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山水文化的回归与引领——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规划

 houfour 2018-07-06

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二所所长袁海琴女士在“2017年度CAUPD业务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作者│袁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二所所长 


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规划是我们承担的一项专题性战略规划,钱塘江流域长235公里,自杭州湾逆流而上,包括钱塘江段、富春江段、新安江段和千岛湖这样一个三江一湖的区域,串联起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的杭州市域,涵盖10区、2县、1市。


杭州市政府一直以来在倡导,要从小富即安的西湖时代走向大气蓬勃的钱塘江时代,自从96年实施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以来,20年后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做为生态文明阶段发展模式的引领和样板,成为具有独特韵味的世界名城的抓手。


本世纪初,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实现了“跨江”发展,城市生态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推动杭州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017年年初,杭州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杭州“拥江发展”战略,作为保护母亲河的千年大计,也是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向“一江春水穿城过”嬗变的接力工程。市委市政府、部门区县、市民、专家等上上下下高度关注。



一、现状特征

1 绿水青山的本底

钱塘江流域以山水见长,植被丰富,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经过十几年的生态治理,生态水平达到最顶级的状态,千岛湖水质达到一类水标准,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首。


2 诗情画意的底蕴

· 世界顶级的风景长卷

 一江串联杭州湾、杭州城、千岛湖、黄山等重要风景资源,是中国东部地区的灵秀与隽美的山水走廊。


· 东方风韵的诗画之路

这里是文人墨客创作的“人间天堂”,孕育了1000余位历史名人的3000多首诗词佳作,我国十大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就诞生于此。


3 勇立潮头实干兴邦的活力

杭州在国际榜单崭露头角,先后出现在6项国际性榜单中,整体排名稳步上升。以GaWC排名为例,由261位上升至140位;同时也是新一线城市领军者,在创新城市建设层面可圈可点,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在“互联网 ”领域,阿里巴巴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电商份额,布局全球。


· 主城区:金融、创新

中心城区以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为核心,以基金小镇等为节点,引领市域,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以滨江区、萧山区、下沙经开区为代表,发展创新、研发、高端制造等产业。


· 外围县市:新经济的萌芽

依托山水资源、美丽乡村等,运动休闲、民俗体验、大健康等生态休闲经济逐渐崛起,吸引了创客、艺术家进驻,年轻人回归,“生态+”、“文化 ”的萌芽初露。


· 乡村振兴

钱塘江沿岸目前已建成91个美丽乡村/特色村。乡村旅游已成为钱塘江两岸旅游的亮点,涌现出一批“网红村”,如东梓关、文村、芦茨慢生活区等。


二、核心问题

1 如何:上下游发展的不平衡

主城区段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以创新驱动为主。沿线建德、富阳区、桐庐县、淳安县、萧山区等五区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上处于工业化后期,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像富阳造纸、建德化工等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还是占据主导。


传统发展方式惯性大,新的动力尚未形成;相对落后地区发展诉求强,但找不到新的发展思路,惯性认为发展就是要大搞建设,建高楼,如之江板块的商务办公都是百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工业,如果仅靠生态产业、旅游产业,政府部门就无法运转了。如富阳江南新区有103家污染较大的造纸企业,每年650万吨产量,占全国40%;未来方向拟关停、清算、搬迁、转型,回收成本经测算达200万元/亩。

富阳区江南新区


2 如何:两岸建设的扩张与蔓延

两岸建设处在持续的扩张和蔓延过程中,按照各区的近期重点板块,整个两岸沿线的城镇建设岸线已经超过一半,达到55%以上,连续城市建设长度达20公里以上。


现状钱塘江两岸新城新区以高强度开发的现代风貌为主;部分区域连绵几公里,100米高层居住贴江而建,成为“滨江一堵墙”。区县建设百米高楼依然风行,本该是绿水青山山居图,时不时冒出几组高层,严重破坏山水景观。部分区县已开始反思,尝试探索显山露水、诗意栖居、符合地区文化特质的风貌形式。


