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志华:斑驳岁月老行当

 高山仙人掌 2018-07-06

赊小鸡


乡里人说话算话。所谓“赊小鸡”,就是农家春天买小雏鸡、秋后还账的办法。卖雏鸡的商贩挑着两个大箩筐,从村这头吆喝到村那头,哪村哪家什么日子赊了多少鸡崽,他一一记在小本子上,秋后他再捎着那个皱巴巴的小本子来收钱,谁家如果实在没钱,也可拿鸡蛋来顶账。


锔匠


专门“锔锅锔碗锔大缸”的人被称为锔匠,就是把瓷器、陶器等破损的地方锔合在一起。这门手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古代民间俗称有三百六十行,锔匠名列第三十七位,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变迁,过去碗破了不舍得扔、补补继续用的日子已经远去,“锔匠”这个古老的行当也渐成绝唱。


货郎


货郎是乡野一道遥远的风景。这风景在七十年代末是极常见的。一位位淳厚朴实带外地口音的中年汉子,宽厚有力的肩膀挑着一根竹扁担,两边多层的箱子里盛满各式各样的小百货,妇女用的鲜艳夺目的发夹、上学孩子们吃的爆米花、用的本笔等应有尽有。


卖耗子药


专门卖毒老鼠用药的小贩,老鼠又称'耗子',所以称卖耗子药的,多在地上铺一大幅印着广告的布料,上面摆着各种死耗子的标本和剧毒的耗子药,拿大喇叭到处鼓吹自己的耗子药多么管用,借以招揽生意。


剃头匠


剃头匠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手艺精湛,历史悠久。剃头匠走街串巷,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他的老主顾们服务。他们都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烧热水的炉子和水壶或锅,一头是理发用的工具和客人做的凳子,所以有“剃头担子一头热”的说法。


爆米花


过去孩子们没有什么零食,就盼着爆米花的大爷来,用玉米、糖一起放进爆米花的机器里。 一边摇动一边在火上均匀受热后,用布袋罩住机器口,猛地打开,就可爆出可口的爆米花来。同时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不用吆喝,听见响声孩子们就会飞跑而来。


搓澡工


搓澡又称搓背,即澡堂子里替人家擦洗身子的行当,此行十分古老,历来是同性间的服务。搓澡工通常赤条条一丝不挂,手拿毛巾替另一个赤条条的人服务,随着生活水平是提高,洗澡基本都在家里进行了,这种行业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弹棉花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已经不多见了,但是40岁以上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让孩子们惊讶不已。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卖狗皮膏药


旧指江湖郎中推销的一种名不副实的膏药。一般是用一种动物的皮做底子,涂上一种药膏,用火烤了后贴在患处,就说是包治百病的外用药,多是吹牛骗钱,有作用的不多。后比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吹牛,无补实用。


磨剪子锵菜刀


也作“磨剪子戗菜刀”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手艺正在消失,这种行业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如戏曲般的吆喝声早已是听不见了,磨刀老头的悠长的吆喝声如今也只能是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随之走远的是那铛铛作响的金属撞击声,还有人们的童年。


盘火炕


北方用土或砖砌成的、睡眠时为了抵御寒冷的大床叫“火炕”。盘火炕绝对是技术活,盘的不好炕不热,屋不暖;多烧燃料,造成费煤、费柴、费工、费时。盘的好排烟通畅,结构合理,炕温能做到按季节所需调解,温度适宜,外形美观。


铁匠


铁匠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一把小小的铁锤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铁匠一般都有一个自己的铁匠铺,有一座用来煅烧铁坯的火炉,一般铁匠师傅会带一个小徒弟作为帮手。



编审:肖承森   编辑:韩晓艳

《讽刺与幽默报》,是人民日报漫画增刊,创刊于1979年1月20日,是全国目前唯一以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报纸。华君武、丁聪、方成等著名漫画大师都曾在这里漫画社会,幽默生活,漫画家们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作品在这里与大家见面。《讽刺与幽默报》现为周刊,每周五出版,内容丰富多彩,有社会热点、生活漫画、域外传真、外国幽默、开心部落、智慧画语、众生相等多个知名栏目。《讽刺与幽默报》用讽刺的笔调揭露弊端、剖析社会,用幽默的方式品味生活、思考人生。阅读《讽刺与幽默报》,可以开始轻松快乐的智慧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