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人就是福气:河南九旬院士自己生活简朴却捐出300万积蓄

 老黄说史 2018-07-04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人们把财富看得比生命与荣誉更重要,为了多捞金,就连阴阳合同这样的苟且之举都成常态了。但是,无论多么污浊的河水,也会有一股股清流。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者,将一生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300万元捐献给出来,设立博士创新基金和困难帮扶基金。

这位老者就是默默投身科研近70载,我国火箭推进剂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聚氨酯工业奠基人之一的著名的化工合成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

李俊贤是四川眉山县人,出生于1928年的他,今年已经整整90岁。李老是农家出生的孩子,从小吃了不少苦,他上学的川资路费还是乡亲们给凑的,所以,他养成了一生节俭的好习惯。

1950年8月,李俊贤从位于四川乐山的技艺专科学校(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科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恰巧东北化工部入川招人,在许多亲戚的反对下,李俊贤冒着“将耳朵冻掉”的危险去了东北,从而与化学工业结了一生难解的深情。

参加工作后,李老先后在沈阳市东北化工局研究室、天津市化工部俄文训练班、北京化工研究院、苏联化委有机研究所、黎明化工厂、黎明化工研究院历任技术员、学员、实习生、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院长兼总工程师等职,1987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俊贤是我国化学推进剂原材料产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五十年代至今,他一直奋战在攻坚克难的科技第一线。

上世纪50年代末,美苏展开了航天争霸。60年代初,中国决定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安排了“两弹一星”及其推进剂的研制任务。当年30岁出头的李俊贤被任命为火箭推进剂研究室主任。“两弹一星”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如果造好了“两弹一星”而没有推进剂,等于造了汽车没有汽油。

为了心中的事业,和“誓将火箭送上天”的誓言,李俊贤从北京化工研究院赶赴大西北的青海省。不说别的,光是高原反应就叫人难以适应,海拔高,气压低,快走几步都会喘不上气。李俊贤在一个偏僻山沟里的化肥厂旧址上筹建化工厂,开始航天推进剂的研制工作。

为了获得试验的第一手资料,他和同事们往往要在没有围墙、零下20多摄氏度的车间里连续观察十几个小时,然后修正工艺方案。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终于诞生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贤的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圆满完成奔月任务,其中发动机点火调姿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为该发动机提供动力源的,仍然是李俊贤及其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的同事们。

黎明化工研究院迁居河南洛阳后,李老已是研究院的主要负责人,为了单位发展,李老又将目光盯上了聚氨酯材料。上世纪80年代初,“万能塑料”聚氨酯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但国内却要依靠进口。李俊贤就在黎明化工研究院推动组建了专门实验室,共取得了20多项成果,许多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中国RIM-PU 工业从关键原料、助剂、配方、加工工艺直至制品生产的成套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受到儿时生活的影响,李俊贤的生活一直非常俭朴,他的居室被大家笑称为“旧家具博物馆”。李俊贤和老伴丁大云就住在单位家属院一套普通的房子里,有些书柜陪着他俩从青海一直到洛阳,床、缝纫机也都是老古董。

自己生活如此朴素,李俊贤对别人却大方极了。2018年初,今年6月8日,李俊贤、丁大云夫妇将一生的积蓄300万元捐献给单位,用以设立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创新和帮扶基金。

很多人问他们,把这么多钱捐出去心不心疼?李老说,人的一生,挣的钱够花就可以了,多余的钱能用来培养更多的人才,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这才是人生更大的福气。

李老的这一义举,与那些钻进钱眼里的奸商与为了金钱而不顾艺德的明星们比起来,何止天上地下!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