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9血染的皇冠 一南朝“荒主”与宫廷政变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7-04

南朝宫廷政变频发,皇室之间父子相屠、兄弟相杀的惨剧连绵不断。这 种至亲骨肉相互残害的丑剧,为什么接连不断的地发生呢?清代著名史学家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专列一“宋齐多荒主”条,在详细列出宋、齐、 梁、陈南方四朝的“荒主”名单之后,解释南朝“荒主”迭出的原因,在于 “气运使然”。何谓“气运使然”?意思就是,南朝的运气、劫数不好。
赵翼的看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我们自然不能相信。到底是什么原因, 使得南朝出现了那么多的昏君“荒主”?在我看来,赵翼“宋齐多荒主”的 论断,本身就有欠公允,他所具列的“荒主”名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南 朝多“荒主”,并不能解释南朝统治集团内部血腥屠杀的真相。南朝的皇冠之 所以沾满鲜血,并非“荒主”所造成,而与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权力之争直 接关联。
本讲拟通过对赵翼观点的批判,对南朝历史上昏君“荒主”的实质进行 剖析,进而展示南朝宫廷政变的全景。
一、刘宋“荒主”何其多
赵翼所列南朝“荒主”名单是:宋少帝刘义符、元凶刘劭、宋前废帝刘 子业、宋后废帝刘昱、齐郁林王萧昭业、齐东昏侯萧宝卷、陈后主陈叔宝。 从中可以知道,刘宋“荒主”最多,共有4位,萧齐有2位,陈有1位,萧 梁没有。看来,赵翼说“宋齐多荒主”,而不说“南朝多荒主”,就是因为在
南朝7位“荒主”中,宋、齐两朝占有6个席位。
我们就先从宋少帝刘义符说起。
宋少帝刘义符,为宋武帝刘裕的长子,出生于东晋义熙二年(406),永 初元年(420)被立为太子,时年16岁。永初三年(422)五月癸亥,宋武帝 驾崩,刘义符于当天即位。刘义符为人如何?《宋书》本纪说他“有膂力,善 骑射,解音律”,可见,刘义符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因为他不仅力气很 大,善于骑马射箭,而且懂音乐。
宋武帝临终之前,为少帝安排了一个辅政班子,他们是中书监傅亮、司 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实事求是地说,宋武帝替少帝安排的辅政大臣都 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但是少帝对他们却并不认可,因为他们的权力过大,让 少帝觉得自己如同傀儡。就这样,辅政班子和少帝之间就产生了权力之争, 傅亮、徐羡之、谢晦三人遂联合江州刺史檀道济、扬州刺史王弘等人,于景 平二年(424)五月发动政变,废少帝为营阳王,六月,徐羡之又指使中书舍 人邢安泰将少帝杀害。当时,少帝只有19岁。
废杀少帝,自然得找出理由,因为如此重大的事件,必须对天下人有个 交代。但是,少帝当皇帝,也不过是短短的两年时间,而在这期间他又没有 * 多少实际权力,对外发布的政策措施,都是由辅政大臣们做出的。形格势禁 之下,政变的发动者只好从少帝的“私德”方面做文章,他们以皇太后的名 义发出了一道诏旨,罗列出少帝的种种“恶行”,以说明废黜少帝的合法性:
(一)在宋武帝、懿皇后的丧期中,吃肉喝酒、歌舞升平、选纳妃 嫔——是为“不孝”;(二)重用群小,大兴土木,造成国库空虚、民不 聊生——是为“祸国殃民”;(三)滥施刑罚,殴打无辜,造成国家监狱 人满为患——是为“残暴”;(四)不知人君大体,没有人君之修养——是 为“无德”。
如果这道废黜令所言不虚,也就是说少帝真是如此“不孝”、“无德”、“残 暴”、“祸国殃民”,那么,废了他、杀了他,就是值得称颂的正义之举,也是
历史和人民的幸事。
然而,历史的真相却是:这道废黜令所罗列的“罪名”中,除了第四条 还勉强算是有点真凭实据外,其余都是“欲加之罪”。说少帝在位期间大兴土 木,滥施刑罚,根本就是诬蔑,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刘宋一朝大兴土木,是 在宋文帝元嘉时期(424 ~453)。退一步讲,少帝在位不过短短两年,就是想 大兴土木,也根本不可能有那个时间!
至于说少帝“无德”,其一,当指少帝在父母丧期内声色犬马、吃肉喝酒 等的种种“不孝”行为,可是有什么证据呢?没有,除了这道诏旨以外,绝 无旁证。其二,诏旨说少帝“居帝王之位,好皂隶之役;处万乘之尊,悦厮 养之事”,此事当是指少帝在华林园中“为列肆,亲自沽卖”而言。据记载, 少帝平常喜欢在华林园中玩这种模拟市场买卖的游戏,被废黜的当天,他还 在和侍从们玩这个游戏,对于所发生的政变丝毫没有觉察或预感。这表明, 少帝对于辅政大臣们一向深信不疑,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们会发动政变。
通览有关历史记载,少帝的“恶行”不过就是废黜令所罗列的这些罪名, 这些罪名要么是诬蔑,要么就是些根本摆不到桌面上来说的事情,因为所有 这些“恶行”,充其量不过是少年人贪玩的天性,并非什么大的过恶。如果这 些都可作为废黜皇帝的理由,那么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皇帝都应该被废黜!正 因为如此,吕思勉先生在写到少帝被废时,就说:自古以来,放纵的帝王很 多,少帝还只是一个不到20岁的弱龄青年,即便偶有失德行为,未尝不能劝 谏教诲,何至于行废立之事呢?而在我们看来,这事如果深究一点,就是辅 政大臣的失职或推卸责任,因为宋武帝当初安排他们做辅政大臣,就是考虑 到少帝年纪尚轻,希望他们尽力辅佐,而不是让他们行废立之事。所以,我 的看法是:少帝即位不到两年就遭废黜、杀害,而且还要承担“荒主”的恶 名,实在是千古奇冤!
