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山主殿佳偶天成

 岭南书馆1 2018-07-06

      夏曆七月初三日,是茅山仙師千秋寶誕。茅山,作為歷代先師修練之好搖籃,因此成為山聖輩出之鄉。其主殿卦爻線度變易與來龍選址,可謂佳偶天成,定非偶然矣‧‧‧‧‧‧。

    茅山總玄關

        勝山所在:
        勝山,原名地肺山(山中洞穴頗多,猶如人之肺葉),古稱句曲山(山形曲折彎環)。她位於我國江蘇省西南部,句容縣內東南部,距離縣城約三十公里。西接金陵、東望太湖,是道教中名山之一。由於此地山高海拔三百七十二點五米,山形曲折,林木蔥翠,山巒與氣候甚為幽美。歷代先師修煉之好搖籃,因此成為仙聖輩出之鄉。傳說:上古軒轅黃帝之玄孫高辛氏時代,已有修練之士,來往於此地。夏代大禹巡天下,亦登勝山以朝群臣。直至秦瀛政東游,曾召李明真人埋白壁一雙,於第三十二洞天之良常洞或稱之為良常會洞天。(據傳此壁尚未現世,待有福之士歸之)。繼仙師之後,東晉時代。先師葛玄及葛洪,亦相繼到此地煉丹懸壺。

    長年霧鎖之九霄萬福宮

        茅山之起源:
        早在西漢景帝四年,公元一百五十三年。陝西咸陽南關,有一才子:茅盈。喜採藥煉丹,修身養性,後閉關修煉於頂宮與印宮之間的華陽洞內。其後幼弟茅固與茅衷,亦悟道修練於此地。仙師亦不辭勞苦,風雨酷暑霜雪嚴寒。居茅屋臥茅床食茅根,不分晝夜採藥煉丹,民治病而不取分毫。其後仙師羽化後,承太上老君冊封為司命真君、定籙真君、保生真君。俗稱大茅君、二茅君、三茅君。民為感謝恩德,將句曲山改「茅山 」,作永恆之追憶。
        仙師得道,乘鶴而去。其後茅山術廣傳《上清經 》,以許謐及楊羲開派祖師。創立茅山上清派,傳習《上清大洞真經》及《 黃庭經 》。茅山派之奠基光大者,公元五零二年南朝齊梁隱士之著名道士:陶弘景號稱華陽隱居亦於華陽洞內修道四十餘年。其學識淵博,由以陰陽五行學術、風角星算、山川地理及本草醫術等著作甚多。亦梁武帝謀臣之一。時稱「山中宰相 」。從仙山修道中,參閱揉合儒、釋、道三教之精髓,創立茅山派。使茅山成上清派的中心,又稱茅山宗。上清派是道教重要流派。北宋元朝時代,茅山、龍虎山與閣皂山,合稱江南道教三大符籙派。「三山符籙」,由正一教主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總領三山符籙。現任茅山道長七十五代傳人朱易經。

