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运用 坐式太极运动的临床观察(1)

 文苑书店66 2018-07-05


作者/李玉玲、胡杏娟、崔丽娜⊙编辑/张宏婉


导读目的]运用坐式太极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使其能够改善病人的抑郁状态,从而探讨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护理手段。[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而后治疗组采用坐式太极运动,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于疗程前后分别对病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定。[结果]治疗组抑郁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坐式太极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3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运用

坐式太极运动的临床观察(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常见脑血管病的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病人对事物兴趣减退、空虚、厌烦、淡漠,易疲劳、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悲观绝望,甚则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异常等。该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如不给予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使病人神经功能缺损且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病死率[1]。因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它可导致病人康复信心丧失,从而对脑卒中康复治疗造成影响,最终延缓病情恢复。因此,积极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可分为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面。有相关研究表明,太极拳不仅可以延缓衰老,还可以维持和促进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2]。因此,在我院针灸康复科及脑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30例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介入坐式太极运动,使其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的抑郁状态,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针灸康复科及脑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68例。经筛选均符合1995年第4届中华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和中国精神病与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分为轻度,≥17分为中度,≥24分为重度]。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经脑CT或MRI证实,符合诊断标准且HAMD≥8分者;②病程在两周以内,而且抑郁未采取药物治疗,能配合临床体检及神经心理测试者;③病人病变程度是意识清楚,无痴呆、失语、吞咽困难、肢体乏力、行走困难,并能够独立坐位,能够服从指导及说明者;④坚持完成疗程,并按护士要求完成各项检查及填写量表者。剔除或脱落标准:①不能坚持完成治疗或未严格按照原方案进行治疗者;②病情恶化必须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者;③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者。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方法 将68例病人采用单盲法,按住院先后顺序排号,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对照组32例(男12例,女20例)。所有病人均填写知情同意书,年龄38岁~76岁,学历均为初中及以上。两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以及用药情况比较,均P>0.05。在研究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有8例脱落测试。

1.2.2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一般护理上做到居室要通风换气,环境清洁,保持空气清新;合理饮食,选择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性易消化食物,避免发生呛咳、误吸等;少食多餐,供给足够热量。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协助定时翻身,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发生跌倒等意外;保持患肢功能位置,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肢体瘫痪程度。心理护理上要求护理人员应当尊重和关心病人,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病人提供脑卒中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同时说明康复需要一个过程,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并且根据病人性格特点、病情轻重、家庭境遇的不同及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如紧张恐惧、悲观失望、被动依赖等采取不同的心理支持方法,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树立坚持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1 治疗组 给予坐式太极拳,是由观察者与经验丰富的太极拳师共同设计。此套坐式太极拳共10式,采用传统太极拳中躯干、上肢及部分下肢活动的代表性动作,但相对简单且安全有效。10节动作包括:①腹式呼吸,顺呼吸法,腰保持直,头要正,双眼平视,双手自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天,身体向前微弯,同时双手向上举,吸气、胀腹,双手返回大腿,呼气、收腹,头保持正,眼向下望;②打开劳宫穴、十宣穴,手紧握拳头、放松、手指微弯,做抓状;③打开涌泉穴,脚掌向上翻,当脚趾尽量向自己时,呼气、放松、吸气;④打开膻中穴,双手打开时吸气,维持2s,双手返回腹前;⑤打开血海穴,脚伸直,然后屈膝;⑥打开太冲穴,脚尖指向地下;⑦摇晃功,腰保持直,头要正,身体做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⑧伸展功,双手向两侧伸展,然后屈手,双手互扣,向前伸直,做旋转;⑨云手,双手伸展,身体同时转动;⑩无极还原,腹式呼吸,逆呼吸法,腰保持直,头要正,双眼平视,双手自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上,身体向前微弯,同时双手向上举,吸气收腹,呼气、胀腹,头保持正,眼向下望;以上每个招式连续做6次。病人取坐位,可以坐在凳子上或者轮椅上,在1名护士带领下完成坐式太极拳的各项招式。要求病人保持思想集中,处于一种安静、全身放松的状态,做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运动,用呼吸协调动作,动作缓慢柔和,注意调息、调气、调意,尽量使自己沉浸在太极拳活动中,并要求病人保持准确的关节位置和运动方向。练习坐式太极拳时辅以太极拳音乐,让其能更快进入训练状态。音乐能协助个人在疾病或残障的治疗过程中得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并通过和谐的节奏刺激神经、肌肉,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增进机体活动[3]。运动过程严密观察病人病情,确保病人安全。训练完后鼓励病人进行相互交流。每周二、周五16:30分别由专职护士指导训练,每次30min,连续锻炼5周为一个疗程。如有病人对坐式太极拳兴趣不高,感觉力不从心,容易疲劳,需要专职护士予心理护理,让病人做相对简单的招式,不要求必须按10个招式完成,而且可以让家属扶助完成,不断予言语鼓励,这样可以让病人建立信心,逐步转为自己完成10个招式的坐式太极拳。