由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个辅政大臣策动的政变,将宋文帝刘义隆推上 了皇帝的宝座。他们之所以选择刘义隆,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刘义隆的性格 比较温和,容易驾驭。因为按照顺序,即使废黜少帝,也轮不到刘义隆继承 大统,而应该是二皇子广陵王刘义真。但刘义真性格“严断”,徐羡之等人担
心驾驭不住,所以就在废黜少帝之前,以辅政大臣的名义,于景平二年 (424)二月,先将刘义真废杀。
宋文帝刘义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中,还算得上一个“明君”,他在 位时间长达30年,有“元嘉之治”的美称。徐羡之等人可能只想到了刘义隆 的“宽數慈仁”,却没有想到,“宽叙慈仁”往往也意味着城府很深。徐羡之 等人把刘义隆扶上了帝座,刘义隆却并不领他们的情。元嘉三年(426)正 月,宋文帝下诏,诛杀徐羡之、傅亮、谢晦。元嘉十三年(436)又将檀道济 诛杀。这几个人都是发动政变,将宋文帝扶上皇帝宝座的有功之臣。但是, 宋文帝对他们非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把他们一个一个除掉。这难道不值得我 们深思吗?
宋文帝诛杀檀道济,我们不谈,因为此事确有自毁长城之嫌。杀徐、傅、 谢三位辅政大臣,就必须说一说了。当然,对于其中原因,我们也可以笼而 统之地归结为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但是,就一个具体的个案来说,却缺乏 足够的说服力,因为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政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权力之争。 我们这里想强调指出的是,宋文帝先后诛杀对自己有拥立之功的大臣,心理 方面的因素很重要。因为,宋文帝深知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哥哥少帝刘义符 并没有多少罪恶,却被辅政大臣随随便便地废黜了,焉知自己不会重蹈哥哥 的覆辙?万一哪天这些辅政大臣不高兴了,会不会自己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接下来看“元凶”刘劭。沈约在《宋书》第九十九卷以《二凶传》为题 目,为刘劭、始兴王刘濬立传。刘劭、刘濬之所以被称为“二凶”,是因为他 们合谋杀害了父亲宋文帝刘义隆。儿子杀老子,自然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称 之为“二凶”自然不算过分。赵翼以此将刘劭列人“荒主”名单,也是可以 理解的。但是,就我看来,正史对刘劭的评价,依然有欠公允。
首先,我们就要问,刘劭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弑杀父皇?因为按照正常 的逻辑,没有谁是天生的弑父凶手,也没有哪一个太子天生就喜欢通过这种 方式继承皇位。所以,刘劭弑逆的背后,必定有其不得已的隐情。在我看来, 刘劭弑逆,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逼无奈的不得已之举。
众所周知,刘宋时代宫廷内部的权力争夺一直十分酷烈,宋文帝元嘉时
期虽有“治世”之称,但元嘉晚期围绕储君问题所展开的内争尤其激烈,刘 劭的太子地位始终不太稳定。刘劭的储君地位不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是宋文帝的猜忌心太重,越到晚年这种心态越发的变本加厉,从而给刘劭造 成了很大的危机感。宋文帝有一次和王僧绰谈话,明确表示了准备改立太子 的想法,并让王僧绰搜集前朝有关废立太子的资料以资借鉴。非常不幸的是, 刘劭在一次东宫例行的宴会上宴请东宫卫士,恰巧被王僧绰看到,于是他就 秘密汇报给宋文帝。于是,本就疑心重重的宋文帝决定改立太子。
然而,关于新太子的人选,宋文帝和几个重臣却意见不一。宋文帝本人 想立第七子建平王刘宏;吏部尚书江湛主张立南平王刘铄,因为刘铄的妃子 是他的妹妹;尚书仆射徐湛之则主张立随王刘诞,因为刘诞的妃子是他的女 儿。由此可见,这些重臣都怀有私心。在这种情况下,王僧绰建议宋文帝自 作主张,当机立断。
废立太子虽是重大政治事件,但如果宋文帝在决定之后,能够迅速付诸 实施,可能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局面。但是宋文帝的优柔寡断,终于给刘劭 提供了抢先下手的机会。元嘉三十年(453)二月二十一日深夜,刘劭在得知 确切消息后,率东宫卫队,假托奉皇帝诏令冲人皇宫。当时,宋文帝还在和 徐湛之商谈废立事宜,没有想到东宫卫兵杀了进来,君臣二人顿时成为刀下 之鬼。随后,刘劭又派人杀了江湛。
刘劭为了做皇帝,而杀了父亲,确实是罪恶很大。但是,在当时情况下, 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办?是起而自救,还是听天由命?需知,在中国封 建政治斗争中,不为刀俎,便为鱼肉,权力斗争就是如此残酷。因此,我们 说,刘劭在弑父一事上,实属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刘劭自己也是这么说 的,如《宋书·二凶传》载刘劭兵败被擒,臧质指斥他大逆不道,刘劭理直 气壮地回答:“先朝当见枉废,不能作狱中囚。”
刘劭到底是怎样一个太子呢?从客观史实来看,刘劭决非如正史所说的 那样荒唐无知,他其实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颇有政治手腕的皇子。如元嘉 二十七年(450)宋文帝大举北伐,这个事件已被公认为宋文帝统治时期的一 次重大决策失误。据记载,在宋文帝决定北伐之前,刘劭曾经和萧思话二人
上书“固谏”,坚决认为不宜北伐。后来,北伐失利,北魏大军兵临长江, “京邑震骇”,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刘劭又以太子的身份出镇石头城,“总统 水军,善于抚御”,很快就安定了京师的人心。另外,从“弑逆”政变的过程 来看,也可以看出刘劭政治手腕的高明,无论从政变的筹划、准备及指挥哪 方面看,都相当缜密,绝非一时侥幸成功。
除此而外,从刘劭即位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置来看,也决不能说他 “荒唐”、“昏庸”。《宋书·二凶传》记载,刘劭登基之后,“博访公卿,询求 治道,薄赋轻徭,损诸游费。田苑山泽,有可弛者,假于贫民。三月,遣大 使分行四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即位以后,刘劭立即向公卿大臣咨 询治国之道,下令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并将原本由国 家管制的田园山泽,开放给无地的贫民。这些举措,怎么能说是“昏庸”呢? 最后,从个人气质来看,刘劭行事虽然不免“悖逆”,但并不失其英雄气概, 据历史记载,刘劭兵败,被押至孝武帝刘骏面前,众人纷纷加以“诮让”时, 他厉声说:“汝辈复何烦尔!”意思就是说,你们要杀就杀,哪来那么多废话!
