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沟通有助于信任?

 峥波 2018-07-05

我们很关心「信任」,因为信任是共识的前提,共识是协作的基础,而协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近在思考「信任」时,发现「沟通」的方式方法是一个关键,因为信任首先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彼此信任或者不信任,都与沟通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除非一方或者双方出于恶意根本无法达成信任,否则原本无恶意的双方如果无法达成高度的信任,需要检讨沟通双方沟通的方式方法。

关于沟通与信任之间的关系,最近有如下收获,与大家分享:

Apple内部如何沟通?

Apple不仅产品好,而且内部管理也令人称道。因为Apple的保密文化,Apple的管理机制不为人所知,这一点与Google甚至微软不同 —— 有很多书籍探讨微软、Google的内部管理。比如我最近在看的一本《How Google Works》(重新定义公司),就非常值得推荐,书的领衔作者正是Google的前CEO。

前两天和一个原来在Apple工作的朋友聊天,了解了一下Apple内部沟通的原则,其核心方法包括两点:

第一,站在「说者」的角度,要运用Fearless Feedback」原则,直译为「无畏沟通」,基本要点如下:

如下图所示,沟通按照(积极-消极,「消极」即负面反馈)与(笼统-具体)两个维度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A(积极且笼统 选择合适的时机用)

B (积极且具体 推荐,适合当众)

C (消极且笼统 不推荐)

D (消极且具体 推荐,1对1时使用)

按照这四象限,你就知道该如何给人提意见建议了。沟通的点最好非常具体,如果是正面的反馈(比如「这份周报写得非常好!应用了OKR方法,非常具体,体现了执行力」),可以当众讲;如果是负面的反馈(比如「这个设计不妥,字体不符合公司的设计原则」),最好一对一私下讲。当你能掌握这个原则,你们的沟通永远是有效的,而且增进双方信任的。

如果是特别笼统的,模糊的正向反馈,比如说「你挺好的」、「做的不错」,效果很一般,慎用。如果是特别笼统的,模糊的负面反馈,比如说「你很差劲」、「你怎么这么笨」,最好不要用。这种反馈对于双方的信任是「大杀器」,直接可以把你们的关系拉到冰点。

第二,站在「听者」的角度,只要把握一个原则,任何时候都要做「积极意图的假设」。即相信「说者」出于善意,出于做事的原则来和你沟通。这个方法听起来容易,但是能做到没有那么容易,我们下面会说到。

没有什么比直接沟通更有效

直接沟通是最容易达成信任的,对于这一点,我最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碰到一个情况,公司内 A 和 B 两人都处于关键岗位,而且共同为某个产品特性负责,但是发现他们之间的直接沟通比较少。在项目会上,当他们谈到某类问题时,彼此都有各自的观点,虽然不是「针锋相对」,但是能看得出来「不合拍」。

A 同事找到我,寻求更多的支持,他的出发点很简单,一定要把这项产品特性搞好,对最后的产品非常关键。但他所需要的资源其实有赖于 B 的团队。A 同事希望能在管理层拿到一把「尚方宝剑」,让他可以调动资源。我觉得其出发点正确,但这个资源我也无法调动。于是我去找了我的老板,听他的意见。

他沉思了一下说,这件事情如果直接给 A 尚方宝剑,短期看起来有好处,但长期只会把事情搞砸。他建议还是推动 A 和 B 两人直接沟通。我也觉得有道理,于是找到 A,说了我们的观点。

我强调了我们对于这件事情的一个「终极认知」,即他所关心的这个产品特性,最终能达到的效果,取决于一件事情:A 和 B 他们二人之间「交集」的大小。如果二人之间的交集越大,那么这件事情最后结果一定会很好;反之,如果二人交集很小甚至为0,这件事情最后结果一定很差。

今天早晨刚到公司,A 同事就来找我说,刚才和 B 同事已经聊了,效果非常好。他们分享了大家来这家公司的原因,分享了对于这个产品特性的看法,找到了很多共同点。对于这个结果,无论是时间还是效果,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虽然他们未来针对具体的事情一定还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看到了建立信任和找到「共识」的方法。

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再次认识到一点:达成信任的最好方法是二人面对面直接沟通。任何外界的权力介入或者第三方直接介入,都会让二人的关系更加疏远。

以上就是我最近对于「怎样沟通有助于互信」的观察和思考,如果联系之前写的「共识机制」,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我这么在意信任、共识?

很简单,公司就是组织很多人一起去做大事,做那些靠个体永远无法完成的大事。在公司的管理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能形成共识,有非常稳定的共识机制。而在共识之前,信任是达成共识的前提。没有信任的共识都是靠不住的。

公司能否成功,最终能做多大,离不开共识、更离不开信任。所以在未来,我会不断的讨论与此相关的话题。


参考文章:「共识机制」的重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