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读书是放松身心的休憩方式

 江山携手 2018-07-04

 有一位女教师深有感触地对我说,读书是一种积极地放松身心的休憩方式。她说,当给怀中的婴儿喂完奶之后,当忧虑完考试成绩、入际关系、柴米油盐、工资奖金、职称房子之后,当批改完一叠又一叠的作业之后,当填写完那些不得不填的表格之后,当你把沉重的体检表悄悄放入抽屉之后,打开书柜;轻轻拭去书卷上的灰尘;捧起书,与依然活着的那些伟大灵魂对话,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思想穿透苦难,让书籍圣洁的光芒照亮我的陋室,照亮我灵魂的王国。那遍布都市和贫穷山村的点点光芒融合在一起,便是祖国教育交响乐的华彩乐章,便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与希望!我也感觉到,在现实与梦境的撕扯中,在物质与精神的较量中,我常常感到内心会如风干的鱼一样,没有了一点水分,只剩下一身的鱼腥味。这时候,读书是能够替我去去腥的一种最佳方式。不管人世如何喧嚣拥挤,动荡不安,有一个好处所,永远可以成为一间与尘嚣隔绝的小屋,或成为 避风港。你可以躲进去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独自面对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把烦恼和焦躁忘记得干干净净。这个好处所小屋避风港便是书。忙碌一天后,房里灯光晶莹而温暖,静卧于床头,桌上香茗一杯,手中好书一卷,此时便是人生最快乐悠闲的时刻。有人说:读书不能确定人生的长度,但能增加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决定人生的起点,但能延长人生的终点。博览群书,不出门就走遍大千世界,不出门就访遍世界名人。当我们心力交瘁、躁动不安抑或沮丧空虚之时,我们走进书斋,打开书本,亲近书香,它可以让人忘记一切忧愁烦恼,让人尽情地在书海中畅游,便会成为你尽情驰骋的博大世界,成为你畅游不尽的宽阔的海洋,人的心灵会得到至真至善至美至纯的陶冶,获得许多知识。我在读书中也体会到,书里有丰富的世界,一读书便忘记了一切,自己完全成了书中的主人。书中的缕缕清香会使人融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在体味历史的博大中,在感受美文的韵味中,在思悟哲学的精深中,静静地净化灵魂,让生命在安详自由的状态中飞越时空和跨越无际,轻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或忧或怒,或喜或悲,都是情不自禁。有时读着读着,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有时被书中的情景感动,泪水不知不觉就滴落在书页上。我对书近乎痴迷的态度,其实只是万般皆非所爱,只此爱好而已。两耳不关纷纭事,一心只求人间未见之书,晨昏忧乐能与书卷相亲,在山石嶙峋的人生道路上,无需非得要面朝大海,等到春暖花开,我的心里已经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浓得化不开了。无数代哲人和智者在书中描绘创造的那些博大的世界,总是万紫千红满地春。从好书中流露出的感情,闪烁着的思想,会像墨彩一样浸染我的心胸。这样的色彩留在心灵中,无论如何也不会消失,它们已经和我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没有任何力量能驱除它们。至今,读一部好的书籍,我都会有别样的感觉。无论是否是偶然阅读,还是慕名寻得芳菲,只要给予了关注,总会有所收获。的确,读书是一个过程,这其中或许哪一字使你灵感突来,文思泉涌;或许某一词藻使你矛塞顿开,迷雾陡散;或许哪一名言警句,引发你对人生的思考……血液会膨流,情绪会兴奋,甚至变得一点异常起来。有时候天真的象个孩子,欢天喜地,手舞足蹈;有时候悲凉起来象是失利的商人,喜忧忽转,一抑三叹;有时候开心喜悦的象是偶得心仪久时的宝贝,欢欣鼓舞,爱抚有加。我是一个性情单一,执著理性的人,也会久久回味细品其中,即便是在忧郁的时候也绝对抵得上一杯浓香的绿茶美酒;我又是一位性情丰富,情感细腻,善思怀想之人,会瞬间放飞思绪,蓝天白云,江湖河海,山峦原野,神游驰骋。读书能使人知俗而求雅,故有大丈夫坐拥书城何须南面百成之慨。读书,就是在经受社会文化的洗礼,好书可修身、可铭志,可以改变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落实在人头,无非在于一种素养或者精神。读了好书,也就从外界上供给了提高和优化自己的可能。一部好书就是尘世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光人类历史的路径。读一本好书,如饮醍醐,渐渐成熟的心灵,似乎与书中的智者心灵相互感应,渐渐地抹去了浮躁,淡化了功利,颐养了灵性,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处乱不惊,坦然处之。好的书真比啜饮琼浆玉液,百读不厌。我博览群书,一双冷眼,两条忙腿,一颗温润的而清澈的心灵,独立思考的脑袋,方可不盲从,不趋时,不随俗,不沦为一具空皮囊。当然,我与世间大多数人一样是凡夫俗子,行的是引车卖浆者流之俗事,有太多粗鄙,太多茅塞,太多俗气,但这种本性并非下流的水性,亦非砸到牛顿头顶之苹果的往下坠的物性。我,一书在手,顿觉有一逸兴飞扬之我脱离了尘俗生其间之真我,神游古今,纵横万里,在或与老、庄探讨人生,或与墨翟谈论兼爱,在或与太白论诗斗酒……读到酣处,竟致真我如酒醉般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拍案叫绝。然而一放下书本,回到现实,我们立觉浊臭逼人而来,不得清逸。于是乎,兴之所至,随手拿起一本书便读,继续偏安于高尚的精神世界。

