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携手,拓展免疫治疗可及性:2018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研讨会撷英

 YLWUGD 2018-07-06


全文3569字,阅读需11分钟。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新产品的研发势头继续强劲,医生和患者也越来越期望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免疫治疗方法可以最终治愈肿瘤。6月30日~7月1日,由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主办、药品审评中心、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CAHON)、清华大学医学院协办的2018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薛斌主任担任大会主持人。薛斌主任讲到,由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研讨会已经在中国召开了四届,如今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极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四年中我们见证了肿瘤免疫新产品的研发和迅猛发展,治疗的适应症逐步扩大到更多的瘤种,包括美国FDA批准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细胞治疗的CAR-T疗法,以及就在不久前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的首个PD-1抑制剂,掀开了我国肿瘤治疗的新篇章。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使我们相信,免疫治疗为癌症研究带来了新天地,为患者带来了曙光。中国政府致力于建立鼓励创新的监管环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创新的进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了药物研发和上市的速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肿瘤免疫治疗的春天,已经到来。





药品审评中心兰奋副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目前药品审评中心出台和制定的相关政策,建立了以临床为导向的团队,提高了药品审评的效率,一系列临床急需产品在这样的制度和政策下得到获批,对于免疫治疗的相关药物也会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给予快速的审评,相信在广大专家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药物审评改革工作一定会得到成功,最大程度地满足临床科研和广大患者的需求。




CAHON创始人之一和前任会长,Kira Pharmaceuticals(科越医药) 共同创始人,前阿斯利康全球药物开发部肿瘤免疫领域副总裁、宋文儒博士在致辞中简介了CAHON宗旨——为促进中美血液及肿瘤学学者交流及进步搭建桥梁, 同时也阐述了合作举办此会的目的,作为大会协办方,CAHON致力于以合作促进免疫治疗在中国快速而规范的发展,最终帮助中国癌症患者受益。另外,也介绍了cahon的四本专业杂志的情况,特别是CAHON的官方杂志,《血液与肿瘤学会杂志》(JHO)(2017年IF为7.33)在促进肿瘤学科发展的作用。




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教授也在开幕式中给予致辞,希望在今后的合作中,更好地发挥清华大学的研究职能,从各个角度推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获益。

研讨会报告及各专场撷英

研讨会共设置了基础免疫与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进展、新型免疫疗法的出现、生物制药业界视角、非营利机构如何帮助促进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细胞疗法的临床进展、肿瘤免疫治疗独特的临床研发考量以及监管考量等共七个专场和一个晚间特别专场。

01

主题演讲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肿瘤学卓越中心(OCE)主任Richard Pazdur博士受邀在大会做开幕主旨演讲,分享美国药审监管如何助力加速突破性疗法时代的肿瘤药物开发经验,介绍了FDA功能、肿瘤学研究变迁、美国突破性疗法认定等,对开展临床试验与新药注册中具有经验性的借鉴价值。Pazdur博士总结了加速药物研发的“诀窍”。效率与周密、创新与谨慎间存在平衡。只有拥有确定性数据(certainty data)支持,并兼顾监管负担,才能在创新同时及早发现安全性问题、在周密部署的同时设计灵活高效并富有互动性的临床研究。

02

基础免疫与肿瘤免疫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癌症研究教授,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皮肤病学和肿瘤内科学教授,美国耶鲁大学癌症中心癌症免疫学研究项目联合主任陈列平博士,以《探索肿瘤免疫新靶点:以抗PD疗法中的免疫学原理为指导》为题,为与会者带来一场精彩演讲,介绍了肿瘤免疫疗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医学院董晨教授以“癌症中T细胞功能失调的分子机制”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董教授介绍到,目前检查点抑制剂肿瘤治疗存在的挑战包括“抗CTL4抑制剂的毒性、抗PD-1抑制剂的低反应率以及T细胞耗竭”。董教授也提到目前在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耗竭的问题,也是刚刚开始进行研究,有大量的因素会影响T细胞耗竭,有一些机制会和PD-1共同作用,具体的机制还在探索之中。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Drew Pardoll教授为与会专家报告了关于肿瘤治疗中靶向免疫调节的通路。Pardoll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根据直观的数据,阻断PD-1通路是目前很多肿瘤有效的治疗途径;PD-L1的表达可以部分反应肿瘤对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肿瘤中的突变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很多的突变可以激发免疫系统的反应;突变低的肿瘤也是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的而不见限于突变高的肿瘤;T细胞可以针对很多不同形式的抗原进行应答;人工智能的方式,也会在未来为寻找新抗原和T细胞的分析带来很多帮助。