3 如何:文化彰显与活力提升

钱塘江作为杭州人乃至浙江人的“母亲河”,其历史上是无数文人骚客赋诗吟唱、挥毫丹青的创作源泉和驻足之地,然而其知名度和认知度根据调查结果却普遍偏低,尚未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仅未能比肩西湖,其知名度亦低于龙井等城市名片,与其应有地位不相匹配。


第二,市民对于滨江景观与活力品质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但调查显示滨江活力远低于预期,几乎不去滨江的人占了一半。


在这个过程中和部门、区县、平台、市民等沟通,发现其实大家都是有些纠结的,一方面很清楚到了新时代,转型的时候,该更可持续更关注获得感,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在继续追赶发展。区县和下面平台的惯性普遍较大,关注用地、不希望控高,甚至有专家的思路也没有转变过来。


惯性很大,怎么来凝聚共识?


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很清晰,但其实做规划也会有惯性,工作第一阶段按部就班。钱塘江这样的资源禀赋,当然应该成为杭州建设世界名城中,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对标、借鉴泰晤士、黄浦江国际名江名河的经验,不同类型展现的价值与特色,不同时期发展侧重点的转变,总结出综合保护为先,统筹发展为重,人文彰显点睛的经验总结,据此针对六带,提出控生态、添人文、连交通等设计策略,工作也做的很细,讲的都没错,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到底什么是杭州和钱塘江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呢? 



→ 研究不同类型:展现的价值与特色


→ 研究不同时期:发展侧重点的转变


 业界大咖支招:


我们与局里、院里进行进一步沟通,大家也是觉得缺了点什么。郑院长说要更取舍,形成能给人鲜活意向感受的核心战略。李院长说拥江是拥在怀里,捧在手心,历史文化和绿水青山是必须守住的;杨院长说世界级的资源,应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山水人文画卷。过程中有幸去向吴先生汇报交流,吴先生要求我们要有历史观、地域观和文化观,将钱塘江塑造成一处能够比肩西湖的人类遗产。


年假的时候去瑞士,看到朋友圈的几张黄山的照片,觉得茅塞顿开。瑞士的高山湖泊蓝天碧水,确实很美。但是看到黄山,却是魂牵梦扰的感觉,不只是“天下奇”的山水让“黄山归来不看岳”,更因为画的意境、诗的情怀、文化的根


三、中国山水文化:山水与文化合一

千百年来,山水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和诗画等文化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富春山水,孕育的是谢灵运的富春渚山水诗、严子陵的钓台与归隐、孙权的龙门镇、黄公望的山居图、苏东坡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郁达夫的乡愁。


中国的山水美和文化美是高度融合和统一的。钱塘江所在的江南文化,在唐宋之后成为所有中国文人的山水乡愁,承载的传统的审美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国山水文化为什么会到这样的高度?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儒释道的交融合一,不管是儒家的山水“比德”,道家的“道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佛家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都是从自然山水到哲学山水的论断,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和西方不一样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中国人活在山水与人类自身的对照中,所以,李渔说“才情者,人心之山水也,山水者,天地之才情也”,杨慎写“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中国人居理想是诗意的栖居,从城市选址、布局、建筑,到园林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则,都在强调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看看钱塘江流域的古城无一不是这样的例子,建德古城、桐庐古城等,依江而建,群山环绕,水口建塔,城池俨然。西湖时代的杭州也是这样,因为钱塘江江潮的凶猛,建海塘,形成内湖西湖,湖边建城。“三面云山一面城”,山水与杭城相得益彰。隋唐以来白、苏、杨、柳等历代文人的积累让西湖成为山水美和文化美高度融合的杰作,山水文化的典范。“杭州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不知是西湖成就了杭州,还是杭州成就了西湖,这是山水文化与城市共荣的典范。


可以说,在前20年的快速城镇化阶段,杭州从小家碧玉的西湖跨向大气磅礴的钱塘江,讲增量、扩张、高度;而在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更该回头看看成就了杭州千年的西湖时代,让山水文化回归,珍惜中国山水文化的积淀,以山水文化为前提和标准引领城市的发展。


→ 山水与人居:诗意的栖居


 山水文化与人居环境

 诗意栖居的典范:西湖时代的杭州


四、一川如画,两岸诗和,三美天下

因此,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钱塘江流域应成为最美中国的典范、山水人文的画卷,应该一川如画,两岸诗和,三美天下