读书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人生绚丽,知者不惑。正如高尔基所说: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阅读,是一种让平日的喧嚣浮华沉淀下来的很好的方式,像清清河水舔舐着绿岸一般,浸润着人的内心。喜欢读书的人都比较善良、纯真、热爱生活,心中有梦。他们敏感细腻,所以常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富有想像力,喜欢将有感染力的美丽的文字和图画放在一起,像混合的果汁一样,调配出另一种不同寻常的氛围,然后,品尝这种氛围和感觉,这是一种属于自己的单纯宁静美好的快乐;阅读,是一种沟通,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阅读,是一种明悟,无论是家存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真草隶篆,无论是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无论是百家经典还是大众俗语,没有阅读便没有睿智、没有深邃、没有长袖阔带的文气、没有风流倜傥的洒脱。所以,珍惜阅读,便是珍惜美好。阅读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阅读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愁;阅读如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阅读如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阅读可以把人带入另一种境界,让贫乏者富有,空虚者充实,卑琐者高大。孔子的韦编三绝,宋糠的寒日抄书,刘秀的手不释卷,李密的牛角挂书,好像是读书人编出来的故事一样,陌生而又遥远。其实,如果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书里面的世界同样精彩无比。鲁迅笔下的阿Q,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这些人物何尝不是变相生活于我们的周围?如此一想,人生也变得戏剧化起来,生活亦有趣了几分。俗话说,知足常乐。孔子曾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贫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孰得孰失,孰幻孰真,达人当自辨之。”“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书读五车,才分八斗,未闻一日清闲。在无奈中吟诵或听读一些中国古典诗词,这些诗词大多是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们的咏唱,或激昂豪放,或悲怆凄婉。这些词诗,成为我排解内心复杂而又难以言状的愁绪的一种情感寄托。其实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得的是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使自己不至于沉陷于日常凡事琐节所带来的烦恼之中,通过读书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充实高尚的精神活动中享受到一种特别的欢乐。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我要说,坚持读书可以养心,可以锦绣胸怀,可以使人的精神生活永远充实,可以使人的心情永远拥有一片绿草地,对书籍的品味和领会充实了平凡的生活,眼界在开阔,精神在成长,襟怀和气量在增长。对生活的认识和领悟在加深。纵观历史,有多少英雄、伟人都曾失落彷徨?一个平凡的人,跌倒后又何必沉沦于悲苦?擦干眼泪,轻轻对命运说:别想把黑暗放在我面前,太阳早已种在我的心灵。生活需要的就是此等气度!我也深深体会到,读书让我的眼睛发出智慧之光,去发现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读书让我们的头脑燃起智慧之火,战胜困难,扫平一切;读书让人们怀着真诚的心和博大的爱,热爱一切,珍惜一切。在我心中,不读书的人生,肉体上虽是活着,精神上却是死寂凝固的状态。而只要有书读,即使老死将至,也一定是不空虚、不落寞的。我这半辈子算是被书惯坏了,有点遗憾,并不后悔。套用陆蒋说他是无诗三日却堪忧这句诗,我是无书三日却堪忧。只要隔一段时日不读书,就有一种负罪感,甚至觉得自己在慢性自杀,精神上顿觉空虚无聊。