继刘劭之后,是宋孝武帝刘骏,他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大明八年
1.闰五月,孝武帝驾崩,太子刘子业继位,他就是前废帝。孝武帝临终 之前,也为前废帝安排了一个辅政班子,他们是:中书监、江夏王刘义恭, 领尚书事柳元景、沈庆之、王玄谟、颜师伯。按照遗诏,事无巨细,刘义恭、 柳元景二人都有权过问;遇到重大国事,沈庆之可以参与决策,若是军旅事 务,则由他总统诸军;尚书省日常政务,由颜师伯负责处理;宫廷警卫等事 务则由王玄谟负责。
前废帝刘子业,在众多“荒主”中,以滥杀辅政大臣著称。永光元年
2.八月,在诛杀越骑校尉戴法兴之后,前废帝又亲率宿卫禁军,捕杀辅 政大臣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令、骠骑大将军柳元景,尚书左仆射颜师 伯等人。前废帝为什么要诛杀父皇为自己配备的辅政大臣呢?
根据对史实的综合分析,我认为,就在于戴法兴与颜师伯、柳元景等人 相互勾结,对前废帝的帝位已经构成威胁。按,戴法兴出身低微,是所谓的 “恩幸”小人,颜师伯、柳元景等人的内心深处,并不愿意与之结交。但是,
戴法兴很有权势,又是能够贴近皇帝的“内臣”,双方都有揽权的需要,于是 就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结合,也就是内臣和外臣的结合,这就不能不让前废 帝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戴法兴的权势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记载前废帝刚即位时,“凡诏敕 施为,悉决法兴之手,尚书中事无大小专断之”,也就是说,在前废帝尚未亲 政的时候,戴法兴不仅操纵诏敕、发号施令,就是尚书省的文书,无论大小 也都由他来决断。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时民间颇有议论,说宫中有两个天子, 戴法兴是“真天子”,而前废帝不过是“赝天子”。更不堪忍受的是,戴法兴 已经和江夏王刘义恭、颜师伯、柳元景等外廷重臣联合在一起,他们“吸习 往来,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之”。有了辅政大臣的合作,戴法 兴甚至敢于当面威胁前废帝,说要废了他。据《宋书·戴法兴传》记载:“废 帝年已渐长,凶志转成,欲有所为,法兴每相禁制,每谓帝曰:‘官所为如 此,欲作营阳邪?’帝意稍不能平。”这是说,随着年龄渐长,前废帝想独立 对一些政事做出判断或决定,但是戴法兴却每每加以限制。戴法兴还经常对 前废帝说:“你这样做,是不是想做第二个营阳王?”戴法兴所说的“欲作营 阳”,就是指前面说过的少帝刘义符被辅政大臣废为营阳王,并被杀害一事。
戴法兴动辄以废黜相要挟,是为臣之道吗?他为什么敢对前废帝进行如 此赤裸裸的威胁?事实上,戴法兴和颜师伯、柳元景、江夏王刘义恭等人交 结沟通,本来就已经触犯了宫廷大忌,前废帝处死他,根本就不是滥杀无辜。 戴法兴被杀之后,江夏王刘义恭等人起兵反叛,前废帝不得已在平叛之后, 将他们诛杀。
另外,前废帝还准备诛杀晋熙王刘昶、赐死始平王刘子鸾等,均有其难 言之隐,诸王或有谋反之嫌,或有夺嫡之谋,本身都不干净。晋熙王刘昶, 为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按辈分,前废帝该喊他九叔。江夏王刘义恭被杀的 时候,刘昶正在徐州刺史任上。史书记载,刘昶也是一个不安分的藩王。当 江夏王刘义恭被杀之后,素有“异志”的刘昶马上派蘧法生为使者,到京师 刺探情况。前废帝对蘧法生说,刘昶和江夏王刘义恭合谋造反,我正准备去 征讨,现在他主动要求回来,那很好。然后,前废帝又责问蘧法生,你既然
早知刘昶谋反,为什么不报告?实际上,前废帝当时也就是这么随口一说而 已,并没有认真追究的打算。然而,做贼心虚,蘧法生叛逃彭城,这就将刘 昶谋反的企图暴露无遗。前废帝随后亲征,刘昶并没有得到辖区诸郡的支持, 不得已逃往北魏寻求庇护。刘昶之图谋叛乱,由来已久,怎么能归咎于前废 帝激起事变呢?至于始平王刘子鸾,综合诸史所载,早在孝武帝还在世的时 候,他就有过夺嫡的事实,其王府也收聚了许多人才,前废帝上台后为除去 后患,而将其赐死,乃是封建政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必苛责。
465年十一月,湘东王刘或与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等人策动政变,弑 杀前废帝,当时前废帝只有17岁。前废帝被弑后,政变发动者以太皇太后的 名义,下发一道命令,历数前废帝的“恶行”,说前废帝从小就禀性“凶 毒”、不仁不孝,即位之后,残害辅臣、屠杀兄弟、荒淫无耻。通览令书全 文,与当初废黜少帝刘义符令文的内容大致相类,都是些空洞的套话。
实际上,刘子业不但颇有政治才能,且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最能表现前 废帝政治才能的,就是处置戴法兴一事。要知道,戴法兴从孝武帝朝就已经 得势,而且得到辅政大臣的合作与支持,前废帝想要除掉他,不是仅凭下发 一道“圣旨”就能成事的,而是需要运用政治智慧。由于史书记载语焉不详, 我们已经不知道前废帝的具体做法,但是从戴法兴被杀后,前废帝专门下诏 敕慰巢尚之一事可知,在决定除掉戴法兴之前,前废帝首先是对戴法兴的 “恩幸”团体进行了分化瓦解,因为巢尚之也是当时有名的“恩幸”人物。 由此可见,前废帝除掉戴法兴、平定江夏王刘义恭之叛,都不是靠侥幸获得 成功的。
另外,前废帝在即位伊始,就下诏访问民情、宽徭缓刑,并废除了孝武 帝时期的一些不便于时的政策。如424年六月诏书,要求“详访民隐……宜 宽徭轻宪,以救民切。御府诸署,事不须广,雕文篆刻,无施于今。悉宜并 省,以酬氓愿。藩王贸货,一皆禁断”。七月诏书,“罢南北二驰道,孝建以 来所改制度,还依元嘉。”这些诏书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详细调查民间疾 苦,放宽徭役负担,减轻刑罚,供应皇家官府的物资一切从简,禁止宗室诸 王经商,罢废南北两条驰道,孝武帝时期所修改的制度,一切恢复到宋文帝
元嘉时期的旧制。永光元年(465)八月,前废帝又下诏搜访贤才,要求各地 向中央推荐各类人才。
