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南胜境,浙江圣地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8-07-06



说到雁荡山,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北雁荡山,但事实上,南雁荡山成名更早,一开始雁荡山就是南雁荡山的“专有名称”。

唐朝宗室将领李皋曾在《游南雁荡》一诗中,直接将南雁荡山称之为“雁荡”。明代文人蔡芳则在《南雁荡山记》里写道:“东瓯雁荡,为天下名山,山有二,其南在平阳者,出名尤蚤。”

然而,由于南雁荡山地处偏僻,游者难寻,渐遭冷落,反而让北雁荡山后来居上。

饶是如此,也丝毫影响不了南雁荡山的美。

南雁荡山分为东西洞景区、顺溪景区、明王峰景区、碧海天城景区、赤岩山景区五大景区,以山得势,因水成景,秀溪、幽洞、奇峰、景岩、银瀑、石堑构成六大胜景,儒、释、道三教在此交汇,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令人心驰神往。

山水画大家陆俨少先游北雁、再游南雁后,曾赋诗赞曰:“前睹北雁奇,今至信非最。天设两雁荡,特立南天外。赋诗恨不尽,兼欲施之绘。后有来游者,信予非私爱。”

有道是:“北雁好峰,南雁好洞。”所谓“好洞”,即是指东西洞景区,雄奇幽秀兼备,是南雁荡山开发最早、景点最为集中的景区。

顾名思义,东西洞由“东洞”观音洞和“西洞”仙姑洞组成,两洞隔溪对峙,形成“双狮抢球”的局面——观音洞如雄狮啸天,锐不可挡;仙姑洞如雌狮蓄势,以逸待劳;而溪边的仙甑岩则好似一只绣球,玲珑剔透。

欲上东西洞,须过碧溪渡。

这就是南雁荡山与众不同之处——在感受一番山的韵味之前,得先领略一段水的风情。据悉,顺溪、畴溪在南雁镇东门交汇成雁溪后,倏然而下,被岩群挡住去路。转而九十度急转弯,旋涡重重,形成深潭。

乘着竹排荡漾在碧波上,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仿如置身于画中,悠然自得。

不得不说,南雁荡山拥有“三位一体”的别致体验——进入景区要乘竹排从水上经过,中间是在陆地上尽情游玩,最后得从空中经过索道离开。

南雁游览索道建于1996年5月,单线全长630米,大致每隔20来米设置一把双人吊椅,以1米/秒的速度行进,乍一看有些惊险,但实际上相当安全,漫步在半空中,居高临下,难言风光一览无余。

雁荡峰高岂易梯,筇鞋极处与天齐。眼中风物皆诗句,到处溪山是画图。

又是翻山越岭的一天,顶着灼灼烈日,汗水恣意挥洒,却依然踏歌而行,寻幽探胜,绵绵诗情,融融画意,悠悠忘返。

南雁荡山除了奇特秀丽的山水景观外,还有着独特风格的明清古屋、文化名镇、革命古迹,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东南胜境!

顺溪景区以溪为名,因水称绝,到处流淌着水的柔情与灵动,更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青街即是原汁原味的畲族乡,因水成街,以林聚水,青山叠翠,四水环绕,至今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使用畲语和闽南方言交流,自带一股浓厚的浙闽风情。

青街畲族乡至今保留着一批极具明清特色的建筑物,李氏、池氏大屋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无论是规模、木作,还是款式、雕刻,都与顺溪古建筑群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座保存得很完美的“明清民间木雕的工艺美术馆”。

顺溪古建筑群则是浙南山区民房建筑的典型,无论是总体设计还是单元工艺,堪称区域木建筑工艺之最,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的美誉。

顺溪古屋沿溪而筑,粉墙黛瓦,规模宏大,构建精巧,运用大开间、多院落的组合,给人以古朴、深邃、庄重之感。

清溪曲曲抱山来,万竹丛中叫画眉。不减桐江好山色,一竿秋水最相宜。

青街之竹,顺溪之屋,千沟万壑之山水,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于一体,野趣天然,别具风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