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肠胃炎如何正确应对?听听专家怎么说…… 作者|燕小六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夏天是孩子们超爱的季节。新口味冰淇淋上市,又能玩水上乐园,暑假旅游走起! 但前一秒还游山玩水、欢天喜地,下一秒孩子就蔫了,上吐下泻。 “夏季,儿童急性肠胃炎很常见。多数情况下,规范治疗、正确护理,几天就能痊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杜惠敏表示。 下面话筒交给杜惠敏医生,给大家讲解儿童急性肠胃炎的应对策略。 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就肠胃炎了? 只怪婴幼儿免疫力差+胃肠功能“欠练”。 杜惠敏医生介绍,常规情况下,儿童急性肠胃炎的主要致病源,是病毒和细菌。 70%的儿童急性肠胃炎源于病毒侵袭,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等。其中,轮状病毒是首要诱因,足迹遍及全球。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招致的儿童肠胃炎,多见于秋冬季,也被称为“秋季腹泻”。诺如病毒的传染力更胜于轮状病毒。往往一人感染,全家中招。 约占15%,往往源于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最常见的细菌型包括致泄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和空肠弯曲菌等。夏季,沙门氏菌诱发的上吐下泻,较多见。 很多食物都曾被发现“带菌”,如未合理储存的蔬果,预包装的蔬菜,没煮熟的肉、鸡、蛋,未经充分消毒的牛奶、乳制品。 给大家整理一些“特别的”细节,以判断细菌还是病毒性肠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感染科主任兼院感副主任黄丽素医生表示,孩子的臭粑粑也能看出问题。 下图左为脓血便,提示细菌感染;中为粘液便,提示细菌感染;右为蛋花汤样便,提示病毒感染。 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感染科提供 在儿童肠胃炎中,约占10%。 包括药物(如抗生素)、食物不耐受(如乳糖)、麸质,以及吃太多、不消化等。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乳糖不耐受,喝普通牛奶,就可能上吐下泻。还有一些婴幼儿喝牛奶后,可能发生食物过敏,而致腹泻。 此外,一些植物,如牵牛花等,自带毒素。马铃薯块茎所生的嫩芽,也有毒。TA们都可能让孩子出现肠胃炎症状。 国人习惯称之为“水土不服”。通常由细菌导致,占70%左右,常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志贺菌、空城弯曲菌等;少数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这些感染源潜伏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中。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甚至埋伏数日才发病。从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旅行时,更多见。
出现啥症状,赶紧上医院? “急性肠胃炎的症状突如其来。到底重不重,总结起来是4方面表现。”杜惠敏解释。 1.剧烈腹痛,频繁腹泻。粑粑里可能有未消化食物,有腥臭味,甚至出现黏冻脓血便; 2.发烧: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3.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等; 4.食欲减退,哭闹不安。 杜惠敏医生提醒,如果大便次数增加,但拉出来仍成型,可能单纯吃多了;若拉前肚子疼,拉完就舒服了,问题也不大。但出现以下情况,要尽快带孩子就医: ■ 腹泻或呕吐严重,便便中有血丝、黏液或脓; ■ 持续腹痛,孩子哭闹不止; ■ 孩子4~6个小时不尿,哭时没有眼泪、嘴唇干,眼眶凹陷; ■ 持续发烧不退,孩子精神状态差,甚至意识不清; ■ 孩子精神萎靡,恍惚; ■ 小手凉凉的,摸手指尖,感觉湿漉漉的,说明循环代谢发生问题。 宝宝中招,咋办? 1.及时就诊,让专业医生判断情况。 常规情况下,医院会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若仅有呕吐、不腹泻,需要做B超,排除肠套叠等问题。 若发生集体性上吐下泻(如下图),应上报当地疾控部门,进行病毒检测。 2.按需服用补液盐 肠胃炎会让娃们在短时间内,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因此,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缓解脱水,至关重要。 