所有这些行为,都说明前废帝不失为一位有相当政治才能的少年君主, 而不可能是一味的荒唐。至于前废帝的文化素养,沈约虽刻意叙述其荒唐以 掩蔽之,但仍无法完全抹杀,总算保留了作为史学家的一点史学良知,《宋 书·前废帝纪》就说:“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自造《世祖诔》及杂篇章, 往往有辞采。”
前废帝被杀以后,湘东王刘或做了皇帝,即宋明帝,这也是一位猜忌心 特别严重的皇帝。泰豫元年(472)四月,34岁的宋明帝驾崩,太子刘昱在 他的灵柩前即位,刘昱即后废帝,当时只有1〇岁。477年刘昱被杀的时候, 也只有15岁。
一个只有1〇岁的孩子当皇帝,没有独立执政能力,是可以确定无疑的。 后废帝从即位起,就成为权臣手中的傀儡,一举一动都不得自擅。所以,在 他被废杀以后,什么样的污水都可以泼到他的身上。
可是,毕竟后废帝年龄太小,一切大政方针都是控制朝政的权臣所制定, 后废帝既然没有能力亲政,自然也就不会犯“政治错误”。但是,废黜皇帝, 总得说出理由吧。于是,就从他小时候即有“失德”说起,把政变者所罗列 的后废帝“败德秽行”,用今天的话表述出来,就是:刘昱从五六岁时才开始 学习写字,但是贪玩、好嬉戏;喜欢玩爬竹杆的游戏,能够离地面一丈多高, 能在上面呆半顿饭的时间;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又开始喜欢打人,经常打身 边那些不听话的人;还喜欢赤脚蹲在地上;刚即位的时候,因为害怕辅政大 臣及皇太后,还比较能够约束自己,加元服以后,就渐渐不听管教了,经常 跑到皇宫外面去玩,有时候一天也不回来。
看,这就是后废帝的“恶行”!实际上,这些不过都是少年天性,实在看 不出有什么荒诞。但是,政变发动者总得有借口,所以,甚至连记忆力好、 双手灵巧等纯粹的生理现象,也被说成是“荒唐"。如史书就记载,后废帝 “凡诸鄙事,过目则能,煅炼金银,裁衣作帽,莫不精妙。未尝吹篪,夕不便 韵。”能够打造金银器皿、能够裁剪服装、能够很快学会吹奏乐器,竟然都成
为后废帝的“恶行”!
二、齐、陈“荒主”何其冤
南齐郁林王萧昭业,是以皇太孙的身份继承帝位的。萧昭业是文惠太子 萧长懋的长子,因为萧长懋死得早,昭业被齐武帝萧赜立为皇太孙。永明十 一年(493)七月,齐武帝萧赜驾崩,皇太孙即位。494年七月,尚书令、西 昌侯萧鸾发动政变,废杀昭业,时年22岁。
齐武帝对于这个皇太孙曾寄予厚望,他在遗诏中盛赞皇太孙“进德日茂, 社稷有寄”。为确保萧氏江山,齐武帝也为皇太孙安排了一个辅政班子,首 辅、次辅分别是竟陵王萧子良、西昌侯萧鸾,“内外众事无大小,悉与(萧) 鸾参怀共下意。”尚书省作为职务根本,由王晏、徐孝嗣联合执掌;军旅事 务,则由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瓌、薛渊等人负责。
在这些辅政大臣中,竟陵王萧子良醉心于文学,对权势地位不甚在意。 但是,西昌侯萧鸾却是一个猜忌成性、豺狼为心的人物。萧鸾是齐高帝萧道 成的哥哥始安王萧道生的儿子,按辈分,郁林王萧昭业还得喊他一声爷爷。 昭业即位之后,萧鸾根据遗诏,出任侍中、尚书令,政治地位仅次于首辅萧 子良。但是,萧鸾同时担任右军将军,掌握着宫廷禁卫军。萧鸾利用职务之 便,将尚书左仆射王宴、后军将军萧谌、射声校尉萧坦之等人,都拉到了自 己一边,这些人都是齐武帝萧赜器重的旧人,也是郁林王准备笼络的人物。 萧鸾此举,充分暴露了他的企图和野心。
在无奈之下,郁林王只能依靠身边的“恩幸”綦毋珍之、朱隆之(中书 舍人)、曹道刚、周奉叔(直閤将军)、徐龙驹(宦官,后閤舍人)等人,以 应对来自萧鸾的压力。但是,他们的力量远不及萧鸾所纠集的外廷势力,在 萧鸾将这批“恩幸”势力剪除以后,郁林王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 人”,只能作砧板上的猪肉,任人宰割了!隆昌元年(494)七月,萧鸾发动 政变,弑杀郁林王。
我实在不明白,郁林王怎么也会成为赵翼笔下的“荒主”。因为郁林王在
位时间前后不足一年,而且一直在辅政大臣的严格控制之下,根本就没有任 何的权力和自由。而且,郁林王在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杀过一个人,不像 刘宋的前、后废帝,多少还杀过一些大臣和宗室诸王。所以,郁林王的冤情, 比起刘宋诸“荒主”更甚一筹。不过,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所以,郁林 王的“恶行”同样被找出很多,如:极力铺张浪费,将齐武帝时攒下的几亿 钱很快挥霍一空;经常将贵重宝器任意打碎,以为笑乐;喜欢斗鸡,经常花 几千钱购买斗鸡;将齐武帝用过的御手杖截成数段,分给宫女使用;重用徐 龙驹等阉官小人;生活荒淫,与父亲的宠姬霍氏私通;纵容皇后何婧英参与 淫乱。
他们之所以要罗列郁林王的种种“恶行”,无非就是要说明:郁林王之被 废、被杀,乃是咎由自取、是天遣。
大概因为在众多“荒主”中最有政治才能,东昏侯萧宝卷所受到的污蔑 最多。在赵翼所列的“荒主”中,论罪状之多,东昏侯当属第一,吕思勉先 生已经指出:“南北朝时,史所言无道之主甚多,其胪举罪状,连篇累牍,犹 未有若东昏之甚者,然其见污亦恐最甚也。”吕先生还将正史为东昏所列罪状 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好弄而荒于政事;(2)四出游走;(3)宫室、服 御,恣为骄奢,因兴苛敛;(4)赋役严急;(5)不接朝士,乐近鄙人,群小 恣为威福。但实际上,这些多属污蔑之辞,退一步讲,这些行为,不独东昏 侯如此,可以说,南朝君主无一例外。
事实上,东昏侯不仅很有政治才能,而且感情丰富,也很得人心。东昏 侯刚即位的时候,朝廷内部先是有“六贵”把持朝政,接着又有萧遥光、萧 遥欣兄弟弄权谋反。而外部地方藩镇,以荆、雍势力为首,也时刻觊觎着皇 帝的宝座。也就是说,东昏侯即位的时候,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
东昏侯能够成功地诛除“六贵”及萧遥光兄弟,控制住中央政局,已经 表明他并非浑浑噩噩,而是有相当的政治才能。当然,东昏侯没能解决外藩 问题,最终败于萧衍。但是,那是因为萧衍所占据的荆雍地区,在武力上已 经全面超过下游的扬州地区,荆雍地区已经取代京口成为南朝新的武力渊薮,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谁占有长江中游的荆雍地区,谁就将成为南朝的新主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东昏侯的失败,是由当时的地缘形势所决定的,有一定的 必然性!退一步说,能够诛除“六贵”,夺回中枢控制权,对于一个年仅十八 九岁的少年来说,已属不易!