当然社会上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把读书看得很淡漠,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读书让我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恬然平静,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和美丽。读书,往往把人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纷扰的世界使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的灵魂充实和精神生长,构建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读书鼓励我们用别人的故事来补充自己的生活经历,也鼓励我们用别人的体验来扩展自己的精神边界。所以,我读书仿佛都是在造访自己的另一种人生,甚至,阅读还可以使我们经历别人的人生,分享别人的伤感。有一次,我读李白在公元742年游历东晋名士谢安旧处后写下了著名的《东山吟》: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这本是李白的个人感叹,但自从这首诗流传以来,李白的慨叹就一直被无数的人所分享。是啊,当年那如花似玉的他妓已化作古坟荒草,但今朝如花月我妓呢,百年之后,还不照样成为一堆古坟荒草供后人缅怀?无论你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是贩夫走卒、乞丐傻瓜,结局并无二样。我由此想来,一种旷世的悲凉就会油然而生。大诗人李白那惊天动地的怅然,使我也在阅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了一回。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命中寂寞的时间变成巨大的辰光。我是热爱生命的人,认为读书的真实味道就是心中对生命真谛,人生意义的探索、追寻和感悟。读一篇美文,如醍醐灌顶,是感官到心灵的高度享受,抹去了浮躁,淡化了名利,颐养了灵性,超然了生命。人生在世,生活里的痛苦是难免的,可是,只要我们用阳光的眼睛看待世界,这世界就一定充满了灿烂的阳光。生活是公平的,不委屈、不虚伪才能握住自己的幸福,才能将日子过得清澈如泉。记得《基度山伯爵》的最后一句: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希望做人,要做个参透了大智慧的人。好好活着,开心活着,品味人生,视学如命,享受读书的乐趣,善待生命的宝贵……我还认为,人不怕痛苦,只怕丢掉刚强;人不怕磨难,只怕失去希望。只要把经历的风雨看作是生活的一个新尝试,一次新挑战,一种对生命的磨砺,就能感悟到:吃苦就是吃补。自古英才多磨难。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却不贪图富贵安逸,独处陋室;颜回家境贫寒,屋设破陋,却自得其乐,孔子赞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莫扎特不留恋为皇室御用乐师,辞职重返民众之间,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磨难对人而言,是一种心志的历练与灵魂的洗练,它能够成就一个人卓绝不凡的操守与坚忍不拔的意志,从而得以担当大任。因此,生处逆境并非坏事,重在如何用心面对。只要学会放下,承担与超脱,必能离苦得乐。因为积极的人,永不以苦为苦,而真正的磨难是来自内心的软弱与逃避。天地一舞台,人生一出戏。只有从人生经历中体会到的感悟才是最深刻的,只有从感悟中凝结的精华才可能成为经典,只有发于胸臆的乐声才是最能打动人的,而我们的人生更需要一曲华丽的乐章,奏出属于自己特有的人生之歌。因此,我把磨难看做人生的一种财富来坦然面对。在顺逆错杂的人生旅途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坠入苦楚的泥潭中。当遭受磨难之时,就自我期勉,真诚面对。真正做到提得起放得下,则磨难的阴霾可立即消散,生活便会充满温暖与幸福。这时也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比生活更充实,更生动的了。所以,笑傲磨难,刻苦读书那是属于人的一笔财富。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我真庆幸,我不算太晚地发现了:读书让人发现远方,给人以真实的快乐,读书可使人更加热爱生活,读书使在自己的人生外,又好像度过了另外的人生。不读书的人,天和地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辈子;读书的人,天和地是广阔的,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虽然说,读书、教书、写书确属枯燥之业、苦行之僧,然热心一系,乐在其中,享受持久的快乐。三雨笔,三雨舌,三尽报纸;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何等境界,何等快哉!金钱、权力何所羡?我觉得把读书、教书、写书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实际上是自己生命的延伸、灵魂的升华。所以,我骄傲地高歌:读书是福,教书是幸,写书是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