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邻互赠

 圆角望 2018-07-04

     ◎ 张金刚(保定)

一进家,母亲就兴奋地说:这是你婶子刚送来的大黄杏,水分足,特别甜,赶紧坐下吃。一听这,一股暖意瞬时涌上心头。就是这位从四川嫁到我村的婶子,经常会赠些腊肉、腊肠、竹编、柑橘等稀罕物或家常物给我家。我小的时候赠,待我离家多年也一直赠,从未断过。

我没坐,忙着从包里掏出买的东西,掰了半把香蕉、拾了四个西红柿、拿了五个桃酥、切了半块焖子,给婶子送去。见我来,她甚是高兴,硬是拽我吃了几块刚炖的鸡肉才放我走。我抹着嘴上的油回家,母亲也乐:乡里乡亲的,让吃就吃,昨天我刚给你婶子送了一筐豆角!坐在屋檐下吃着黄杏,心里熨帖、舒爽极了。

这样的乡邻我喜欢。我们村不大,朴素的山水滋养了淳朴的乡亲,互赠东西已是传统,且一直传承。谁家做了好吃的,定会分给邻居一些;谁家有不穿的衣服、不用的物件,也会送给别家;谁家需要帮忙,更会主动过来搭把手。虽然有时也会争吵,可一村人过得越来越像一家人。

记得女儿出生的那年,母亲需城里村里来回跑着照顾女儿、照料庄稼。由于疏忽,买了劣质的萝卜、白菜籽,出苗少,长得孬。那一冬,父母看着菜窖里那一小堆个儿小、品质差的萝卜、白菜犯了难。

串门的乡邻看在眼里,感同身受。经常或提着或抱着几根萝卜、几棵白菜登门儿闲聊。母亲连声道谢,二奶奶便佯装生气地说:你再这样,我就不高兴了。上次我生病,你还送我饼干、红糖呢不是?哪年腊月,不是你帮着全村人摊煎饼?别人送几个萝卜、白菜别挂在心上。

那一冬,我家的大萝卜、大白菜基本就没断过,夹杂着土豆、鸡蛋硬是挨到了春天。还时不时给我的小家捎几棵,这次说是三哥家的,下次说是二爷家的,后来也说不清是谁家的,反正都是乡邻家的,心里甭提多温暖了。

岳父母和我村的乡邻一样,也是热心肠。岳父在城郊开荒辟出一些小块田地,收获了蔬菜、花生、玉米、南瓜等,经常送给邻居一些;岳母也时常将亲自打的月饼、蒸的年糕、做的布艺赠给他们。一来二去,岳父母也会收到回赠。他们常说: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一个小区住着,那就是“一个村儿的”。

岳父年岁愈大体力愈弱,邻居老刘想要块儿地来种,岳父便慷慨相赠:尽管种。但老刘种地没经验,岳父便从锄地、施肥、播种、间苗、浇水、收获各环节加以指导。秋天帮岳父收玉米,老刘也来了,指着自己丰收的玉米说:你岳父不光帮我管,连玉米种籽也是他赠的呢!

我笑谈:他这也算是“扶上马,送一程”吧?岳父逗趣道:好人做到底嘛。不过,送他优良玉米种籽,也是为我好。我种了这么多年,知道哪种种籽适合这土质。风吹花粉、蜂采花蜜四处飞播,如果他用的是次等种籽,在传粉时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这样,我和老刘都可以丰收,两全其美!看着岳父和老刘有说有笑、互帮互助地收完我家,收他家,我一直品咂着岳父的话,久久回味。

许是受了父辈的影响,妻子与我也以同样的方式,与小区邻居处得和和睦睦。妻子爱摆弄花花草草,时常采了“天天开”花籽,掐了绿萝、吊兰、薄荷枝条,一盆一盆育苗移栽。育好,便敲开邻居家门连盆带花相赠,回家时也常带回别人家的花草。且因这花草,邻居们走动多了,不仅观花弄草,更端着盘子互赠瓜果、菜肴、馒头、烙饼、饺子、杂粮粥,孩子们更是随意来往,分享好吃的、好玩的,开心得很。

住在一起,皆是缘分。一个村庄、一个小区,素不相识的外族人、异姓人、陌生人,聚为乡邻,很是难得。互赠、互爱,助人、助己,岂不快哉。

端午节,母亲与乡邻一起到村里池塘边采来苇叶,包了一大锅江米、菜豆、花生、红枣粽子,让我端给婶子、二奶奶、三哥、二爷尝尝,拿回县城分给岳父岳母、邻居们几个。我挨家挨户赠完,手里又捧回不少粽子让我尝:有黄米的、高粱米的,有蜜枣的、板栗的、葡萄干的。

我在县城爱心好友群一经晒出,更是搅嗨了端午。群友纷纷晒出自家粽子,线上分享互粉、线下走动互赠,其乐融融,好不热闹。大家颇有感慨地说:这个端午,通过互赠真是吃到了“百家粽”,太有意义了!我附和:其实我们都是“一个村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