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月新刊上线|中国需要收藏世家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7-04




世家从诞生之初,就是属于金字塔塔尖一般的存在。真正的世家,本来就在一个时代里的凤毛麟角,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兼具的世代记忆。纵观全球历史,就如魏晋南北朝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之于建安风骨,锻造出文学艺术史上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从这些家族里流转出来的珍品都是当今收藏界里的重器传说 ;就如翡冷翠名门美第奇家族之于文艺复兴,其引领的收藏潮流不止于成为一场解放思想的文艺思潮运动,而且已经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乱世重黄金,盛世重收藏。醉心于收藏,正是一个世家对家族文化价值认同与荣耀的沉淀。也只有在盛世,才足以被承载。


一个家族的传承,确实也如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必须历经许多代人的呵护与打磨,一定带有漫漫时光沉淀的印迹,也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沧桑而古典的气息。


从古至今的收藏世家那里,都秉承着“古董有形,传承无形”的祖训。其间的精神力量却可以渗透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去,不仅仅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主宰了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但是由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原因,目前国内的收藏世家造成了严重的断层。触目所及的家族都几乎没有做到三代以上的传承。有延续性的,多在海外,或是在香港地区。但越是如此越是珍贵。


8月刊专题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需要收藏世家。让我们重新拾起这些收藏世家的故事,从中去发现他们的情怀与坚持,以及蛰伏在艺术品之下的珍惜与正义。


专题



中国需要收藏世家


时间之河下的家族收藏简史

打开世界艺术史版图,纵横观东西方,再沿时间之河从远至近,就会发现无许多有趣的、极具传奇色彩的收藏大家族如璀璨星辰不断闪烁于其间。艺术不是乌托邦,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除了艺术家的天才外,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收藏家族用自己无与伦比的眼光和财富支撑了艺术的进程。



汲鉴

收藏 , 不分中西。但家族的传承却有截然不同的方式和历史。中国与西方,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中均形成了诸多显赫的收藏家族,前者多表现为文人家族收藏,以家族的繁衍继承传统艺术,更注重家族精神的延续 ;后者则多是在工商业领域叱咤风云的显赫贵族,他们乐于出资赞助艺术,为一股股艺术风潮推波助澜。本篇将从中西两大阵营出发,呈现各自家族收藏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收藏上的成功,依然值得我们汲取、借鉴。


【中国收藏世家致敬】

明代皇族收藏,显赫艺术家群体

顾氏收藏,收藏是“益吾世世子孙之学”

潘氏收藏,数代子弟守护国宝

吴氏家族,以鉴藏育人

刘秉璋家族,儿孙各有所长


留存至今的永乐青花瓷,依旧流溢着明代皇族的高雅品味


【韩氏收藏,父子和而不同】

中国的家族收藏,往往在父与子的传授中延续。但父子两代人的审美趣味、个人爱好很多时候并不会完全相同,韩天衡与韩回之父子就是如此,两人在各自热衷的领域积极探索,同时又“优势互补”。从更大的层面来看,这也是家族收藏壮大的开始。所以,家族收藏往往传下去的是家族的文化和精神。


老韩与小韩在深切交流


西方家族收藏,艺术史的幕后推手】

翻开史书,一部西方的艺术俨然就是一部西方赞助人的历史。尤其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兴起、海上贸易的繁荣,在近世五六百年的历史中,诞生了一大批收藏艺术、赞助艺术的大家族,在他们的引领下,西方不断上演“艺术革命”,新锐艺术层出不穷。艺术生态也不断得到完善,并形成良性循环。


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弄潮儿

贝利尼家族,古典艺术的守护人

摩根家族,美国头号藏家

洛克菲勒家族,现代艺术的支持者


美第奇家族 的科西莫 · 美第奇


【皮特·霍特,选择让自己心跳加快的作品】

近些年,由于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扩大自己的收藏,从中国渐渐走向了西方艺术品。但是,不管是哪种收藏品种类,中国藏家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传承收藏。很多老藏家都遇到过这种问题,子孙不想要怎么办?没有人接管怎么办?物品流失又怎么办?更不用说新一代的藏家,也许都还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在西方,由于收藏艺术品的历史悠久,家族收藏比比皆是,大到自己开美术馆,小到遗嘱捐赠,不管怎样都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害发生。

皮特·霍特,除了管理家族收藏,也是“热曼·霍特·曼”基金会的创始人,致力于帮助年轻艺术家。从小对艺术耳濡目染的他,如何管理祖辈留下的藏品?他对当代艺术和新锐艺术形式的态度,对中国藏家,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皮特为本刊记者介绍家中挂着的作品



斟酌

家族收藏对于众多新晋藏家依旧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如果从“藏一代”开始构建家族收藏,是否已是时机?本篇与三位专业人士进行对话,他们将从各自的收藏背景中给出中肯的意见。


季涛:构建家族收藏荫泽后人

对于国内的“藏一代”而言,构建自己的家族收藏似乎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毕竟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也许尚未完成,更何况家族收藏。但如果对自己的家族有所裨益,又何尝不可以尝试去了解呢?毕竟很多时候,收藏都始于当下。


