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家在工地发现两古墓,一碑文和两奇宝,揭开千古暴君薄葬之谜

 yang102 2018-07-04

隋炀帝是历史上公认的昏君。他弑父即位,奴役天下,荒淫暴戾,最终縊死行官,死的极为悲惨。历史上如此“引人注目”的皇帝死后究竟葬于何处呢?

据史料记载,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南巡中,够军将领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縊弑于江都宫。萧皇后与宫人用漆板床成棺材,殡于江都行宫西院流珠堂内。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唐军平定江南之后,又以帝礼改葬于雷塘。

唐朝统一以后,唐高祖李渊令李世民于武德五年将其迁葬在武功西原上,使其能与其父隋文帝之陵遥遥相望。

据说,隋炀帝陵里的墓门和石刻都是向北。按按照古代陵墓修建规制,墓门和石刻都应该是向南的,可隋炀帝陵的墓门和石刻却是向北的,这一点非同寻常。之所以要如此设计,据说是因为隋文帝泰陵在南面。炀帝亡国无颜面对文帝,故而要背对着泰陵。虽然无法判定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其解释却很是合情合理,关于隋炀帝的安葬地,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传说。据传唐高祖李渊命人将隋炀帝从雷塘迁往武功的隋文帝泰陵附近重葬,当行进到距泰陵不远处的陕西省武功县西塬上一村庄附近时,突然电闪雷鸣,大雨盆泼,道路泥泞,几根轿杆猛然断裂,轿绳滑落,灵柩无法行进。有人说文帝嫌炀帝荒淫无道,不愿自己的不肖儿子和自己葬在一起,因此显灵断了绳索,而抬灵柩的杂役嫌路远、太累,因此便就地将其掩娌。“落炀村”由此得名,时间久了,就演化成了“洛阳村”。

尽管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陕西省武功县的陵墓默认为隋炀帝陵,可事实上,人们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加以证明,而后世对隋炀帝陵真正的陵址所在也一直质疑不断。在清代的时候,人们曾提出隋炀帝陵的陵址在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在此处,清代巡抚阮元和扬州知府立碑题字,斗大的“隋炀帝陵”四个正楷字至今仍位于陵区高大的石碑楼横梁之上。

位于此处的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由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气势雄伟,城垣、石阙、陵冢是世界上罕见的帝王的葬式,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以上种种迹象都表明位于邗江区槐泅镇槐二村的陵墓即为隋炀帝的真墓所在。所以多年来,人们曾多次对此处加以翻修,并且对外开放,可是不曾料想的是,近来最新的考古发现却表明,原来江区槐泗镇槐二村的隋炀帝陵与之前陕西省武功县的陵墓都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其实隋炀帝陵的真正陵址是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

2013年4月,考古专家们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一处房地产项目工地发现了两座残存的古墓。经过抢救性清理,人们发现两墓为隋末唐初砖室墓,西侧墓中出土一方墓志,铭文中有“隋故炀帝墓志”等字样。由此人们猜测,该墓墓主极有可能为隋炀帝杨广。除了墓志外,墓志影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此外,有关专家还在墓穴中发现了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件绝世宝物,证明墓主身份显赫。以上种种证据显示,此墓应该是隋炀帝真墓所在。而根据史料推测,两座古墓中的另一座墓即为萧皇后墓。

由于在扬州西湖镇发现的这两座陵墓中找到了最有力的“墓志”作为证据,所以专家们果断推翻了之前对隋炀帝陵陵址的种种猜测,认定此处才是隋炀帝的真墓所在。确定这个事实后,专家们们对这两座古墓进行了开凿探测。

据资料显显示,这两座古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20平方米、30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人们估计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虽然墓室略显简陋,但是专家们还是在其中发现了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骑马俑等高规格随葬品,都与文献的记载相符。所以,这一次应该可以确定,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的这座古墓,即为隋炀帝的真墓。

这道让人们困扰不已的迷题,终于有了明确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