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

 自华居 2018-07-04

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


诗中“博山炉”指的便是香炉。“博山炉”一名之由来,乃据秦汉时的传说:“东方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三座仙山即为“博山”之意。博山炉的诞生源于古人对仙界的向往与幻想。

博山炉出现在汉代,是西汉时期人们熏香常用的香具,可用来熏衣、熏被、除臭、避秽。当时的材质主要为青铜器和陶瓷器,明代开始出现琉璃制品。

博山炉盛行于两汉与魏晋时期。后来,这种炉盖高耸如山的博山炉逐渐演变成香炉的一个固定类型。后世历代都有仿制,并各有变化,留下各式各样的博山炉。

虽在博山炉之前已有熏炉,但都不似博山炉,特点鲜明,广泛使用,影响久远,所以人们也常将博山炉推为香炉的鼻祖,并常把“博山”、“博山炉”用作香炉的代称。


博山炉的设计,是由山峦层层交叠而成。炉盖高而尖,上面镂雕峰峦、云气,正是象征“三座仙山”的意境,并于炉盖上再刻画人物及异禽珍兽。底部的炉柄既便于挪拿,又阻隔了炉内高温向下的传导。

它并不像一般的炉,香烟是直接向上出烟孔利用山势的层层交叠,多开在曲折隐蔽之处,平视时不见其孔隙,炉腹内焚香时,袅袅香烟从层层镂空的山形中高低散出,缭绕于炉体四周,加之水气的蒸腾,宛如云雾盘绕海上仙山,呈现极为生动的山海之象。

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博山炉”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扬与兴盛,博山炉逐渐转变为佛教礼佛的供养物。于是,人们把博山炉刻在佛像上,代表着对佛一种尊重供养。

 

两千年香炉之首,历代文人雅士的清玩之物,取博山之形,铸琉璃之身。完美复刻,匠心再造,与博山炉再续千年缘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