司徒连山:由藏而享,唤醒集体失忆的法门

司徒氏是广东开平的望族,在中国近代史中曾涌现过一批出自于这个侨乡之地的司徒姓氏名人,其中有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中国著名纪实记者沙飞(司徒传)等。司徒家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发展上亦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被鲁迅称为“人民的艺术家”的司徒乔,中国第二代雕塑家司徒杰,岭南画派“春睡三老”之一的司徒奇,以及成名于海外的岭南画派第三代艺术家的司徒乃钟。本文通过家族第三代传人对其家族的回顾和讲述,使我们重新思考优秀艺术文化如何传承的重要命题,为21世纪中国家族收藏向前发展带来启示。


李军:讲述江南世家大族的收藏与文化传承

江南自古富庶,也是文风昌盛之地,明清时期江南世家的收藏更是冠绝天下,尤其到了清末,更是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家族收藏。近年来,苏州博物馆就策划了一系列的家族收藏特展:2016年12月, “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2017年的“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以及2018年、2019年的“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如此“大手笔”的策划,让原先隐藏在国宝背后的家族故事得以完整地向世人讲述。以家族收藏为线索展览呈现,可以带给观者怎样的思考和解读?对于当下的我们又有怎样的意义?


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 根据抗日名剧创作的红色经典  中国美术馆藏


更多看点


赏鉴

笺纸,尺短情长

纸自古便是文房清供,是文人诗文唱和、书信往来之品,以木版水印技术将各色图案印于其上。它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画面又常描绘典故,笔简意深,每张笺纸可称是一幅微型国画:张兆祥的花卉笺设色妍雅、秀丽生动,齐白石的人物笺笔简意足、稚拙纯朴,胡正言的水墨写意含蓄雅致、意蕴深远,陈福丁儿童画笺信手涂抹、独见天真……山川风物,人物故事,或五彩斑斓,或古雅静穆。每一张笺,都能勾起你对中国传统文人悠闲雅致生活状态的无限遐想。


沈从文先生于 1946 年写给胡适先生的信用纸颇为讲究,纸上的花笺细腻精美,别有国画的韵味,此为荣宝造笺。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源于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的“版”套印,并在这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创新,印制了大量精美的诗笺、信笺。


灯光冻并非一个传说

浙江青田石、昌化石、福建寿山石和内蒙古巴林石,并称“中国四大名石”。青田县地处浙南雁荡山西麓、瓯江之畔,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青田石即产于斯。“灯光冻”为青田石中的极品,与寿山田黄石、昌化鸡血石被誉为“中华印石三宝”。其中“灯光冻”成名最早,资历最老,石性最佳,并享有辉煌历史记载,享有“天下尽崇灯明石(即灯光冻)”之盛誉。但长期以来,“灯光冻”因面世罕有,就算是在玩印石篆刻的圈子内都只是一段传说。

清 · 乾隆《宝典福书》灯光冻印章之一“万福共春来”


莫卧儿王朝玉器,融亚欧艺术精髓

莫卧儿王朝是帖木儿后裔进入印度征服德里苏丹而建立的政权。其玉雕工艺远承帖木儿帝国玉雕传统,并在加罕格尔(Jahangir,1605-1627年在位)以及沙加罕(Shah Jahan,1628-1658年在位)两位帝王统治时期达到巅峰。目前所知最精美的莫卧尔帝国玉器绝大部分制作于这一时期。


青玉嵌金盘

印度北部,18-19 世纪

高 1.1cm 口径 14.1cm 足径 12.1cm


人物

黎明:岭南大家,78年笔耕不辍

在当代岭南画派的传人中,已至杖朝之年的高剑父嫡传弟子黎明无疑是最为活跃的一个。自 11 岁师从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习画,自此笔耕不辍,至今已 78 个春秋。仅在今年 5、6 两个月内,黎老就到广州、香港、澳门等地走了一圈,每去一个地方,不是办画展,就是参加活动,他精力充沛,而且马不停蹄。

已度过人生的89个黎明,正在迎接第90个黎明,精神矍铄的黎老依然笔耕不辍,身体力行,活跃于内陆、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画坛,一如既往地高举宏扬岭南画派的大旗。


黎明,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唯一在世的嫡传弟子


王南溟:社会现场就是美术馆

就像王南溟自己评论的:没有人像我这样搞策展,没有人像我这样搞艺术创作,没有人像我这样搞评论,那么当然也没有人像我这样做美术馆。


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王南溟


艺术生活

雅集,一门“复古”的时尚社交

雅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士阶层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中国最为经典的高端社交形式,他们以文会友,或吟诗作赋,或书画遣兴,或饮酒品茗,其间催生了许多千古流芳的诗篇佳作。而在物欲横流、社交平台层见叠出的今天,有一群人致力于重现雅集的魅力,在自己的社交圈里彰显自我骨髓中的东方风范。与其说他们是对古代文人闲情逸志的效法和模仿,不如说是对当下生活喧嚣浮躁的感怀与思辩。


一室雅客,或诗词唱和,或书画遣兴,以这种“雅集”方式意与古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