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服降糖药失效,怎么办?

 茂林之家 2018-07-05

张大爷年逾六旬,两年前被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老人家深知糖尿病的危害,自己非常重视,严格遵照医嘱服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丝毫不敢放松,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较满意。


不过,最近几个月以来,不知何故,血糖复查结果一次比一次高,药量加至最大治疗量效果还是不好,起初他曾怀疑药品质量有问题,后来换用同类进口药品后也是如此。


张大爷感到不可理解,于是,前往糖尿病门诊找专家咨询,以下是对话辑录:


问: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是咋回事?


答: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见于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消渴丸等),根据药物失效发生的早晚,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


有的人在糖尿病确诊之初,口服磺脲类药物即不起作用,血糖始终居高不下,谓之“原发性失效”, 这种情况多见于发现时病情已处于晚期、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糖尿病患者。


继发性失效是指在服药的头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内,血糖可得到满意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越来越差,将药物加至最大剂量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空腹血糖>10mmol/L)。


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5%~15%,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5年,将有30%~40%的患者发生继发性失效。


问:口服降糖药失效能否逆转?


答:不能一概而论。上面提到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失效一般不能逆转,但有些患者之所以服用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好,原因在于饮食控制不严、运动过少、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用法不当、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创伤、急性期心脑卒中等)或同时应用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如激素、利尿药、避孕药等)等等。


这些情况均不属于真正的磺脲类药物失效,因为在消除这些干扰因素之后,药效可以重新恢复,故又称之为“口服降糖药假性失效”。


问:为什么会出现口服降糖药物失效?


答:目前认为胰岛ß细胞分泌功能逐渐衰竭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医学上称之为“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


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以后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分泌功能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故对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反应越来越差


问:口服降糖药失效后该咋办?


答:一旦发现磺脲类药物失效,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这对于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很有意义。


不仅如此,两者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


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ß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以重新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


当然,如果患者胰岛严重受损,丧失分泌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者联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a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后,药效又重新恢复,这可能与这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问:如何防止和延缓口服降糖药物失效?


答:胰岛功能衰竭是造成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又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因此,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早诊断、早治疗,将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以延缓胰岛功能衰竭。


此外,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体育运动,避免肥胖,减轻胰岛素抵抗,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


有的糖尿病患者服药数年,期间从不监测血糖,最后并发症出来了,一查血糖很高,这才知道药物其实早已失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切忌用上药后就万事大吉,一定要定期化验血糖。


问:如何正确看待口服降糖药失效?


答:发生口服降糖药失效以后,患者往往情绪悲观、低落,情绪波动反过来又促使血糖升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口服降糖药失效并不意味着无药可医、只能坐以待毙,通过联合或改用胰岛素治疗,同样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明知口服降糖药失效,却拒不使用胰岛素,而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或滥用偏方、秘方,导致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结局,实不可取。


作者:王建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