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俄罗斯的有哪个国家混得好?

 方远图书馆 2018-07-06

冷战结束后,美国丝毫没有放松,而是着力加强北约军事力量在欧洲的存在,利用俄罗斯在苏联最后几年的“政治浪漫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对美国及其西方的盲目信任,快速进行北约东扩,将原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都收为北约成员。直到南联盟事件爆发,俄罗斯才赫然发现这些年都在西方世界的甜言蜜语的欺骗中度过。北约将导弹都已经部署在家门口,还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煽动颜色革命,要将战略前沿摆在距离莫斯科400公里的乌克兰平原上。

(乌克兰的北约之路:俄罗斯腹心之患)

美国这一番操作猛如虎,俄罗斯回头一看傻眼了,所有的小弟全都改了姓了,如今能说得上跟俄罗斯混的,也就叙利亚和白罗斯,这是俄罗斯最后的两个铁杆了。至于这两个国家的状况,一个是战乱频仍,一个是小国寡民,很难说的上好。

换做是曾经跟着苏联混的国家,有几个混的好?毕竟苏联作为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都完全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国家,而且曾经还有许多小弟,与美国针锋相对,这才好有比较。

二战结束后,美国国内立刻掀起了“麦卡锡主义”,反共防共成为美国及西方的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铁幕徐徐降下,冷战爆发。面对美国发起的北约组织,苏联也被迫组织了华约集团进行对抗。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北约与华约的国家的发展情况。

北约国家基本上是欧共体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前就是发达地区,工业基础、人力资源、社会意识形态基本一致,因此在“马歇尔计划”开始后,经济发展迅速,很快就超过了战前水平。

与之相比,华约集团国家,在战前基本都是弱国、穷国,除了捷克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外,其他国家基本都属于农业国。唯一有发达工业基础的苏联,也在二战中损失惨重,自己恢复发展尚有不足,也难以提供资金支持给到他们。出于对苏联解放的感激和相近的意识形态,这些东欧国家基本都选择了与苏联模式恢复和发展经济,这几乎是落后国家发展经济必须要进行的阶段。

因为这样的先天条件的劣势,华约集团的经济规模,从始至终,都没有超过北约集团的1/3,但就是靠着这样的经济规模,却与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针锋相对地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阻止了西方文明势力快速遍布全球。

(北约与华约的国家分布图)

华约集团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起初阶段,发展的相当迅速,但没有多久就都遇到了苏联模式的体制化弊端。计划经济下,重工业优先发展原则,使得重工业获得了大量的资源配置。可是重工业生产出来的坦克、飞机、大炮、舰船的消费途径非常有限,如果世界上不发生战争,苏联像生产罐头一样的生产出来的坦克只能将资源毫无效用地浪费在这些军事装备上。这些不像轻工业,如服装、食品、消费电子等产业,甚至是服务业,这些产业可供消费并继续扩大再生产,可以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可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工业为主的国营企业,并不会有市场经济下的优胜劣汰的压力。即使生产需求已经饱和了,重工业生产部门还是不断地在生产军事装备,将有限的社会资源都浪费掉了。苏联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已经不是产品,而是国家的虚荣。生产出来的数量庞大的武器数量,缺少用武之地,只能在基地、港口里风吹日晒,维护成本又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甚至都没有钱来拆解核弹头,最后是美国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才完成的拆解这些定时炸弹的工作。在这种体制下,忽视人的价值而重视矿产资源、机器设备等实物资源,这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病。

(苏联像生产罐头一样生产坦克)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庞大臃肿的官僚集团,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分配社会生产资源,自然会将更多的资源匹配到国营部门,而重工业是最容易垄断经营的。只有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一度将轻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目标,但是很快又回到了重工业的老路上来,因为重工业需要有庞大的启动资金,更容易体现权力意志和资源垄断,官僚集团的经济基础才会越来越稳固。这样,苏联模式体制下的经济体,普遍都拥有庞大、臃肿的官僚集团。

由于这些官僚集团掌握着社会资源分配的权力,当社会经济获得发展时,他们会将更多的发展成果化为阶层的福利;当社会经济下滑时,他们则会阻止阶层福利的下滑。长期如此,就形成了贫富悬殊——底层人们始终挣不到钱,生活水平提升很慢。按理说,这种挣不到钱,而生活物资又奇缺的经济体,通货膨胀该会非常厉害。可是,由于苏联实行了价格管控,用行政命令使得通货膨胀被控制住了。不然,以俄罗斯暴民的传统,既挣不到钱,面包还贵的要死,苏联不会在1980年代末才开始人心浮动。

这种经济体制下,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活力逐渐降低,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也逐渐降低,最终经济发展停滞,隐藏经济发展下的社会矛盾开始凸显,最终酿成了苏东剧变。

(苏联官僚集团)

所以,并不能说跟着俄罗斯混的国家没有一个发展的好,而是俄罗斯(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只适用于落后国家的追赶阶段。当完成工业化,具备了自保能力后,就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使得经济布局和财富分配更为合理,才能使得经济体更为健康的发展。显然,华约集团国家在北约的对峙压力下,以1/3的经济产能来支撑应对,已经没有更多的余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了。

当华约集团解体后,这些小弟在美国等西方盟国的劝说下,进行了“民主化”改革。美国承诺:只要有民主,就会有面包。结果,折腾了很多年,很多东欧国家已经被“去工业化”了,成为了西欧国家的农产品基地、有色产业(和谐了)服务基地,这与这些国家当初设想的富国强民的民主化改革已经相去甚远。

(东欧国家现状)

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普京才会说这么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苏联解体,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超级大国自我了断,因此应该惋惜;恢复过去的苏联,意味着恢复过去的经济体制,这不是智者所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