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不是“烂大街”的诗歌评论,是诗歌实战。一分钟,一首诗,一个技巧。足矣。没时间看例诗的朋友,直接跳到染色处,再读技法部分即可。 无题 诗/张二棍 白云倜傥。山溪有一副花旦用旧的嗓子 雉鸡穿着官服,从古画中走下来 它步履稳健,踩踏着松针上的薄霜 当它开口,背后的山林 就升起了一种叫“……”的事物 这种事物,正在形成 这种事物,尚未命名 技法: 【可圈可点】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我曰,诗可以圈可以点。圈,指符号。点,指标点。在诗中,可以用符号或标点表达形象意义,增加诗歌的新奇感和表现力。这一招儿,用好了十分有趣。 就升起了一种叫“……”的事物 例诗中的标点表义,标点还可以表形。如: 念珠 诗/星子 虔诚地拨动 一串 木制的念珠 好像在拨动 一 串 流 血 的 年 轮 。 。 。 。 。 。 。 《念珠》这首诗最有借鉴意义的地方,诸位一目了然,没错,就是最后的七个句号。我们习惯于使用意象辞藻在头脑里堆出不一样的“形状”,但忽略了标点符号也可以用作象形表义。这首诗用的是七个圆溜溜的句号,同理,逗号,问号,破折号都有它们符号以外的寓言,我们只是没有像诗人这样聪明地去“摸”罢了。 造诗: 1.标点表义 分 诗/十耘 打开“”的盒子 我看见一粒。在最中央 。 是你投资给感情 最后的礼物 2.标点表形 出租房顶,时有蜘蛛坠下 诗/十耘 ! 3.符号表义 数 诗/十耘 数☆,数☆ 数着数着,头上就下起了❊ 4.符号表形 & 诗/十耘 这是父亲的胃 也是父亲的一生 难点: 就升起了一种叫“……”的事物 例诗很好,但有一个瑕疵,就是引号套省略号,容易消减符号的冲击力,省略号想对较长还好,如果是“。”就会喧宾夺主,再如果就想用引号表义,便会出现引号套引号““””的尴尬局面。因此,如何摒除引号的使用,脱掉引号的外衣,是一个技术难题。虽然难,但我相信诸位的智慧。 复习: 考虑到技术多了,难免讲了后边忘了前边,为了防止“狗熊掰棒子”的事儿发生,所以我开辟这个子栏目,借助同一首例诗简单复习一下以往讲过的技法。 踩踏着松针上的薄霜 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技法吗?如果我写成“踩踏着落叶上的薄霜”,对比一下。想起来了吧,这是咱们讲过的——拉近镜头。在写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假设手里拿着一部相机,运用它把原本要写的意象“拉近一步”,捕捉到更为细节、精致、鲜活的意象。不要小看这一步的拉近,会收获很大不同。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诗集《一首诗·一座城》等,作品在《星星诗刊》、《小诗界》、《中国诗歌网》等多家报刊杂志、网媒发表。 想说的话: |
|