03

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进展

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Mario Sznol博士针对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和毒性管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预防和治疗毒性的实验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一般原则。他指出,抗PD-L1±抗CTL-4可延长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生存期,这种联合用药显著增加了毒性,但可能为一类亚组患者提供生存获益,自身免疫毒性可以通过适当使用类固醇和次要免疫抑制剂来控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经验。通过郭教授幽默的语言,现场的专家了解全球免疫治疗现状和中国疾病的特点:中国免疫治疗的基本数据显示,非肢端型非黏膜型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数据与国外相仿,及二线治疗数据均为20%~30%左右;肢端型和黏膜型免疫治疗效果略差,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这部分患者疗效。郭教授总结到,亚洲和欧美黑色素瘤存在巨大差异,亚洲黑色素瘤患者从国际突破性进展中获益有限,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学者应该寻找符合亚洲特点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对于肺癌的免疫治疗进行了精彩的总结。首先吴教授带领大家又重温了2018年6月5日,Nivolumab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为大家带来的鼓舞。随后他从①从2014年到2018年,免疫治疗快速向晚期肺癌一线推进;②联合化疗模式层出不穷,③从早期、局部晚期到晚期的全线覆盖以及④新学说和转化研究推陈出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副院长秦叔逵教授,对晚期肝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他讲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尤其Nivolumab治疗晚期HCC已展现良好的潜力,ORR达到1%,mOS长达13.2个月,已经获得FDA批准进行二线治疗,开始了肝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中国HCC高发,具有高度异质性,合并HBV和晚期患者比例高,治疗更为复杂,免疫治疗可能是适合中国晚期HCC治疗的新策略,而不同免疫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值得期待。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肿瘤系系主任孙伟劲教授总结了近年来胃肠道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淋巴瘤免疫治疗研究与进展。朱教授分别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不同淋巴瘤分型中的治疗概况。朱教授也介绍了他团队在CAR-T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方面的研究。在总结中,朱教授谈到,免疫治疗方兴未艾,这体现在免疫治疗符合预期、毒性可以接受,目前可作为二线及以后的挽救性治疗策略。对于免疫治疗的问题,朱教授也指出我们需要思考免疫治疗能否进入一线治疗——与化疗比较优势何在;联合或序贯治疗——抑或作为化疗的巩固或补充;免疫治疗的长期结果值得期待。


04

新型免疫疗法的出现

南卡罗莱纳大学的李子海教授以“靶向作用于可溶性免疫检查点分子的TGF-β是否是免疫肿瘤学的下一件大事”问题,讲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TGF-β是抗肿瘤免疫的一个关键可溶性免疫检查点,抗血小板模式是增强癌症免疫疗法的一种有希望的策略。

05

细胞疗法的临床进展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Patrick Hwu博士进行了“过继性细胞疗法:我们现在将去何方”的主题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分子免疫学研究室主任韩为东教授,进行了“CAR-T治疗恶性B细胞肿瘤新思考与再创新”报告,介绍了在细胞治疗中,临床医生所能进行的工作,例如CAR-T治疗后复发、抵抗与失能机制的深入研究解析,为建立更优越的诊疗策略奠定基础。

06

肿瘤免疫治疗独特的临床研发考量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放射肿瘤科副主任Timothy Chan以“癌症基因组学指导免疫治疗”为题,进行了报告。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邹伟平教授对肿瘤微环境以及癌症治疗中免疫细胞亚群的调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戈芬医学院的胡思文博士进行了题为“生物标志物:免疫治疗结构和基因组学”的报告。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肿瘤及外科系的郑雷教授,对肿瘤的合理组合免疫治疗进行了报告,在总结中郑雷教授指出肿瘤疫苗的接种可以诱导T细胞在肿瘤中的浸润;构建“高质量”疫苗可能需要“高质量”的新抗原;高效T细胞状态很可能需要增强T细胞启动和活化。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Helen Chen博士,与到会的专家,一同分享了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及对这些不良反应可能有效的处理方式。


07

监管考量

药品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一部杨志敏部长,从中国监管部门技术审评的视角,对中国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进行了主题报告。

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CAHON)甯養民博士,介绍了加速早期获得有效的新型免疫疗法的工作。其原则和挑战体现在①服务患者;②新的初探性项目可促进证据开发和验证;③需要基于价值的评估和更好的生物标志物来使患者获益。

欧洲药品评估机构(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副主席Harald Enzmann博士讲述了监管机构意见:强化患者对创新性癌症免疫疗法的获取途径。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刘克博士,就癌症细胞治疗的临床考虑,介绍了FDA的观点,包括CAR T 细胞治疗,靶点选择,毒性监控和处理,以及细胞治疗与其他药物的组合在确定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造成了更多挑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药品审评中心生物制品临床部高晨燕部长介绍了中国细胞治疗指南。


本次学术研讨会,在免疫治疗正式“落地”中国之时召开,通过对学术热点的深入交流与讨论,对深入免疫治疗在中国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出重要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