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大多悟道并非在禅堂?

 愚人道缘 2018-07-06


翻开禅宗的灯录,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悟道的人,远比在佛殿禅堂里悟道的人多得多。


按道理讲,佛殿禅堂远比浩浩红尘清净,最适合修行人用功,在里面悟道的机会应该比在红尘中悟道的机会多才是。


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禅堂里用功,因为事先有了一个“我要如何如何”的有所求、有所得的心在(如我要入定、我要一心不乱、我要开悟),要做到无心,反而非常困难。


而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你事先并没有像在禅堂用功时那么多的预想,执著心很淡,心里闲闲的,没有压力,这时只要你能提起正念,反而最容易做到无心、最容易做到念念分明。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日用生活中,最容易培养我们无心用功,最有利于修行人摆脱诸如“认为只有在禅堂里才能修行、别的地方都不能修行”这一类的隐密微细的分别心(宗门中称之为“家贼”)。


这就是历代祖师为什么强调学人要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以及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学人悟机的根本原因。



念佛的人可能都有这个体会:在日常走路的时候,如果想起来要念佛,就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念,那时候觉得念佛非常轻松,而且历历分明;


可是,等到进入禅堂坐香、专门念佛的时候,反而常常感觉到紧张,妄想反而多。


个中的差别就在于:在走路时念佛,心处于无所求、无所得的状态,与无心之道最容易相应;


而在禅堂里念佛,心则更多地是处于分别取舍、有所求有所得的状态下,与无心之道背道而驰。


所以,前者用力少而效果好,后者费力多而效果差,甚至适得其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