1 “一川如画”战略

杭州市拥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于上下游发展阶段和水平有差距、以及各区县市对保护认识的不统一。因此,如何做好“统”的文章,形成合力至关重要。通过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交通链接三大举措,统一县(市)、区发展思路,理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构建一江上下统筹发展、和谐如画的市域格局。


→ 统筹产业发展:加强转型升级,打造绿色高效的产业带

第一就是要对沿江各个园区和企业进行退、减、调、增的分类产业政策,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在杭州两带基础上,西南方向打造钱塘江生态经济带。


· 引导传统产业转型

绿色化行动:对高能耗、污染型企业提升技术标准,明确产业负面清单。

艺术化行动:对传统产业植入文化内涵,加入文化体验,提升产业附加值。

品牌化行动:对沿岸各乡镇的“块状经济”引入互联网,帮助实现产品的“品牌化”。


· 培育新兴特色产业

强化“生态 ”与“人文


比如富阳江南新区,曾经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是不是造纸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做商务办公呢?这样非此即彼的路径显然不对,规划建议学习日本和纸传统工艺、从传统产业走向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和转型路径,一是注入科技:提高传统工艺的科技含量与环保标准;二是注入文化:对传统产业植入文化内涵,加入文化体验,提升产业附加值;三是注入艺术:提升产品的设计水平,引发审美共鸣。


→ 统筹生态保护:加强保护治理,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带


通过高标准、严立法,明确生态目标体系。


优水:千岛湖I类水质、钱塘江干流及支流II类及以上水质;统筹取水口设置,主城取水口上移至富阳和桐庐交界处;建立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机制;

净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0%。

高林: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0%。

低碳:节能减排,强化低碳发展,推广新能源使用。

高品质:提升环境品质,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同时更强调对于影响两岸山水文化意象的山体的生态修复、沙洲岛的生态修复。并、强调跨区域、跨部门综合治理综合整治,提升流域水环境。



→ 统筹交通联接:加强快慢结合,打造便捷顺畅的交通带


不仅是沿江铁路、公路等快速交通的联系,更强调“三慢”的体验型交通,贯通水上交通,打造水上诗画游,联通绿道,对伸向腹地的县乡道进行景观话改造,打造陌上赏景游。


水上交通:贯通航道,建设码头26处,使得可通航段达到190km,规划多条水上旅游线路,打造“水上诗画游”。


绿道交通:目前各区县已建绿道为144公里,建议其联通完善,统一标识,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绿道建行游”。


美丽交通:对联系景区、美丽乡村的县乡道进行景观化改造,改造总量建议达到300公里,打造“陌上赏景游”。


2 “两岸诗和”战略

针对“如何拥”这一核心问题,要处理好沿江城市、城镇、乡村地区互动发展关系,强化两岸建设的统筹协调与管控指引,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景观风貌,逐步恢复钱塘江水天云阔、秀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使得钱江两岸功能联动、活力互动,一唱一和,共写诗篇。

为了更好地协调钱塘江两岸滨江地区的发展,以岸线地区的方法进行管控引导。将岸线地区划分为三类:中心城市段,是指沿江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区段。特色城镇段,是指沿江为乡镇的区段。山水田园段,是指沿江为山体、农田、以及乡村的区段。目前中心城镇段、特色城镇段、山水田园段的比例大致为45%:10%:45%,建设用地侵占山水田园岸线的现象突出。规划逐步提高山水田园段的比例,增加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到规划期末山水田园段比例大于50%。


· 中心城市段城立潮头上

识别沿江重点城市板块,治理滨江天际线


· 特色城镇段镇嵌山水里

基于资源条件分类引导,新建建筑高度原则不超过18米


· 山水田园段村隐绿树中

培育精品村落群,新建建筑高度原则不超过12米


在此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技术,识别泛舟江上的山水意象。将录制的钱塘江流域南北两岸的370分钟视频,截取出45000张图像,识别并量化分析沿江景观。


进一步通过可视分析,细化滨江管控范围,划定平均进深2-4公里的范围作为三类岸线的严控范围。面积为3335平方公里,约占市域总面积的20.1%。综合考虑现状条件、生态保护、规划总体要求、功能布局、风貌管控等方面,通过开发强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驳岸控制、产业指引四项指标的设置,落实管控要求。


3 “三美天下”战略

新安江、富春江与钱塘江虽然一水同源,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魅力特色的文化意象。新时代更要加强文化场景、事件、线索的重塑,结合钱塘江各区段的资源禀赋,确定三大文化意象主题,使得钱塘江兼具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时代之美,三美彰显天下至!