其次,东昏侯并不是一个凶残成性的人,而是一个能够节制情绪的性情 中人。吕思勉先生就说“东昏之性情,尚颇温厚”。从史实所提供的信息来 看,吕先生的判断是正确的,如:在平定萧遥光兄弟谋反的事变后,东昏侯 并没有穷加诛戮;再如,崔慧景败亡后,收得有朝野投给萧宝玄及崔慧景的 名单,东昏侯下令全部烧毁,并说:“江夏尚尔,岂复可罪余人?”意思就是 说,就连皇家都出现了江夏王萧宝玄这样的叛逆,怎么能够怪罪其他人呢?
正史之所以说东昏侯滥杀无辜,无非就是拿沈文季、徐孝嗣之死为说项。 事实上,沈文季、徐孝嗣之死,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都曾准备废黜东昏 侯而改立他人。作为一个皇帝,处死准备行废立大事的臣子,不是很正常的 一件事吗?
据《南齐书·徐孝嗣传》记载:虎贲中郎将许准是一个胆大妄为的将领, 也是徐孝嗣很亲近的人,他曾当面劝说徐孝嗣行废立之事。如果不是徐孝嗣 已经流露或表示了这个想法,许准又怎么敢如此明目张胆,劝说他干这种传 出去就会被灭九族的大事?不过,徐孝嗣认为废黜东昏侯用不着动用“干 戈”,只须等他离开皇宫出游的时候,关闭城门召集文武百官,“集议废之” 就行了。由此可见,徐孝嗣确实谋划废黜东昏侯,只不过他想采用“百官集 议”、不流血的和平方式而已。可是,徐孝嗣乃是一个多疑而少决的人,“虽 有此怀,终不能决”。结果,事情暴露之后,被东昏侯处死。
史书说到沈文季之死,认为“朝野冤之”,也就是说沈文季是冤枉的,理 由是沈文季井未参与谋划废立,“时东昏已行杀戮,孝嗣深怀忧虑,欲与文季 论世事,文季辄引以他辞,终不得及。”也就是说,当时东昏侯杀机已起,徐 孝嗣深怀忧虑,想和沈文季就此事商议对策,但是每一次都被沈文季顾左右 而言他。按照这个记述,沈文季与废立密谋自然没有关系。
但是,事实决非如此!据《南史·徐孝嗣传》,徐孝嗣被处死之前,对沈 文季的侄子沈昭略说:“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所说的“始安事”,指始安王萧遥光兄弟谋反一案,徐孝嗣的话明确无误,意 思就是萧遥光造反的时候,自己就准备响应,当时如果沈文季也赞同的话, 就不会有今天的遗憾了。这表明:对于萧遥光之谋反,沈文季是知情的,并 曾参与密谋,只不过他不像徐孝嗣那样明火执仗,但至少是采取了一种默许 的态度。单是这一点,就不符合君臣之义,就已经失去了为臣之道,就罪该 当诛!
说东昏侯并没有失去人心,也是有根据的。据《南齐书·张冲传》记载, 萧衍在襄阳起兵之后,张冲、房僧寄二人驻守郢、鲁二城,抗击强敌,当时 郢、鲁二城已被攻克,死者相积,但是没有一个人投降。当时人都把张冲、 房僧寄二人比作臧洪。
臧洪事迹在《三国志》卷七:董卓乱政的时候,鼓动太守张超起兵讨伐。 后来,在袁绍的保荐之下,臧洪出任东郡太守。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在雍丘 围攻张超,臧洪便向袁绍请求增兵,前往救援张超。但是,袁绍刚与曹操达 成协议,因此没有答应。结果,因为贻误战机,张超全家被曹操消灭。臧洪 因此与袁绍绝交。于是,袁绍派遣大军围攻臧洪,并派人劝降,但为臧洪拒 绝。在袁绍大军围攻之下,东郡陷人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困境。臧洪自知 不能幸免,就对属下将士说:“我自知必死,诸位不要和我一起受祸,你们就 在城破之前,带上家眷先走吧。”但是,全城将士百姓全都哭泣说,愿意和他 同生共死,决不弃城逃生。最后,袁军攻破城池,东郡城“男女七八千人相 枕而死,莫有离叛”。臧洪被俘之后,袁绍企图劝说他投降,但臧洪宁死不 降,慷慨就义。当时,袁绍帐下有一位书生陈容,是臧洪的同乡,看到减洪 被杀,就对袁绍说:“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 意!臧洪发举为郡将,奈何杀之!”惭愧之余,袁绍又将陈容杀死,陈容临终 前说道:“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当时有人就叹息, 袁绍一天之内连杀两位忠义之士,如何能够成就大业?
在封建道德观念的审视之下,臧洪就是“忠义”的化身,因为他是尽忠 于东汉王朝、尽义于前主人张超而死的。时人既然把张冲、房僧寄比作臧洪, 也就是肯定了他们的忠肝义胆。他们的效忠对象是谁呢?自然是东昏侯。除 了张冲、房僧寄而外,还有新蔡太守席谦,席谦镇守盆城,被陈伯之攻破城 池以后,坚决不投降,并慷慨陈辞:“我家世代忠贞,有死无二。”可见,东 昏侯并未失去人心,恰恰相反,许多忠臣义士甘愿就死,也不愿意背叛。
在赵翼所列“荒主”中,只有陈后主陈叔宝一人,基本算是名实相副。 魏徵在姚思廉所著的《陈书》“史臣曰”中,对后主迷恋女色、奢侈无度, 指责尤为严切。可这是有时代背景的。因为《陈书》乃是唐初官修八史之一, 特别强调史学的“鉴戒”功用,因此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常常 夸大其辞。实际上,女色与奢侈,为中国封建皇朝的通病,尤其在南朝,陈 后主的奢侈行为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陈后主之所以成为“荒主”,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是一个亡国之君。因为 照中国历史发展的一般逻辑来说,亡国之君多昏庸。不可否认,在陈朝亡国 的责任中,后主难辞其咎。但似乎也不必过多纠缠于此,“天下大势,分久必 合”,南北统一的大趋势早已呈现出来,南弱北强、南朝为北朝所吞并的形 势,到后主即位时,已经隐约可见。纵使后主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也不 过是把南朝气运再延长数年而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主的纸醉金迷, 只不过加速了南北统一的步伐罢了!
