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县铁山古道考

 方志荣县 2018-07-04

曹 念/文

荣县铁山古道考

  荣县铁山古道,是贯穿荣县全境的一条石板山道。在历史上,铁山道与成都西线沿青衣江、东线沿沱江南下的水道一起,成为成都向西南进发的三大通道之一。它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进军西南的陆路兵道,是隋唐以前多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道路,是南丝绸之路的分道,是荣县自秦汉以来的盐铁马道,同时,也是蜀南进成都的官道。在这一条古道上,充满了传奇。除历朝历代留下的大量遗迹、摩崖石刻外,在辛亥革命中,荣县民军也是沿这路进攻成都,留下龙鸣剑、王天杰等辛亥革命英雄的故事。铁山古道可谓积满了厚厚的历史积淀,笔者曾多次深入古道,走访历史遗迹,考证历史渊源,查阅历史资料,力求把古道的真实变迁呈现给后来者。

  历史源流

  荣县在周时被周天子赐封立国,称荣国。历代的《荣县志》都有记载:“古荣是禹贡梁州之域,梁当夏殷之间为夷国,周荣公佐武王有天下,名在十臣列。相传公盛德,此其封国”。嘉庆本《荣县志》更记得周全:“周,荣公封国在今县地”。荣公辅佐周武王伐纣,武王得天下后,将 “周室四辅”周、邵、毕、荣中的“荣公”封国于荣,史称“荣国”。就是说荣是在周时期被天子正式封建国家,而且比当时的不少候国要大一些,属于中等国家,是“周室四辅”中的一员高官封地。“荣国”的开始(约前1100—前770),至今有记载的历史已经有3000年以上。尔后,荣公后裔荣夷公入周朝为卿士,死后归故乡,他的墓还在今天的望佳乡。

  我们考证铁山古道,首先来看当时的行政变迁:荣国经历了周以后,进入秦朝统一的中国大王朝,因为秦朝采用的是郡县制,即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前316),灭蜀后,在蜀地置郡县,荣国境属蜀郡,并入南安县。到汉朝以后,行政仍沿袭秦制,荣县全境仍属于南安管辖。民国《荣县志》主编赵熙专门在沿革篇里注明南安的意思就是“西南安定耳。”为了西南安定,自汉武帝建元六年开始,荣县(南安县)属于犍为郡。

  荣县西部铁山山脉地理位置特别,山高岭峭,西高东低,是蜀郡到西南夷的必经之地,交通位置非常重要。乾隆黄大本主编的《荣县志·事记十五》记:“列光五年(汉武帝纪元光五年)发巴蜀治南夷道,遵义府从之。”这是关于成都至云贵西南地区夷道的最早在《荣县志》的记载。也就是在汉武帝开始开通这一条古道以来,荣县铁山古道就是蜀郡到西南的陆路官道的雏形中段。汉《华阳志》记:“以蒙为中朗将,见夜郎候多同,厚赐。谕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此置郡明文也。”就是四川派蒙将军作为去贵州(夜郎国)的使者,对贵州夜郎地区进行交流并且收为蜀吏的历史记录。在民国《荣县志·记事第十五》中,主编赵熙又写道:“华阳志元光五年、郡移治南广(今宜宾西),盖置吏即置郡也,观元溯中稍,令犍为自保,就可知郡西止僰道一县,故以南安属之,荣与僰道壤接。”赵熙是非常严谨的大学者,他对僰道至荣县铁山古道与蜀道之间的联系,作了如此的精准记录,是今天研究这一条古道的重要依据。

  多战之地

  在汉至三国时期,荣县铁山道是蜀进军西南的陆路通道。关于在这条道上的记述很多是关于战争的。民国《荣县志·纪事十五》明确记载:“十九年诸葛亮别将由铁山路趋成都。”对这一事件的记述还有民国《荣县志·记事第补》中的:“桓温率水军伐势,次青衣江,从山阳出江南,今井研、仁寿地。周书铁山路,有桓温旧铭。盖陆军由江州上,别取道铁山,与温合江南,势将咎坚从江北到犍为,与温异道”。就是记述了三国时期,水军从青衣江下西南,陆军从铁山取道西南的事情,并且留下有“桓温旧铭”。而后多版《荣县志》里都记载了:诸葛亮在铁山道建兵工厂造兵器的事情,与今天发现荣县铁厂镇的汉代冶铁炉是一脉相承。笔者在云南与四川交界的马湖中心岛上,见到了“诸葛亮南征行军路线图”碑,刻了三路大军路线,其中的中军路线就是经铁山道。

  在隋朝时期,铁山古道记述了军事上的很多次大的争夺战,主要是隋军镇压铁山獠的战争。铁山山脉西接乐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南连宜宾市宜宾县;北靠眉山市仁寿县、内江市威远县,幅员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覆盖荣县大部分地区。铁山古道很多路段旁的土著就是铁山獠人,杂居夷人、僰人、南蛮等少数民族。隋朝前的历史时期,他们不停地反抗,又不停地被杀戮,相互间也有争斗,犹如是一部血腥的战争史,而为了关押叛乱者,以致这一带被改置为大牢县。《隋书·卫玄传》记:“仁寿初,山獠作乱,出玄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玄即到官(资官县,今井研一带),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卫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于是说以厉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余万口。”卫玄与诸葛亮相同,是以诏安来安抚这些反抗的民族,铁山獠及参加反抗的所有民族之间,以后再没有见到大的战争记录。

