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CBG资讯”每日推荐 近日,印度IISER-Kolkata的Biplab Maji课题组利用无受体脱氢偶联反应实现了首例锰催化甲基杂环芳烃与伯醇的直接烯基化(Scheme 1)。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醇类底物简单易得;(2)副产物只有氢气和水;(3)避免了官能团的转化。相关文章以“Manganese Catalyzed Direct Olefination of Methylheteroarenes with Primary Alcohols”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DOI:10.1002/anie.201804729)。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Mn催化2-甲基吡嗪1a与苄醇2a直接脱氢烯化反应的条件筛选如Table 1所示。受近期研究的启发,作者认为与氮供体配体原位生成的催化剂能够提高反应收率。经配体筛选发现在腙基螯合配体L6作用下,反应能以96%的收率得到产物(E)-2-苯乙烯基吡嗪3aa,且选择性极高。对照实验证明了Mn(I)盐、配体L6和t-BuOK的必要性(entry 7)。降低催化剂用量和2a的当量,反应收率不变。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作者对该烯化反应的底物范围进行了研究(Table 2)。作者发现在Mn(Co)5Br/L6催化剂体系下,多种甲基杂芳烃1a-n与2a的反应都能以较高的收率得到(E)-烯化产物(收率34%-96%)。随后,作者考察了伯醇的适用范围。具有空间位阻以及电子性质不同的伯醇2b-z在该反应体系中都能兼容,且产物收率良好(35%-94%)。但是,连有氰基、羧基和硝基的4-取代苄醇在该反应体系中并不兼容。 为进一步说明反应的实用性,作者利用该脱氢偶联反应合成了STB-8(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β-淀粉样斑块的特异性体内成像剂),它也是2E10的核心结构(淀粉样蛋白沉积物的绿色成像剂)。脱氢偶联反应也可用于合成Heparin-blue(肝素的化学传感器)的核心结构和药物Montelukast(用于治疗哮喘和缓解季节性过敏症状)。 扫一扫看完整内容,了解更多新鲜资讯,搜ChemBeanG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