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禅日记

 方志荣县 2018-07-06
广安张觉人  乙亥年六月十二号(五月十二日)
    晨早起来到公园去观光,这公园的进口处在县政府的大堂左侧,园为从前的*池改建成的。它的面积周围不足一方,内有镜香亭,位于莲池的中部,有仅可容膝的坐啸亭,有*豆乳店、有禅香茶社、有赵藩的*翁诗镜额(因宋时*翁曾官此数年)、有**几株、有修竹数丛。规模之小,确是一个小家碧玉,不过聊胜于无罢了。喝茶一瓯,味殊恶甚。
    城内的街面虽不宽阔,但是街心是石板铺成,倒还是整齐。有进士坊同都谏坊,均前明嘉靖时曹迈立。黄门坊为科右给事中杨镕立,一面有“黄门都谏”四字,一面有“青*传臣”四字。有父子地官坊,为户部主事简刺立,均为前明古物。
    出公园后出南门,我意本是走大佛寺,那知走错了路,走到二佛寺去了。经龙头山,这山的顶上,有塔一座,名镇南塔,高约十寻。距塔百步的地方,名荣门山,荣县的命名就是根据此名而成立的。由龙头山迤逦而南,临溪为擦耳崖,有石像于崖畔。一面观音阁,考诸碑记,知为乾隆十七年创建。阁左有“白云伫日”四个摩崖大字,阁右有“皇城都谏”四个摩崖大字,均为明代石刻。
    由擦耳崖沿崖脚河边的小径朝二佛寺走去,有石壑一,刻“青阳洞”三大字于崖际,广阔可容千人,今俗名跳蚤洞。古胡阳洞或即此地。过此后,即金碧崖,有石窟于山顶,名铙钵山,盖象形也。石窟右刻有赵尧老的诗曰:
一洞穿崖出,天光见白云。
莓苔满璧合, 鹰隼逆风闻。
万绿高低树,全山要害军。
君看此城廓,掌上数螺纹。
    窟右有郭洄的“金碧崖”三大字,此窟传为人工凿成,无甚奇特,左右造像亦剥蚀殆尽。
    过金碧崖后即是二佛寺,寺门深掩,未获一观,内容只远远地看到山门上悬有这样地对联如下:
    流水三千  侭照取十二万年人事
    沿岩千佛  可听  *一百八下钟声
    二佛寺又名千佛寺,考《蜀志》云:“寺在城南的千佛崖下,为乾隆十八年重建,有铜佛一座,旧有水月寺位于寺右,今已废去无存。”
    距寺不远处有石桥一座,过此桥后即小南门。江心有石庙一座,孤立江中,曰罗星阁。大概也建来关锁什么风水的吧,不然怎么会把一座工程浩大的庙宇建在江心呢?
    进城后到西街的正川药房访胡正川,此地药房共有丁卯、正川、同济、华宁四家,药品稍齐备的要算正川为首屈一指。他这店面并划出一部分做佛经流通处,这流通处的经理是一位吃素十年的杨德良,态度淳朴,略一摆谈后,向他买了《阿伽陀药》一册,又承他的厚爱,送我《觉园笔记》和《指归净土》各一册(当我在买书时,来了一个年约七八岁的善于投机的小乞丐,口中连连的将阿弥陀佛大念不休,结果讨得铜元一枚,欢跃而去)。十一钟时,胡正川君约游大佛寺。胡君身材高大,身躯强健,现任西区镇长。君曾经入过同善社,这次承他的不弃,与我作游,真是感激不尽。
    出东门折右,由大佛桥过河后,迎面的大佛崖即在望中。由城至寺的道路原来很小,这次经正川承首改修,遂由狭小而不平的田径一变而为宽大而坦平的马路。抵大佛寺后,热来不堪,衣裳尽湿矣。
    大佛寺又名大佛山,有大佛一躯,为唐人所刻,与山齐。架殿十层,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像貌巍然,与嘉定凌云山的大佛相伯仲。清光绪初年,有道刚和尚觐见光绪,奉旨还山,得有《藏经》全部,现时此经仍存藏经楼,并有钦赐銮驾半堂,常住僧徒约四五百人之众。开山传戒,极一时之盛。到民国初年,尚有常华、演华等传戒,后因连年的兵燹和不守戒律的僧徒已将原有庙产几乎卖尽,现在不过租谷二十余担而已。粥少僧多,自然是说不上留客,所以现在僧徒仅四五人,且多庸碌。再十年后,恐此四五僧徒亦不易留居矣。
    今日天气大热,同正川吃过中饭后即到方丈堂去乘凉。因方丈堂位于崖海之中,一入此即顿觉暑气全消。监院演春除招待*食外,并很殷勤地同我们谈大佛寺的故事:寺内有一位众人呼为滇军和尚的演华,对于社交手腕非常灵敏。听说他是民国六年靖国之役的一个滇军,他由云南随军来此,因感着他的身世同他的人生,就放下屠刀来此。他的师父常兴见着他的智识和交际,以为可以撑持常住,所以非常地器重他。民国七年出家,民国十三年就当方丈,不意他的师父死后,他就嗜洋烟,无所不非了。寺僧见他这般样地不成器,所以在去年五月里,也就把他驱逐出去了。这庙内早就入不敷出了,还有高山铺的学校来同他争产业,官司连年,都难解决,听说最近尚在诉讼中。
    距大佛约一里处,为真如崖,有大石洞,一名罗汉洞,又名龙洞,洞的深广可容千人,旧有龙洞寺、真如观、一胜亭等,均早已废去。现时存在者,为古百鹊寺和曹公祠。曹公是明朝守土十八年的县令曹迈,因他为官清廉,所以县人就给他立祠,并把他的真容凿于祠中的石壁间。像的上面刻有洪武八年的十六个字的像赞,曰“刻公之像,塑公之形,一十八年里爱县民”。上有甘泉自石缝中流出,足供僧徒的饮用。洞的左右有甚多的造像刻于崖间,又有前人的游记,惜乎半都剥蚀,漫不可读。今天我们到那里去时,见着不少的男女游人,有酣睡的、有谈天的、有江湖女子在那里唱谣词艳语的。清净佛所,有了这种不雅驯的浪子淫娃点缀其间,就顿觉令人不满。尤怪者佛像之下,置了尿桶数只,对佛像尿。我虽然不是佛弟子,但深觉此类侮佛未免太甚!就不说是侮佛,而且也是很不卫生的。
     洞内又有餐馆,有茶堂,血腥气味令人掩鼻。洞的下面有近人黄书云居士筹建的弥陀院一座,内有赵尧老手写的弥陀院记同水龙吟碑额于壁间,并附有佛学社在内。
    荣县有二老,一为赵尧老、一为黄觉老是也。
   荣县有文学舍一所,为乡耆赵尧老、黄觉老等创办,传授经学,学生达五六十之多,荣县稍有声家的子弟,几乎尽皆来此从学。尧老到渝后,现为尧老的高足代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