三、赵翼论点何其偏
根据上面的叙述,赵翼给“荒主”所列的罪名,我们可以概括为如下三 方面,一是所谓的“凶德”,即杀戮大臣、宗室、甚至弑君;二是所谓“私 德”,包括贪玩嬉戏、贪色荒淫、猜忌臣僚;三是重用群小,疏远大臣,以致 朝政混乱。实际上,这三个方面都经不起推敲。
先来看“凶德”,即杀戮大臣、宗室、弑君。
元凶刘劭、宋前废帝刘子业、宋后废帝刘昱、齐东昏侯萧宝卷,都诛杀 执政大臣及宗室诸王,元凶刘劭还杀害了父亲宋文帝。但是,如前面所述, 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把他们所进行的杀戮,与宋孝 武帝刘骏、宋明帝刘或、齐明帝萧鸾等人作比较,就更加是小巫见大巫了。
对于刘宋皇室的骨肉相残,赵翼曾以“宋子孙屠戮之惨”为条目加以叙 述,我们就先来看看赵翼的统计数字。宋武帝刘裕一共7个儿子,长子即少 帝刘义符,次子刘义真,都是被辅政大臣徐羡之等人废杀;第三子即宋文帝 刘义隆,死于元凶刘劭之手;第四子彭城王刘义康,系宋文帝赐死;第五子 江夏王刘义恭,死于前废帝刘子业之手;第六子南郡王刘义宣,因为“谋反” 被孝武帝刘骏所杀;只有第七子衡阳王刘义季,喝酒醉死,算是善终。
宋文帝刘义隆共19子,其中:第15子刘休业、第]6子刘休倩、第17子 刘夷父三人早卒,第5子庐陵王刘绍、第7子建平王刘宏善终,第9子晋熙王 刘昶逃亡到北魏,第3子刘骏即孝武帝,第11子刘或即宋明帝,其余11人皆 不得善终。长子“元凶”刘劭、次子始兴王刘濬、第4子南平王刘铄、第6 子竟陵王刘诞、第9子武昌王刘浑,都是死于孝武帝刘骏之手;第8子庐江 王刘祎、第12子始安王刘休仁、第19子刘休若,死于宋明帝之手;第14子 海陵王刘休茂、第18子桂阳王刘休范,死于萧道成之手。
孝武帝刘骏共28子,其中夭折10人,被前废帝刘子业杀死2人,其余 16人全部死于宋明帝刘或之手。
从上面所列可以看到,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或所杀的皇室成员,比元 凶刘劭、前废帝都要多,而少帝刘义符、后废帝刘昱根本就没有杀过人(当 然,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来得及动手)。孝武帝、明帝杀戮宗室、屠害大臣,不 但人数比起“荒主”要多得多,而且手段更残忍。他们的杀戮完全不问是非, 只凭怀疑或猜测,就毫不迟疑的启动杀机,如:沈怀文对孝武帝忠心耿耿, 却仍不免一死;颜竣在讨伐元凶刘劭的战役中,曾于孝武帝卧病的时候,代 理军机事务,但最后还是被赐死,尤其不堪的是,在赐死之前,先将他的双 腿打折。再如,大明三年(459)孝武帝猜忌竟陵王刘诞,派遣大军围攻广陵 (今江苏扬州),广陵被攻破之后,孝武帝竟下令屠城,城中凡五尺以上的男 性公民全部斩首,一下子就死了几千人,同时还把城中的妇女当作“军赏”, 分赐给屠城有功的将领。
宋明帝刘或猜忌好杀,更甚于孝武帝。在他即位以后,不仅宗室诸王人 人自危,外姓大臣也是人心惶惶,《宋书》本纪上说他“忍虐好杀,左右忤 旨,往往有斫刳断截者”,就是说刘或杀人,不会让人痛痛快快地去死,而是 经常使用钝刀慢慢地砍、刮,或者是砍成好几段,总之,让人受尽折磨后才 死去。刘宋皇室成员死在宋明帝手中的最多,即使是毫无政治野心,或者与 他关系亲密,也不能免于一死。如建安王刘休仁,与宋明帝关系“素厚”,但 宋明帝还是将他杀害,杀完之后还抹着眼泪对别人说:“我和休仁年龄差不多 大,从小就在一起玩,在我讨伐前废帝刘子业的时候,他还立有大功。可是, 想来想去,我还是得把他除掉。在他死后,我一想起以前的情景,就会心 痛。”当初帮助他夺取帝位的大臣、“恩幸”也多数不能幸免,如袁顗、徐爰、 吴喜、王景文等人。尤其是王景文,他是宋明帝王皇后的哥哥,是一个整天 谈玄说理的名士,对于政治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宋明帝出于猜忌还是 杀了他,在杀王景文之前,还对他说:“与卿周旋,欲全卿门户,故有此处 分。”意思就是说,我和你相处的很好,现在杀了你,是为了你好,是为了保 全你的家人。看,杀一个人还是为了他好!
