爸妈妈在上海打工,都半年多没见到他们了,看着好可怜啊。你看你多幸福,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还不听话。”这话主要是对豆豆说的,外婆常因他不听话而恼火。


她每说一句,孩子就转头看一眼电视。


我不满地朝母亲嘟囔着:妈,咱看电视能不说话吗?


她欢快地答应着:好的。


过了一会,又忍不住转播了:豆豆,你说你放暑假就可以去外婆家了。这个孩子却说,他放暑假就可以去爸爸妈妈家了。


豆豆放下碗筷,蹦跶到电视前,口里含着饭菜囫囵着说:我吃饱了。我看看,我看看,难不成他是爸爸妈妈的客人,而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吗?


母亲推了孩子一把:快去吃饭,电视有什么好看的。


我的内心顿时零乱起来:亲妈哎,是你点起了他好奇的火苗,现在又端起一盆清水试图浇上去。他能让你浇吗?


突然想起一次参加老年心理辅导培训,老师说:你以为最难教育的是孩子?错!最难教育的是父母。不知错、不认错、永远正确、永远有理!父母老了,就是任性的孩子。为了维护家庭和谐,你可别妄想改变他们,认了吧。


我认了。


言归正传。


假期,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逃脱父母的管控,放飞自我的时间。


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却是长久的别离后,与父母团圆的时间。


 2 


母亲大半年没来了。


她不在,电视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她来了,电视是不可或缺的陪伴,不能为了孩子,剥夺她看电视的乐趣。


所以,每次母亲来之前,我会提前充好有线电视费。也会督促孩子尽量在机构把回家作业写完。


我放下手里的筷子,对豆爸说:我也吃饱了。


凑到电视跟前,和祖孙俩并排坐在沙发上,优漫卡通卫视正播放着《心愿树》,一群十来岁左右的少年,诉说着各自的心愿:


我想长大后做一名老师。

给我一个篮球,我能成为科比。

我只想要一张全家福。

我想要爸爸多陪陪我。

我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他们在江阴工作,一年才回来一次。


有的孩子心愿很大,比如成为科比。


有的孩子心愿很小,只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对于想成为科比的孩子,爸爸妈妈只是助力。而对于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孩子,爸爸妈妈却是主力。


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孩子们并不知道,投胎就是他们的起跑线。


 3 


去年寒假,一个同事九岁的女儿来办公室。


孩子在河南老家上学,同事和妻子都在苏州打工,平时很少回去。每年的寒暑假,孩子来苏州和父母团聚。


逢周末值班,我会带儿子到办公室写寒假作业。


同事的女儿比儿子小半岁,也读三年级。俩孩子在一起,没有寒暄与疏离,很快就熟络起来,一起看书、玩游戏或者到院子里荡秋千。寒假作业完全被丢到了姥姥家。


在提醒儿子几次“写完当天作业再玩”无果后,我问女孩:你要不要写寒假作业?

女孩说:我的寒假作业早就写完了。


我惊讶:很少吗?


她说:语文、数学、英语各有一本。从老师把作业发下来我就开始写了。早点把作业写完,等放了寒假,我就可以去爸爸妈妈家了


同事骄傲地说:我女儿可懂事了,在家写作业从来不用陪。期末考试全班第一名,还是三好学生。就是有不会的题目,没有人可以问,打电话给她妈的时候,会哭。


我竟无法认同他的骄傲,只是心疼这个懂事的小女孩。期待与父母团圆的渴望,作业不会时无人可问的失望,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是怎样的无奈又无助?


这个做父亲的能懂吗?


 4 


大概每个孩子都盼望着放暑假,就像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心愿一样。


因为生活状态不同,暑假对孩子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有的孩子盼望着暑假与父母去国外旅行。

有的孩子盼望着暑假参加夏令营。

有的孩子盼望着暑假去乡下外婆家。

有的孩子盼望着暑假打工赚零花钱。

有的孩子盼望着暑假去爸爸妈妈家团圆。


或许,对孩子来说,最兴奋也最心酸的莫过于,暑假可以去爸爸妈妈家了。

孩子,本来是家庭的成员,因为父母外出工作,孩子成了家里的客人或者说亲戚。


我相信,很多父母也觉得委屈,若不是被迫无奈,谁愿意把孩子留在家里?


但是,扪心自问,真的只有把孩子留在老家,夫妻双方外出打工这一条路吗?


 5 


我的那位同事,生了三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今年二十岁,小学时读市里最好的寄宿制学校,初中时吸烟喝酒打架逃学,没办法,初中毕业送去部队锻炼了,现在已经工作。


第二个孩子今年十七岁,上高二,前段时间辍学了,目前在苏州打工,和女朋友一起。


第三个孩子今年九岁,即这个女儿,读小学三年级,聪明懂事学习好。


他们夫妻来苏州已经六、七年了,以前在河南老家开诊所,后来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人们生病了基本都去医院,诊所的生意大不如前。


同事说,当年他决定来苏州打工,是希望妻子留在老家照顾孩子的,结果他出来一年不到,女儿刚读幼儿园,妻子就把女儿和读小学的儿子交给了奶奶,她也出来打工了。


我问他,刚来苏州,为什么不买房子?他说没钱。


我说,可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呀。


他说,舍不得,当时还想着留着房子,老了回去呢。现在是不敢想了,苏州的房子这几年涨得太厉害,已经买不起了。我打算让妻子先回去照顾孩子,就是老家工作不好找,工资又低,她不肯回去。


我一时语噻,即使现在,他们依然可以在苏州买得起房子。从他描述,老家的房子可以卖到七、八十万,这些年手里也攒了一些钱,两个儿子都已工作,只有小女儿在读书。要在苏州买套房子,把女儿接过来上学,是完全可能的。


他说,大儿子再过几年就要娶媳妇了,他们要多攒点钱给大儿子买房子。


出来六、七年,思维还停留在爷爷那一辈,枉费我经常给他“洗脑”——你有一个这么好的女儿,想办法把她留在苏州吧。


有多少父母,由于自己思维的局限,让孩子把“暑假就可以去爸爸妈妈家了”变成了期待?


但愿过了这个暑假,“去爸爸妈妈家”不再是孩子们的心愿。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