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败光20亿又拿到50亿的邓亚萍同志

 吾溜奇吧 2018-07-05
从巅峰状态到旧疴缠身,从运动场上的光鲜亮丽跌至幕后的默默无闻,邓亚萍坦言自己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平衡得失”。在曾经的运动员生涯中,她是怎样一步步按计划培养自己的新技术新打法的?长期周而复始的训练对她的事业有着怎样的影响?身为退役运动员出国学习第一人,邓亚萍有何学习英语的建议?敬请关注《舍得智慧讲堂》,聆听邓亚萍讲述她是怎样克服退役后的心理落差以及转型路上的舍得智慧。

在老一辈眼中,邓亚萍是荣获18次世界冠军、连续8年称霸世界的"乒坛皇后";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更多的把她定义为多次转型并频频深陷舆论漩涡的"网红"。

事实上,邓亚萍的经历仅仅是体育明星转型的一个缩影。相比于其他行业,运动员由于职业生涯相对较短,加之奥运冠军人数不断增多,体制内部因素制约明显,很多退役后的奥运冠军开始考虑转战商场。放眼国内,除了再次起航的邓亚萍,李宁、姚明、林丹、陈一冰、李小鹏等也活跃于不同行业。这些运动员凭借自己在体育领域的影响力,往往很容易在资本市场引起投资人的兴趣,进而迅速建立自己的"金字招牌"。但后续如何维持长期稳定的运营,却往往是令他们头疼的事情。

商场不同于竞技场,体育明星转型不易

退役后的邓亚萍,接连完成了运动员、博士、官员的转变,2010年,更是高调宣布出任人民日报旗下"即刻搜索"的总经理,但也正是这一次转型,将她送入争议的虎口--有传言称邓亚萍在3年内亏掉了20亿元。相关数据也显示,这家叫做"即刻搜索"的企业,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中的占用率仅为千分之一,可以说是无人问津。

如今邓亚萍在投资领域再次"进攻",难免有人重提旧事,引发质疑。在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中,她从容回应道"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投资也是一样。我相信它(体育产业投资)背后的商业逻辑、商业模式,一定会带着需求而来,所以我更加愿意首先去解决现在的问题。"

邓亚萍做客《舍得智慧讲堂》

对当前运动员转型问题,邓亚萍仍然抱有信心"以前的运动员退役了,只能当个教练,可能再去做一个领队,或者是体育部门的相关的官员。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很多冠军退役以后去创业了,可以开俱乐部了,也可以做培训了。他直接把这么多年训练的体会、高水平的技能完成商业的转换,直接传输给社会,传输给喜爱运动的人。对于社会来讲,也正好有这样的需求。所以这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春天。"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群体,过往的运动员培养机制很难兼顾训练和读书,成长环境也相对单纯,退役运动员在转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从小就有商业课程训练、极富商业头脑的欧美运动员相比,中国的退役远动员在商业的道路上走得确实艰难一些。本身缺乏商业熏陶的运动员在转型的道路上也只能在继续保持进攻的前提下不断摸索出路。

人生的角色不止一个,他们从奥运冠军的神坛上走下来,走向不同的舞台,完成不同的人生体验,也不得不经历自我重塑的悲喜交加。从45岁的邓亚萍清澈而坚定的眼光中,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如今再次站在事业新起点上的她,凭借体育创投重回当年荣光的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