· 生态之美奇山秀水,自然净土

新安江段体现生态之美为主;尊重自然、体现山水秀美的风貌景观,鼓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 人文之美风雅无边,隐逸栖居

富春江段体现人文之美为主;依照“富春山居图”的意象,提升空间品质与滨水风貌,塑造具有东方风韵的人居模式。


· 时代之美大气蓬勃,与时俱进

钱塘江段体现时代之美为主;提升滨水开放与活力,塑造创新文化、吴越文化、海塘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相呼应的精彩舞台,落实在“三美兼具”的人文体验与景观塑造层面。


通过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等文化场景的塑造,设置多种体验方式串联,加强传承利用,打造特色彰显的魅力文化带。


以富春山居文化场景的重塑为例,规划进一步研究传统文化,针对454首描写富春江知名诗词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对富春山居图画作进行相关对应研究,提取富春江段诗词画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渔樵耕读”行为和意象,在富春江沿岸组织重塑以“渔樵耕读”为主题的活动场景。



五、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提出“一川如画、两岸诗和、三美天下”三大战略,得到了大多人的认同和支持,战略定位符合钱塘江的气质,共识在慢慢形成。市场转变得最快,再次回访时富阳企业家“对富春山水”的责任感和转型的敏锐度,给了我们信心;区县的态度和关注重点慢慢发生变化,从对三类岸线控高的质疑到认可落实,从对产业转型整治的抵触到对负面清单的认可与执行。这其中是过程中大量的对接、互动、磨合在起作用,当然这些对接、互动、磨合也还在进行当中。比如最近在推进的是之江三江汇流区域的协调工作,我们辅助规划局组织之江板块设计工作坊,并与各区县主体沟通交流,逐步形成关于功能定位、生态共保等方面的共识,强调组团式开发模式,注重中国传统山水人文空间的核心价值和“诗画江南”意境保护。


规划实施通过规划管控与引导、行动引导和立法保障等多种方式予以落实。


1 规划管控与引导

一方面通过规划管控和引导,按照市、区县两级事权,形成三类岸线、四类地区的空间管控框架。三类岸线是沿岸全覆盖的刚性管控要求,市级层面明确,必须严格落实。四类地区是市区两次的重要片区与节点,不全覆盖。从战略引领,底线管控,魅力提升三方面进行重点引导,要求严格审批精心落实,从而将管控要求落实到下位的规划编制与管理中。


2 行动引导

通过行动引导,梳理“控、治、修、建、调、优”六大行动,并进一步引导落实到拥江办的四年行动计划、119项工作中。


3 立法保障:钱塘江保护与开发条例

建立出台《杭州市钱塘江流域保护与发展条例》,对流域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行刚性管控。目前拥江办正在牵头推进中,后续也将采取类似杭州西湖的立法模式,通过系列条例,持续进行管理与保护。


小 结

1、转型-转身-转折

新时代,大家都知道、了解相关的新理念新要求,但“行”上惯性大、转型阻力大,如何形成共识?也许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转型”,必然是需要“转身”的回转与酝酿,都是克服外在惯性和内在惰性的“转折”。


2、中国山水文化:回归与引领

“转身”是关键一步。对于中国城市来说,百年“洋为中用”后,“回望来时路”非常必要,“整理国故,方能再创文明”。中国山水文化是自然美与文化美的融合,珍视山水文化的回归和传承,引领与山水文化相得益彰的城市和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的栖居”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


3、务实为形,诗意为魂

规划编制是“务实”的工作,需要基础分析、方法创新、实施机制等方面的务实工作。但面向新理念新要求的新时代,规划编制可能更需要的是“诗意”的灵魂,重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环境。规划工作、城市发展都该务实为形,诗意为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