  蜀南要道

  荣县铁山道在历史长河里,还是荣州盐、铁、陶运输与佛教的重要传播道路。在古代巴蜀地区,普遍都发展农业,出产铁的地区很少,出产盐的县也很少,而荣国则同时盛产铁、盐、陶,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荣县西北古有铁山,冶铁铸造较早,三国时期已具规模,成为兵器生产重地之一。历代的《荣县志》有记载:“荣倚铁山之利,诸葛武侯铸兵器,唐贡利铁,兹一古冶也”,记录了荣县自汉到唐都是向朝廷进贡利铁。目前在铁厂镇(原铁厂铺)发现的荣县汉代冶铁遗址“铁炉嘴”,是蜀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古代遗址,它见证了荣县冶铁在巴蜀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在冷兵器时代,冶铁是国家需要特殊管理的重要产业,铁与盐一样,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之一,铁山古道具有运送铁器的战略功能,自然是国家的重要道路。

  荣县的制盐可上溯到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88年),境内自来牟镇(铺)、长山镇(铺)到旭水河流域相继开凿出了盐井。历史上的小井沟一带就是满山遍野井盐开采,而且是小井(卓筒井)。唐宋以来,围绕盐井而逐步形成了一些集市城镇。明末第一口天然气“大火井”的开凿成功,奠定了荣县在大西南盐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及历代《荣县志》都有关于荣县盐业发达的记载。荣县是我国卓筒井采卤制盐的发祥地之一,在宋代就开始了卓筒井提卤,即采用直立粗大的竹筒来吸卤制盐。井口直径仅有竹筒大小,却能打井数十丈深。 陆游《入荣州境》诗中就道:“长筒汲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傍”,诗里的“长筒汲井”就是卓筒井,而“辘轳咿哑官道傍”(来牟铺)无疑就是指铁山(古道)官道。《自贡市交通志》记载:“五代后周显德七年(960)公井(今贡井)盐开始运往西川一带销售。”今天考察出的“井-荣”盐道,就是从铁山古道把公井、荣州两地盐场的盐运往西川的。直到今天,来牟镇、长山镇依然是自贡盐卤的重要提供区域。

  在盐铁生产发达的荣州,秦汉时即有土陶出产,据《荣县志》载:“汉初蜀南安为侯国,荣县处南安腹地,土陶工艺自邛崃、彭县传入,在来牟、观山一带冶铁铸兵器,设窑烧制碗、罐、钵、盆,以供使用”。历经千年发展,荣县土陶业与冶铁业、制盐业等产业一起,促成了荣县在巴蜀的重要地位。荣县土陶产品也是通过铁山古道,销往川南、川西、到康藏,成为制作盐帮菜中不可以缺少的泡菜坛,今天依然发挥作用。

  隋唐时期,佛教传入经济已高度发达的荣州,铁山古道上从而有了很多摩崖石刻。荣州佛教与蜀巴在隋代传入的时间是一致的,到唐代已非常兴盛,荣县城郊开凿有大佛、二佛、古佛、千佛崖,以“一城三古佛、举县万菩萨”著称于世。其中始建于唐代的荣县大佛最负盛名,是古代工匠的上乘之作。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架殿十层,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旧时寺门、抵今溪岸”,气势恢宏。在东山还凿有龙洞摩崖造像及题刻,与大佛毗邻,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唐宋以来开凿的荣县二佛、古佛和千佛崖及布满古道的大量石佛造像,构架起荣县佛文化的主要载体,成为沿峨眉山、荣县、安岳、大足佛文化传播线路上的重要节点,荣县佛文化遗迹群是蜀中佛文化遗迹群落中关键的一环,对中国佛文化西南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原迹寻踪



  荣县铁山古道还有大量社会生活物资交流运输,煤炭、茶叶、山木、桐油、粮食、石灰、竹蔑、酒等物资从荣州山区南下西上,文物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川盐文化圈研究》中记载:仅光绪年间,荣县山区(荣县煤炭主要在铁山山脉)通过双石铺挑运到公井盐场的煤炭年均在3700000-5000000公斤,可以看到这一条古道的繁荣。

  乾隆本《荣县志·卷二·铺舍》记载:“西北界井研、西南界犍为,上抵嘉定,直达成都。地虽偏僻,公文投送频繁,今额定八铺,每铺设司马兵各一名,奈山径崎岖,各铺道里远近难于画一,阴雨水涨文移多滞,凡有紧急案件,专差迈投,庶免迟误之弊。”《荣县志》描述这些铺就是成都周边称为驿站的兵站,有专门的兵在驻扎,保证道路的畅通。荣县这些遗留地名是铁山古道上的活化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荣县铁山地图上寻找到以“铺舍”形成的铁山古道的影子。我们从井研的竹园铺开始,在地图上向东移动,沿荣县境内的来牟铺、青杠铺、铁厂铺、白石铺、进荣州出南门,南下观音铺、双石铺、李子铺、桥头铺出荣州境进入宜宾。这些铺舍的路程距离差别不大,都是半日马程,为我们完整地勾划出了当年铁山古道的全程路线。

  历史形成的铁山古道,推动古代荣州成为了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州。隋唐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说:“荣虽山谷间,实乃郡国一都会。” 而今,在荣县铁厂镇、东兴镇一带,在大石门、小石门等处,铁山道的遗址在崇山峻岭中隐隐约约的存在,记述了那些悠久的历史故事。


  来源:自贡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