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命通会学习笔记(三):原造化之始开篇

 壬子正 2018-07-06


原创: 同人 同人易学 2017-07-17

时隔多年,在这个知识泛滥的年代,以敲击键盘的方式写出这样的学习笔记,不是在纸上,而是在屏幕上映射出来,如果万老有知,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方式新颖,但内容却毫无变化,理解的深度却又不及其万一,若理解有误,还生怕辜负了万老多年的苦心经营。每念及与此,坐在电脑面前,看着这些“天书”一样的文字,内心总会泛起一种别样的复古妖娆感,人类都是向前看的,而我,却在固执的汲取千百年前的古老知识,当然了,也是别有一番性感在其中了。


关于开篇的知识,其实最难,上升到造化之始,写起来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像我之愚笨,又怎能参透造化之机?若非狗尾续貂一番,把里面的语句硬生生逐一翻译,润之以口水,谱之以白话,虽然畅快,但造孽也就由此开始,圣人先人之说,字字珠讥,一字不能多,一字不能少,简洁到极致,却又丰满到得体。后人解读也各异,深浅不一,宽窄多样。索性,我还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易学界的小学生吧,不求甚解,但求熟读。


今天的笔记,只记录以下几句,读起来比较简单,特别是对于太极阴阳的描述,大部分人都对这些底层概念非常熟悉,但却很难脱口而出一句话做个总结或陈述。不同的人读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对于下面的语句,每个人都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含义并且可以对应不同的事物,内心会堵的厉害,但却不知从何说起。最后或许只抛出一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类。其实,这些就够了,因为造化之始的东西,足够复杂,也足够丰富,一定要去繁就简,概而论之,你能理解的,都是正确的,这也是“变易”的道理。如果非要统一口径,作唯一解读,那就只能是宣传了,与学易之人,多无益处。


1.《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2.列御寇曰:有形生于无形。天地之初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 与形,质合而未离,曰浑沦。

3.《历纪》云: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溟滓始芽,鸿蒙滋萌。

4.《律历志》云: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5.《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6.《易疏》云: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7.《蒙泉子》曰:太初者,理之始也。太虚者,气之始也。太素者,象之始也。太乙者,数之始也。太极者,兼理、气、数之始也。由数论言之,可见浑沦未判之先,只一气混合,杳冥昏昧,而理未尝不在其中,与道为一,是谓太极。

8.庄子以道在太极之先,所谓太极,乃是指天、地、人三者,气形已具而未判者之名。而“道”,又别是一悬空底物,在太极之先。不知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其理之通行者言,则曰道。以其理之极至者言,则曰太极。又何当有二邪?向非周子启其秘,朱子简而明之,孰知太极之为理,而与气自不相离也哉?

9.所谓太极者,乃阴阳动静之本。体不离于形气,而质无声臭。这穷于变化,而质有准则。故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10.仪者,物也。凡物未始无对,而亦未尝独立。天以生覆而依乎地,地以形载而附乎天。

11.有理斯有气,阴阳之谓也。有气斯有形,天地之谓也。天地不生于天地,而生于阴阳,阴阳不生于阴阳,而生于动静。动静不生于动静,而生于太极。盖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阴阳者,所生之本也。太极,形而上,道也。阴阳,形而下,器也。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此造化所由立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