    茅山之山界

        殿閣主要分布:
        昔時唐宋年代勝山道觀群中,建有三宮五觀。宮殿為:元符萬寧宮(收藏道印之所,因亦稱之為「印宮」。公元1087年北宋時代,皇太后孟氏誤吞銀針,群御醫束手無策而危在旦夕。上清宗壇廿五代先師劉混康被詔請進宮,書寫化銀針神靈符一道,服後針隨符出。始後宋哲宗帝大喜,賜號洞元道妙法師及敕詔建其居於積金峰山麓之道觀賜名為「元符觀」。繼於崇寧五年,宋徽宗題名改為上稱)、九霄萬福宮(存藏接近九百年歷史之鎮山寶物)與崇禧萬壽宮。道觀為:乾元觀、玉晨觀、白雲觀、德祐觀、仁祐觀合稱為三宮五觀。
        『九霄萬福宮』 是勝山現存之最大道觀,亦為茅山道教協會。宮前總玄關上書「敕賜九霄萬福宮」及青龍手書「敕道氣長存」及白虎方書「萬壽無彊」等。其矗立於主峰大茅峰及建於公元九百六十年。昔時為五代後周末年稱為「聖佑觀」俗稱「頂宮」或「大茅峰」。齊梁時代易名為「殿宇」。明萬曆廿六年改名為以上之稱號。
        「頂宮」之首進為「靈宮殿」。二進為『藏經樓』,經樓後震方為「寶藏庫」;經樓後兌方為「坎離宮」與「丹池」;「丹池」兌側為「儀鶴道院」;「丹池」震側為「迎旭道院」。三進為『太元寶殿』(三茅真君端坐正中,茅盈仙師手抱如意居中。茅固及茅衷仙師,則手持玉圭坐於兩傍)。殿後為「飛昇臺」及「三天門」。據傳「飛昇臺」為大茅君茅盈在此地跨鶴升天。最後四進為『二聖殿』(供奉仙師椿萱:茅祚及許氏之金身塑像)。「二聖殿」白虎方為「怡雲樓」(現存鎮山之寶及符籙與經書古籍於二樓陳列廳),及青龍手為「白鶴廳」。
        宮中有天池名豢龍池,池中似有一小黑龍來回游動。池中天水長年不涸、滂沱不溢,曰之為「神龍所都」。「飛昇臺」據傳為茅盈仙師在此騎鶴升天。 隋唐時期,名道士王遠知相助李世民有功,唐太宗准許於勝山建「太平觀」(但現拆毀)。從北宋直至滿清時代,已建有五大殿堂:太元殿、高真殿、二聖殿、靈宮及龍宮,及六大道院:毓祥樓、繞秀樓、怡雲樓、種壁樓、禮真樓及儀鵠樓等。
        除此之外尚有道舍及客堂百餘間。峰底則有「華陽洞」、「玉桂洞」、「蓬壺洞」及小茅峰北之「良常洞」等四大天然洞窟,昔時為仙師採藥煉丹及閉關修煉之所。可惜華陽洞已被封閉,祇剩餘華陽洞三個大字而已。尚有廿六個不同大小之洞穴遍佈山澗中。除洞穴外,勝山尚有菖蒲潭、喜客泉、洗心池及活死人墓等著名仙跡。

    茅山已封之華陽洞

        主殿理氣分金線度分析:
        主殿理氣分金線度分析,何以為眾教之首?
        主殿「敕賜九霄萬福宮」,立老陰子午正向兼丙二分。坐天壘向天馬,訣稱之為:坎離水火中天過、龍墀移帝座,亦喚之為天地定位局是也。祿存逆行為半陰半陽之位,乃父母之正局。又曰為:水火既濟及天地交泰局等。先師云:天地相交為泰,不交則為否是。至於是否或泰,全歸於豢龍池之功勞矣!讀者細心思考,不難悟出真理焉!前朝水局三折入堂,遊走巽宮。前朝半里外,層次潮來。殿前餘地吐出,丁上三砂形似玉枕。為妙者宮中天池瀦聚停蓄,長年不涸。古語云:心聚天心是也。來龍子龍入首,向上卦爻為乾卦初爻。見卯水過堂,卯為震,震為雷,雷者聲名大作矣!震亦為帝君之所出,寓意為眾教之首是也!坐上有危宿,主天子宮室之官是也!子為元枵虛中也,有不食之象。坐坤卦初爻,有眾陰獨陽、眾賢輔順從之勢,寓之為眾首之領矣!坐坎方,坎為水。水主智,寓意眾賢皆智慧之士矣!
        從以上之卦爻線度變易與來龍選址,可豫之為佳偶天成,定非偶然矣。亦可從中可窺仙師對堪輿學之運用,達人神一致耳!學後亦宜多鑑古蹟,方可領略到我國堪輿之真理。詩、書、訣祇是為後輩開蒙,實例引證方是良師益友!願後學,多作思考領悟,方能習之奧理矣!

    茅山仙師主像

        烽火年代中之勝地:
        昔年茅山宮觀曾以「甲天下」著稱,頂盛時期達二百五十七處,屋宇連房多達五千餘間。太平天國時期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宮五觀。計有:元符萬寧宮、九霄萬福宮、崇禧萬壽宮及乾元觀、玉晨觀、白雲觀、德祐觀、仁祐觀。直至抗日時期,一九三八年陳毅軍長,率領新四軍一支步隊挺進勝山。創立江蘇與南京之抗日革命根據地。司令總部設於乾元觀中之松風閣內。同年九月,為寶山之沉痛難忘的日子。此月為倭寇大舉掃蕩勝地,焚毀道院房舍九成以上。其後道觀亦遭十年文革之厄運,香火近乎絕跡。仙師顯靈,直至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方得國家撥款重修。首要重點為「九霄萬福宮」及「元符萬寧宮」與直達大茅峰頂之盤山公路。
        宋徽宗繼位後,重詔洞元道妙法師。賞賜八大寶物,存放於九霄萬福宮作為鎮山之寶。
        至於以上為鄙人之堪察及愚見,讀者有何高見,承蒙賜教不勝感激。
            (在天運歲次辛巳乙未月於香江 )

(本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