1.2.2.2对照组 由1名护士带领病人完成与治疗组程度相当的主动上下肢常规运动及力量训练。其训练的时间、频次、强度均与治疗组相同。

1.2.3测量工具 HAMD量表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较为普遍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使用的是24项版本。采用0分~4分的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该量表测评时需要两个测试者同时与病人谈话后共同评分,由测试者根据与病人交流的印象对病人目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

1.2.4 评价方法及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应用HAMD评定病人的情绪状态,专职护士向病人说明调查目的,在统一指导下由病人自行填写,阅读或书写困难者由护士询问后帮助填写。符合诊断标准且HAMD≥17分者为脑卒中后抑郁,并重点观察HAMD 24项中的抑郁情绪、入睡困难、工作和兴趣、迟缓、自卑感、能力减退感、体重减轻感、精神性焦虑、绝望感、早醒10项指标的变化。调查前取得病人的合作,向其说明问卷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要求20 min~30 min完成,当场收回问卷。

1.2.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入院时HAMD得分治疗组为20.00分±2041分,对照组为21.00分±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得分见表1。治疗组6例退出的原因分别为:肩关节疼痛不能坚持完成治疗(2例),发热(1例),身体衰退(2例),病情恶化(1例)。对照组2例退出的原因为:失去兴趣(1例),死亡(1例)。一个训练疗程后HAMD得分,治疗组(10.00分±2.23分)与对照组(15.00分±2.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得分见表2。

3 讨论

太极拳作为一项中国传统的健身运动,具有养生健体、祛病延年的作用,在我国康复医疗中占有特殊地位。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太极拳是目前较好地能通过形体运动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形式。国内亦有报道说,太极拳运动对调节人的非健康心理表现出良好的作用。杨松涛等[4]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和自主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程志清等[5]研究示太极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对改善老年人焦躁神经症、躁郁症、神经质等症状效果显著。太极拳运动治疗配合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坚持治疗的信心,是锻炼意志、信心、耐性的好方法,能够使抑郁症病人的身心状态迅速得到调整,使病人能从运动中体验到快乐,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6]。因此,太极拳锻炼能够调摄精神,使练习者通过自我调理而保持或恢复健康的心理,处于恬淡舒适、神态清明的状态。坐式太极拳亦称轮椅太极拳,是通过应用运动学原理,选取传统的太极拳精华套路,精心编排的一套太极拳架势;主要应用于下肢功能障碍的残疾人。坐式太极拳是在坐姿的状态开展的徒手运动,在动作上以上肢运动为主,但每个动作通过意念活动带动下肢。它是对传统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兼承传统太极拳的基本优点,在功能上侧重于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针对脑卒中病人多伴有偏身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可以通过在坐位行坐式太极运动来替代传统太极拳。虽然传统太极拳在调节情志方面的效果明确,但目前对于坐式太极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坐式太极拳进行肢体锻炼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心理状况的改善优于运用日常肢体锻炼。有学者认为,肢体活动能力越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越高,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成正比关系[7]。因此将坐式太极运动训练贯穿于脑卒中康复的始终,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坐式太极拳采用传统太极拳中躯干、上肢及部分下肢活动的代表性动作,相对简单且安全有效,病人及其家属愿意接受,可在脑病科、康复科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任雪梅.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189-190.

[2]吕晓标,卫志强,张楠楠.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5)112-115.

[3]李菲.个性化运动疗法在抑郁症病人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24(9):32-33.

[4]杨松涛,龙云芳,黄宇霞.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心理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6):348-350.

[5]程志清,勾庆华.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育学院学报,2004,23(5):735-736.

[6]蔡燕,周红芳.太极拳运动对抑郁症病人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051.

[7]张歌心.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与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1,30(7):50.


[本文摘自《护理研究》201224,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

[本文摘自《护理研究》201224,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