齐高帝萧道成自然也是双手沾满了鲜血,不过,他杀的是刘宋皇室,是 为了夺取皇帝宝座。宋齐易代之际,萧道成先后杀害了6位刘宋宗室诸王, 其中包括后废帝刘昱、宋顺帝刘准。正是鉴于刘宋皇室自相残杀的危害,他 在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齐武帝萧赜,要他以刘宋皇室自相残杀为前车之鉴, 如果不是刘宋皇室自相残杀的话,其他家族是不会有可乘之机的。萧道成 死后,齐武帝总算还能克制自己,基本没有杀戮宗室。但是,齐武帝死后, 萧齐皇室终于不免蹈常袭故,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活剧就开始了。其中, 齐明帝萧鸾更是一个变态的杀人狂,在嗜血杀人方面,比起宋孝武帝刘骏、 宋明帝刘或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宋皇室手足相残,宋文帝、孝武帝、前废帝、宋明帝等人都有份,但 是齐高帝、齐武帝的众多儿孙,却是齐明帝萧鸾一个人杀的。所以,就杀人 而言,齐明帝萧鸾是当之无愧的杀人魔王。赵翼曾就此评价萧鸾:“其惨毒自 古所未有也”!齐明帝萧鸾本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 了,是叔叔萧道成把他抚养成人,史书上说萧道成对这个侄儿“恩过诸子”。 在齐高帝、齐武帝两朝,萧鸾都身居要职,齐武帝萧赜临终前,还特意安排
他做辅政大臣,希望他辅佐郁林王萧昭业。
齐高帝、齐武帝两朝对萧鸾都是大有恩德,按照人情常理,萧鸾应该感 激才是。但是,萧鸾却是一个犲狼为心、刻薄寡情的无义之人。他在辅政不 久,就废杀郁林王萧昭业,而改立海陵王萧昭文。几个月后,萧鸾干脆又把 海陵王废杀,自己做了皇帝。萧鸾在当上皇帝之后,更是放开手脚,对宗室 诸王大开杀戒。
根据历史记载,齐高帝萧道成共19子,其中长子齐武帝萧赜、豫章王萧 嶷、临川王萧映、长沙王萧晃、武陵王萧晔、安成王萧嵩、始兴王萧鉴等七 王死于萧鸾之前,另有四人夭折之外,其余8王都是被萧鸾杀害;齐武帝萧 赜共23子,其中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早死、竟陵王萧子良善终、鱼腹侯萧子 响在齐武帝时因犯罪被杀,另有四人夭折,其余16王全都死于萧鸾之手。另 外,竟陵王萧子良有两个儿子萧昭胄、萧昭颖,也是被萧鸾所杀。据统计, 齐高帝、齐武帝的儿孙中,只有豫章王萧嶷到梁朝时还有后代,其他人都已 经绝后了。由此可见,萧鸾杀害宗室成员,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
萧鸾为什么如此丧心病狂地屠杀亲属?除了他的精神变态之外,还在于 他的帝位本来就不是正道得来的,再一个就是他夺位之时,儿子们都还年幼, 而齐高帝、齐武帝的儿孙们已经成长起来。为了杜绝后患,而将高、武子孙 屠杀殆尽。
萧鸾屠杀诸王,手段之残忍、时间之选择,都与众不同。如,他特别喜 欢在夜里杀人,每当选择好杀害对象以后,就在当天夜里派兵包围其住宅, 或直接用斧子砍开大门,或直接推倒院墙,与强盗土匪没有什么K别。而且, 萧鸾在每次杀人之前,总是要双眼流泪、声音呜咽,这大概就是我们所常说 的“猫哭耗子”吧。如:桂阳王萧铄有一次在朝会之后,对人说:“我前几天 看到皇上流涕呜咽,鄱阳、随郡二王就被诛杀了。今天我又看到他流泪了而 且面有愧色,该不是我的死期到了吧? ”果然,当天晚上萧铄就被杀害了。萧 鸾杀害宗室,就连哺乳中的婴儿也不放过,有时甚至搞集体屠杀。如有一次 他让太医熬制毒药,并准备好几十口棺材,然后命令士兵将宗室诸王及其亲 属集体押送至尚书省一起毒杀。
由此可见,论杀戮之残酷、杀人之众多,赵翼所列的“荒主”根本就赶 不上宋孝武帝、宋明帝、齐明帝等君主。那么,指责这些年轻皇帝为“荒 主”,不是太牵强了吗?退一步说,封建朝代因争夺权力而互相残杀,本属平 常之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封建宫廷就是屠宰场,无论谁杀谁,本无是非之 别。所以,以诛杀宗室、大臣的事实为“荒主”定性,缺乏说服力。
再来看“私德”,即所谓贪色荒淫、贪玩误事、猜忌臣僚。
其实,这一点乃是封建君主的通病,不只“荒主”如此,所谓的明君也 无一例外,更何况“荒淫、猜忌,为江左不振之大原”。以此立论,则南朝皇 帝莫非“荒主”。就我看来,比起这些“荒主”,那批成年皇帝更加不堪。赵 翼曾以“宋世闺门无礼”为题,讲述刘宋宫廷的淫乱情况。实际上,宋、齐 两朝在这方面差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宋、齐两朝的皇室出身社会下层,文化 素养较低,因此宫闱之乱、乱伦奸通屡见不鲜。
就实际情况来看,这批年轻“荒主”的荒淫程度,也是不及那些年长君 主的。孝武帝刘骏就是一个“门庭无礼”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经常在母 亲路太后那里和嫔妃们做爱,根本就不回避,以至于“人间咸有丑声”,也就 是说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南郡王刘义宣是孝武帝的六叔,后来因为“谋反” 被杀。可是,刘义宣为什么“谋反”呢?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帝又与南郡王 义宣诸女淫乱,义宣因此发怒,遂举兵反。”可见,刘义宣“谋反”主要是不 堪忍受孝武帝对自己女儿的侮辱,要知道他们是血缘关系很亲近的堂兄妹呀! 刘义宣“谋反”被压平以后,孝武帝又暗中把他的女儿纳人后宫,假冒姓殷, 拜为淑仪。宋明帝刘或的荒淫无度,比孝武帝丝毫不逊色,他经常在后宫宴 会上,让嫔妃集体裸舞,还让大家围观评论。每逢这种场合,王皇后总是以 扇障面,这时候宋明帝就会十分生气:“宫廷外面这类游戏很多,现在大家一 起欢乐,你为什么不看?”王皇后说:“取乐的方法很多,哪有让姑姊妹聚在 一起,让妇女裸体来找乐子的?据我所知,外面并没有这样的取乐法子。”宋 明帝更加气愤,直骂她败兴。
实际上,不仅宋孝武帝、宋明帝荒淫成性,就是号称有为之君的宋文帝 刘义隆、齐武帝萧赜等人,在这方面也有问题,更不用说其他皇帝了。
至于说到猜忌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的猜忌心就十分严重,扶持他上台的 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等人先后被杀,彭城王刘义康被赐死,都是宋 文帝猜忌心所造成的,尤其是檀道济,他只是一个头脑简单、毫无政治野心、 只知道以性命拼杀疆场的武将,宋文帝却将他杀害,难怪檀道济死前说出了 “乃汝自坏万里长城!”檀道济被杀,最高兴的莫过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因 为最让太武帝头疼的刘宋将领就是檀道济!
不过,宋文帝的猜忌心还属于正常范围,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或、 齐明帝萧鸾则是南朝猜忌心最重的三个皇帝,他们的猜忌已然到了变态的程 度。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病态的猜忌,怎么会怀疑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甚 至是哺乳中的婴儿也要“谋反”呢?!