杜惠敏医生提醒:只有在极特殊情况、买不到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时,可以临时用食盐调水,给孩子服用。单纯食盐水不能补充多种矿物质,不能替代口服补液盐。 3.遵医嘱用药 针对病毒性肠胃炎,主要采取症状治疗,如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细菌性肠胃炎需要用抗生素,选哪种抗生素、服用多长时间,应该听医生的。 有些父母“恐抗”,听到抗生素就紧张。若孩子确认感染沙门氏菌,不及时抗菌治疗,可能诱发菌血症。那时,治疗难度增加,还可能要命。 此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用一些保护胃肠黏膜或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持续两周以上的腹泻,属于迁延性腹泻。对于这类患儿,应适量补充锌元素,以修复肠道黏膜。 4.控制饮食 孩子肠胃炎后,吃还是不吃,是个问题。 杜惠敏医生的建议是,刚吐完,会有一段胃肠激惹期,约持续3~6小时,应让胃肠空一空、缓一缓。若吃了不吐,可以适量喝点补液盐。若孩子提出饿、求食物,可以喝点米汤、稀粥、面汤。 但不要逼孩子吃东西,避免异物呛入。 假设孩子特别想吃水果,可以用苹果煮水,既能喝苹果水,也能吃熟果肉。果胶具有收敛水分、能修复胃肠。 怎么知道肠胃炎在好转? 杜惠敏医生介绍,第一,呕吐、腹泻次数减少。 第二,孩子精神状态在好转,吃两口也不再吐。 第三,水、便不再分离,粑粑逐渐成型,腥臭味消失了。 在此基础上,孩子还应清淡饮食两三天。饮食要从稀到厚,从米汤水,逐渐过渡到粥、稀饭。 需要注意的是,清淡饮食期间,1.不要加入从未吃过的食物;2.不要吃生冷食品;3.对于1岁以上孩子,别喝牛奶。高蛋白的东西不易消化、吸收,会增加胃肠负担。4.别喝高糖果汁(可能加重腹泻)或带气饮料(撑肚子,加重不适)。 暑假如何安全出游?
为降低患旅行者腹泻的几率,黄丽素医生指出,去不发达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应注意: ■ 不饮用自来水,而是购买瓶装水; ■ 刷牙也应使用瓶装水; ■ 不在饮料中加冰; ■ 不吃街边售货车或摊位制作的食物; ■ 不使用餐厅桌子上陈列的调味酱,包括番茄酱; ■ 不吃室温保存下的生鲜食物,包括水果、沙拉及其他自助食品; ■ 不确认是否为巴氏消毒的奶制品时,尽量不吃(包括由之制成的食物或饮料); ■ 用水杯盛装饮料时,尽量使用吸管喝; ■ 尽量吃去皮水果,且保证是由自己去皮的; ■ 确保肉和海鲜充分烹熟,确保蛋已烹饪到蛋黄固化的程度; ■ 如果无法买到瓶装水或软饮料,可通过以下方式确保饮水安全:持续煮沸3分钟,放凉后饮用;使用正规商店购买的水处理过滤器。 专家简介 杜惠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感染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从事儿科医疗工作和带教至今。在儿科消化领域,肠道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和周五 特需门诊:周三上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感染科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独立运行的儿童感染科,目前科室拥有医生1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科室以脓毒血症、EB病毒感染、小儿肝病、感染消化、不明原因发热以及其他各系统的感染为特色病种,小儿肝脏穿刺活检为重点操作,常年接诊华东甚至全国疑难患者,转诊比例大于50%。 目前小儿感染科由一个病区(17张床位)、两个专科门诊(感染专科门诊和手足口病专科门诊)和一个临床研究基地组成。小儿感染科的临床研究基地以感染性疾病病原的精准检测为特色,在传统的细菌培养基础上,开展了多种新型快速精准病原的综合检测,大大提高了新华儿科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近年来,小儿感染科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新生儿黄疸、婴儿肝炎综合征等方面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达9.3分,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7项课题,应邀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和美国北卡大学等,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