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文博专家:阅读傅抱石,需要多维度

 惠训书院 2018-07-06

傅抱石的艺术人生大胆革新,赋予中国画以新境界、新思想、新笔墨、新内容,引领了20世纪中期中国画的发展潮流。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万新华新作《阅读傅抱石》一书日前出版,这本书既是对傅抱石一生艺术成就的展现,同时也释读出傅抱石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创作背景。

' 傅抱石具有独特的魔力,他的文字充盈着激情,他的绘画散发着魅力,令人神往。'谈起研究傅抱石的缘由,万新华介绍,南京博物院藏有傅抱石先生作品300余件,2007年,他的子女又将珍藏的傅抱石写生画稿、著述手稿、印章等捐献给南博,由此南博成为收藏傅抱石作品最为丰富、最有体系的机构,具有进行傅抱石研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心研究十余载后,《阅读傅抱石》是万新华研究傅抱石的第四部著作。通过《阅读傅抱石》这本书,仔细观摩傅抱石的人生,发现很多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折射出他的艺术人生与传统、时代、社会的紧密关系。

年轻时的傅抱石

有些艺术家创作时秉持'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而对于傅抱石来说,他的不少作品在创作时有明确的'为什么'。比如说,书中提到的傅抱石《画云台山记图》,就是傅抱石特地为了研究东晋顾恺之而进行的创作,体现了他学术与绘画的互动。'一提起傅抱石,大家都知道他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但实际上,傅抱石还是一位造诣精深的美术史家。'万新华说,1932年傅抱石留学日本回国后担任美术史教授,先后在中央大学、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南京师范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撰写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和论文,蔚为大观。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傅抱石'美术史家'这个身份,如今基本上被人忽略了。

《画云台山记》是东晋顾恺之所作,其原始文字佶屈聱牙,十分难懂。傅抱石持续钻研了六七年之久,才终于写成了《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探究》,他详细勘校了这篇文章的字词,仔细研究其绘画方式并得出结论:东晋的山水画同样颇有成就,顾恺之不但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画家,同时还是一位山水画家。最后,傅抱石还根据自己的研究描绘了一幅《画云台山记图》。通过研读傅抱石的这篇探究,万新华表示,虽然傅抱石先生部分研究观点以现在的学术标准衡量,已不算新颖,然而在当时那个时代,他的不少研究成果都具有开山意义。

毋庸置疑,画家不能超越他的时代,《阅读傅抱石》一书,也着重体现了傅抱石的时代性,强调了社会大环境变化对画家产生的影响。从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南京风景的雨花台就成了傅抱石关注的题材之一,他对此进行了反复创作。刚开始,傅抱石笔下的雨花台更多以风景名胜而存在,而随着火热的建设年代开展之后,傅抱石开始在雨花台主题的作品中,倾注进更多的革命激情,纪念碑、浓烟滚滚的烟囱、厂房等元素交织,气势恢宏,与古代山水画追求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相比,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与超越。他的艺术理念'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振聋发聩,成为当时中国画坛的艺术箴言,深刻影响着1960年代的绘画创作。

傅抱石在作画

傅抱石的一生与社会关系紧密相连,他心系社会,社会活动广泛。在傅抱石的人生勾勒中,他与郭沫若交往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当傅抱石在日本留学时,就已经和郭沫若相识。回国后,两人同样交往甚密,傅抱石遇到问题时郭沫若帮他解决。《阅读傅抱石》一书中,关于《云中君和大司命》这幅画的钩沉,就是两人友谊的一则见证。

1953年,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出版后不久,作为郭沫若的好友,傅抱石也随即开始酝酿创作这个题材。1954年,傅抱石根据《屈原赋今译》完成了《九歌图册》,用绘画的方式和郭沫若相互应和,《云中君和大司命》就是其中一幅。云中君和大司命原本是传说中的两位神祗,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两人大多都以男性面貌出现。而这两人被郭沫若解读为爱情的象征。所以在傅抱石笔下,刻画了一幅浪漫的男神大司命追求女神云中君的情景。这幅作为傅抱石典型代表作的《云中君和大司命》,近年来拍出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足见它的珍贵之处。

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

值得强调的是,即便是一些社会活动中的'命题作文',傅抱石也同样完成得相当精彩。一位姓段的法籍越南人,自称是春秋时期郑国共叔段的后裔,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向傅抱石求画。可以说,这是傅抱石接受的一次'命题作文'。傅抱石擅长史论研究,熟悉文学故实。在这幅画中,他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姜氏和庄公相见、替段请求封邑的场面,生动再现了人物的瞬间状态。如今,南京博物院也收藏有一件几乎同一尺寸的《郑庄公见母图》,跟这幅非常类似。

' 社会文化学'是作者在本书中所强调的一种研究方法。 '对于傅抱石这位著名画家来说,终其一生,其命惟新,当我们欣赏他的作品时,如果能深入了解一点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其所创作时的心境背景,那么审美内涵就多了几份更立体的理解。正是这些社会文化背景,充实了他的作品,让他的创作呈现出生动丰富的面貌。'万新华说。

傅抱石《雨花台颂》1960年2月27日画,南京博物院藏

如今,'傅抱石'已然一枚著名的文化标签。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高涨,资本大量涌入,傅抱石已成为当代艺术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其作品时不时拍出'天价',风光无限,也引来众多学习者。对此,万新华也提醒说,对于艺术而言,技艺的学习和传承是'形而下'的方面,更重要的是继承傅抱石这种人文精神的内涵、磅礴的艺术创造力,触发我们的未来之路。 交汇点记者顾星欣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文化新闻部出品,欢迎转发,侵权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