第三点,重用小人的问题。事实上,南朝君主好言吏事,好用寒人,乃 是南朝政治的一个共有现象,而这一直就是所谓士大夫攻击的口实。毋庸讳 言,这些“荒主”的身边,都有一批驱走小人,即正史所谓的“恩幸”。但 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齐武帝、齐明帝等,也都是使用“恩幸”的 好手。
我们可以具体考察一下南朝正史中“恩幸”。据《宋书·恩倖传》,刘宋 著名“恩倖”有: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徐爰、阮佃夫、王道隆、于天 宝、寿寂之、姜产之、李道儿、杨运长。据《南齐书·倖臣传》,南齐著名 “恩幸”有:纪僧真、刘係宗、茹法亮、吕文显、吕文度„
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一直就是孝武帝刘骏的人,他们在政治上得势, 完全是孝武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如史书上就说“世祖亲览朝政,不任大臣, 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虽出侍东宫,而意 任隆密。”意思很明白,孝武帝处理朝政大事,不喜欢委任士大夫出身的外廷 大臣,但是又不能缺少可以信赖的“心腹耳目”,于是特别重用戴法兴,即使 在戴法兴奉命侍奉东宫太子(即前废帝刘子业)时,仍然受到孝武帝的特别 信任。后来,戴法兴成为前废帝的辅政大臣,就是孝武帝本人的安排。怎么 能够说是出于前废帝的重用呢?戴明宝则是先追随孝武帝,后来又成为宋明 帝的心腹。徐爰则是宋文帝提拔起来的,后来成为孝武帝信任的近臣。阮佃
夫在宋文帝元嘉时期,就跟随宋明帝,后来在杀害前废帝的政变中,阮佃夫 纠合于天宝、寿寂之、姜产之、李道儿、王道隆、杨运长等人,是立有大功 的,并在其后的论功行赏中封侯,他们在宋明帝时候都有很大权力,史书上 说:“时佃夫、王道隆、杨运长并执权柄,亚于人主。巢、戴大明之世蔑如 也。”意思就是说,阮佃夫、王道隆、杨运长三人的权力,仅次于宋明帝,就 是孝武帝时期的戴法兴、巢尚之等人也比不上。他们后来都被宋明帝选为后 废帝的辅臣。
由此可见,恩倖在刘宋政治舞台上之崛起、活跃,主要是由孝武帝、宋 明帝二人造成的,沈约在《宋书·恩倖传》后面的“史臣曰”中,在评论 “恩幸”时说道:“世祖之泥滞鄙近,太宗之拘挛爱习,欲不纷惑床笫,岂可 得哉?”沈约将刘宋恩倖问题只归因于孝武帝、宋明帝,应该说是卓识。
南齐的情况也差不多,如纪僧真在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两朝都很 有权势,萧道成篡夺刘宋江山,纪僧真可以说是元从功臣,最后萧道成的遗 诏也是交给他掌管的。齐武帝对纪僧真尤为欣赏,曾说:“人何必计门户,纪 僧真常贵人所不及。”刘係宗也是萧道成的元从功臣,废黜刘宋后废帝的命 令,就是他奉命起草的,萧道成勉励他说:“今天地重开,是卿尽力之日。” 一直到齐明帝萧鸾时,刘係宗都很得势,齐明帝还曾贬抑士大夫,说:“学士 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刘係宗足持如此辈五百人。”茹法亮在刘宋时,曾 凭借投靠阮佃夫而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后来成为齐武帝萧赜的心腹,进 人南齐后,先后受到齐武帝、齐明帝的重用。吕文显、吕文度二人,情况也 都是差不多,他们基本上都是在齐武帝、齐明帝时活跃于政治舞台。
“恩倖”是南朝政治史很有特色的一个大问题,他们为什么能够兴起、并 活跃于南朝的政治舞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东晋以来的门阀士族已经走上 下坡路,他们的执政能力已经渐渐退化,无法满足运转国家机器的需要,这 是“恩倖”崛起的大背景。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恩倖”势力的一 度空前膨胀,与君主的纵容扶持有很大关系。而就史实所提供的信息来看, 南朝“恩倖”势力最为嚣张的时期,并不是“荒主”当政的时候,而是在宋 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齐明帝等“有为”之主的统治
时期。这是因为,“恩倖”的本质不过是依附于皇权的寄生物,皇权是它们的 权力之源,离开皇权他们便成无源之水。
基于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以“重用小人”为借口,来指责这群少年皇 帝——“荒主”呢?
最后,我们再从传统道德评判的角度,说一下赵翼论点的偏颇之处。
何谓“荒主”?荒唐君主之谓也。我们不是经常会说,少年轻狂,最容易 荒唐,的确,赵翼所列的7位“荒主”无一不是青年皇帝。看来,在赵翼眼 中,只有年轻人才会犯错误、才会荒唐孟浪。但史实表明,赵翼的这个价值 取向是有问题的,论荒淫、论残暴,这批年轻的“荒主”,都不及那些已经成 年的皇帝,如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或、齐明帝萧鸾,他们才是真正的昏 君暴主。如果说这批年轻的“荒主”只是少不更事的荒唐,毕竟还有改过的 可能,因为他们都还有“可塑性”,而这些成年皇帝的行为,则是一种病入膏 肓、不可救药的荒淫残暴,他们猜忌成性、豺狼为心、杀人嗜血,才是真正 的“荒主”昏君!
我们不仅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赵翼得出“荒主”的评判?说到这 一点,我们不能不说到中国的传统道德评价。可以说,正是中国传统的道德 评价标准,让这群年轻的皇帝戴上“荒主”的“桂冠”。因为依据中国传统 道德评判的逻辑,大凡被废黜或亡国之君,往往就是昏君的代名词。黄仁宇 就曾通过对宋前废帝刘子业、齐东昏侯萧宝卷以及南朝社会的评点,对传统 道德评判的逻辑进行了质疑,他说:“南北朝有时也被一般作家写成一段士气 消沉,人心不古的时代。宋前废帝刘子业为姊山阴公主置面首30人。齐东昏 侯萧宝卷凿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同样被斥 为无道,也同样被称为这纷乱时期代表。还没有提及的则是他们都是20不到 的年轻人,生长深宫,事实上又无从发挥传统帝王的功能,而两人又相继被 弑后在历史上担待千古罪名。有正则必有反,这样看来,他们既已永远的 称为废帝昏侯,可见得传统道德观念并没有因为长期的政治分裂而全部淹 没……”的确,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本来不应以成败论英雄,但千百年来, 我们却一直都在用这种眼光审视南朝的历史。或许,现在该是反思的时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